APP下载

低段习作教学中的“最美声音”

2016-11-17潘微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声音个性习作

潘微红

【摘 要】 论述了把声音引入作文教学中的优势。用声音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化学生习作的素材;借助听觉,外显表象,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自主的习作富有个性。

【关键词】 声音;习作;想象;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在平时与学生闲谈中,我们发现只要找准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健谈,那么的富有想象力。那为何一到作文课一部分学生就变得如此木纳了呢?有一次,听了一节音乐课:学生欣赏了歌曲《我是人民的小骑兵》后,老师让学生根据这一段小骑兵的乐曲,想象小骑兵在穿越大草原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一个个小故事脱口而出,一堂课下来,一个个绘声绘色的小故事从他们的口中诞生了。一改了往昔木讷的情形,争着要发言。当时,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音乐课是学生喜欢的课,在阅读一些资料后,我尝试把声音运用到作文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倾听“声音”,唤起感受

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中就提到“听”的方面,而在这方面常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在语文教材中,虽安排有“听说训练”课,但这一般是属于复述型,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少之又少,而把声音引入作文教学课堂,恰恰能从“听”的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新课标中的“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相一致的。

叶圣陶曾说:“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学生借助声音,通过感悟、想象、移情、神思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交融、撞击、互汇,使体验对象“物”在主体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赋予新的意义,产生出更强烈更深刻乃至刻骨铭心的体验。

在进行习作训练《雷雨》时,我运用录音播放了一段比较逼真的风雨声。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马上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回想起以往打雷下雨时的情景,为下面的想象做好了铺垫。我再次播放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倾听,这样学生对提供的音响素材有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那隆隆的雷声,还有那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阵阵雨声,把学生带入了雨的世界。学生作文时,下笔如神:

“突然,狂风大作,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沉沉的天宫,震耳欲聋的雷声随即响起。”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整个天空笼罩在雨帘中。”

从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学生在听声音中唤起了对雷雨的感受,产生了想象,在他们脑海中呈现出了一幅幅活的画面。

一个人的想象,无论是怎样的海阔天空,最终都是不能离开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声音时必须考虑到应该是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是学生熟悉的、体验过的。而那些学生从未听过的声音,是很难唤起学生的感受,没有感受也就无法展开想象了。

二、活化“声音”,激发想象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就是总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常是“老师举什么例子,我就写什么”或者“同学说什么我就写什么”,作文内容大同小异。而声音作文借助多媒体,用直观的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声音回想、想象特定的情景,满足学生猎奇质疑、思考探究的欲望,在想象中创新。教师在给学生播放鼓掌声后,学生很自然会想:哪些人在鼓掌?为什么要鼓掌?等,同时急着要解开疑团,这时,教师适时予以点拨,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良好心境,从而积极投入写作活动中。在教学生写作文《小鸡的叫声》时,为学生提供的声音只是几声小鸡叫。让学生以此想象:小鸡在叫些什么呢?小鸡会遇到些什么事呢?教师要给孩子们充分想象的天地和充分自主的方式,让他们不必担心自己构思的故事是否脱离了老师的要求,不用考虑是否符合图文的要求。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象就越丰富,越容易创新。想象各不相同,习作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忠心的小鸡》、《小鸡得救了》、《贪玩的小鸡》、《小鸡想办法》、《和老虎交朋友的小鸡》……一个个虽然显得有些幼稚,但却不失童趣的小故事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这些故事时,我们也不得不惊叹孩子的想象力之广。对于学生在习作中产生的一些错误,产生的奇特想象,可能是很幼稚的,或者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尽可能采取尊重的态度。在教学中,我们注意认真倾听,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所想的得到老师的支持与赞扬时,学生的积极性高了,乐想了,也更会想了。

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想上等多方面的自由。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生活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老师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遨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在听音中,我们不强调想象的一致,而是让他们想自己的认识。在命题作文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大多语言雷同,缺乏个性,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要求太多,指导过头,学生自主不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声音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凭着自己的个性,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想法去想象。提倡他们用自己的思路去想,带着自己的发现去听,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笔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声音进行重新组合,声音的不同组合,也就组合出了不同的内容。这样就给了学生个性化创意的空间,以利于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借助“声音”,自主习作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明确作文要求,回忆借鉴课文中的写法,逐条对照去完成命题习作。而在声音作文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力求作文课堂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听觉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动性。激励学生爱说爱写,帮助学生会说会写,促进学生说好写好。

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视听技术,创设了写作的情景,生动活泼的音响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智力活动始终呈现最佳状态,以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较快地诱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在教学习作《欢呼声》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声音“数时声”、“欢呼声”、“加油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有这三种声音呢?教师不加以过多的指点,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独有的生活体验去外显表象。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这声音展开想象,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活的场景。当学生说了自己的想象后,教师适时地加一句:“你们都说得很好,那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把这个故事写得最好。”这时还有哪个学生不愿意动笔呢?有了写作的素材,思路清晰流畅,又与同学交流过了,写作时就有条理性了。学生兴趣浓,想得多,说得也多了。学生的群体活动充分,学生间的交流也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操场上正在进行异常激烈的拔河比赛,两旁围满了喊加油的同学,参加比赛的同学都严阵以待,个个都想为班级争光,瞧……”

“一阵阵加油声正从我们的教室里传出来,你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告诉你们吧,我们正在进行成语接龙无限时比赛。你看,台上台下都鼓着劲儿呢,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想好的成语写到黑板上……”

“在广场上,人们正在观看我国的一颗卫星发射……越来越近了,10、9、8、7、6、5、4、3、2、1啊!卫星发射成功了!人们发出一阵欢呼声,我们也坐在电视机前……”

看,精彩的构思,精彩的语言。生活中获得的体验,外部世界对学生心灵的撞击,在头脑里显现的表象,在这里多姿多彩地呈现出来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灵性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总之,本人在声音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发现声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一改平时的沉闷气氛,兴趣高涨,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整堂习作课中,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后,我还将在声音作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习作中展现童真、童心、童趣。

参考文献: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肖俊宇《想象作文初探》(《小学教学研究》2001.5)

猜你喜欢

声音个性习作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