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想写作文

2016-11-17罗光兵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罗光兵

【摘 要】 浅谈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和功能──学习《基础教育研究》札记之一吉昌福栏前话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需要总结.有着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成果需要形

【关键词】 基础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性;特点和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引言:

近几年,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加之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对我们地处农村的小学作文教学有了逐步的观念转变,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新课程标准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语文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确,生活是大课堂,社会是大课堂,我瞬间领悟到,为什么以前有部分学生那么怕,那么恼火作文,为什么他们即便是到了高年级,每次作文时花半天时间都写不出一篇来,而只是短短的一两百字。现在我明白了,作文教学既要立足课本,更要放眼社会,放眼生活。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让学生在自由中发挥,让他们以生活为源泉,加强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写作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一、从低年级开始,通过“说”来培养写作兴趣

每个孩子都很聪明,他们的接受能力都很强,他们的眼睛都很敏锐,洞察力都非常强,记忆力也非常好。从一年级开始,我便训练他们“说”。比如:首先在班上召开一个“开学典礼”,我说:“小朋友,我们班上有很多都是新面孔,你想认识他们吗?想与他们交朋友吗?那快去告诉他们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哪些人?你家离学校远吗?……”

新的一周开始了,我便组织他们说:“星期天,你去了哪儿?和谁在一起?怎么玩的?感觉怎么样?看到了些什么?那些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课本时,我总是先让他们自己观察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还尽量引导他们把一句话说完整。

课标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到了二年级时,我注意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怎样?说了些什么?景物的形状、颜色怎样?大小呢?是动?还是静?物体的外形和结构怎么样?有什么功能与用途?……都分别说一说。同桌说,小组内说,全班说,课堂上说,课间说,放学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说,和爷爷奶奶、哥哥姐姐说。然后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再安排学生用一定时间写出来,这时,学生要将想说的写出来已经很容易了。“星期天你是怎么过的?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样?”都先组织他们以各种形式说一说,既要自己说,又要听别人说,一遍又一遍,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此时,我说:“你愿意写出来告诉老师吗?”他们可高兴了,下笔之前早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有时说的过程多了一些,留给学生“写”的时间稍微少了一点,连课间他们也不肯去休息,还真是非写不可,欲罢不能了!

二、中年级注重以“练”来积累

我着重两个方面,一是练“读”,二是练“写”。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要求中规定:“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首先要求学生课本是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再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范围要广,并要求学生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同时每读完一篇作品,都也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写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一个什么样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学写读后感。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这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孩子们每次交来的日记,我看了都非常高兴,内容十分广泛,有写听到的,看到的,也有写想到的,每次,我都随着他们表现出来的一起喜、怒、哀、乐。不管是一次家务劳动,还是一次大扫除;不管是一次承认错误,还是一次助人为乐后的心情;不管是一处景物描写,还是一个物体介绍,我都全随他们一起感受、体会。确实太感人了,有时甚至让我流泪!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心灵太纯洁,太善良,太诚实,太可爱,太宝贵了。

三、高年级注重“评”和“改”来提高写作质量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这切恰好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我采取各种方式:

首先是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我要求他们自己边读边改,反复三遍,因为在他们习作时还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是完全可以修改的。

然后,小组中合作互相评改。同龄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论不休。这样互相启发,宽阔视野,在反思中对习作进一步修改。

最后我才把作品全收起来,一个一个地认真评改和评价。评价时我尽量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进步了我给以表扬,鼓励,让每个同学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开展各种活动,如组织“佳作欣赏”“赏析评价”等,坚持体现激励原则。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但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他们就会自动乐于作文,而且会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

四、总结

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确定了具体的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六个“改变”具体阐明了过时的教育与未来可行教育的明显区别。提出了知识获取的方法以及学习要密切联系生活,不能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文献参考:

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王礼锐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任仲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赵祥麟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9.《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刘新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11.《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傅道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李镇西.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