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6-11-17向忠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传授新课程探究

向忠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是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转变自己的哪些教学观念呢?

-、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

1、知识传授角色的变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之一。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逐步过渡、迈进和交替的过程。

随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变化。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融洽,教学模式化转变为教学个性化,单间信息交流转变为综合信息交流等。教学行为忌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师不能墨守陈规.更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达到让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但教师成为促进者不可能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功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牛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3、教师成为研究者、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教师的服务地位决定的,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为学生现在学习和今后学习服务的人。

二、改进学习方式

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法也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化,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不是单指语文教材的学习方式,而是指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学生学习意义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

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则更加地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

探究应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的过程。探究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探究需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小学生主动操作的意义。探究的不仅是思想内容,更关注方法、情感、态度等,内容是多层次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文本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美,获取具有价值的东西。

三、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牛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认真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一线的老师对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探索和尝试进行交流、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共识。

1、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是变革学习方式的前提。古人云“启其豪而引其趣”。兴趣孕育求知的欲望,我们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情境,如寓言、故事、多媒体演示、竞猜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中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强,求知欲持旺。因此,老师要多动脑筋,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启发、激励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参与。

2、建立合作小组是变革学习方式的重要方式。建立搭配合理的合作小组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式。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群体研讨、交流,既达到知识技能互补,又能培养学生之间协调、合作的团体精神。学习竞赛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又促使小组成员的合作更密切、更助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喷涌。

3、重视学法指导是变革学习方式的重要步骤。新课程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授之以渔”是实验老师探索课改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授以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其创新精神在自主学习中得以充分释放。在学法指导中要坚持“扶放”的原则,凡学生能做到的老师就沉着旁观,当学生碰到困惑时老师要给予学生心理上支持,同时适时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环境。

4、多动手实践是推动自主学习的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新教材富有实践性,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没有实践,就不能体现自主学习,就不能牢固掌握书本知识,也无法扩展深化认识。因此要大力发掘实践对象,如理、化、生学科实验、校区服务、图书阅览、文艺节、新闻广播、小国旗手、小记者、小裁判、科技制作等,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面向多数地给学生以发言权,学生不仅每节课都受到了训练,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传授新课程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传授技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