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思考与尝试

2016-11-17王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一节课被动布置

王萍

【摘 要】 什么是自主有效?什么是课堂的主人?预习的学习方式带给了学生什么,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让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最希望的事情。

【关键词】 自主学习;预习

【中图分类号】 G6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多个年头,在这期间,每一名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思考,并努力改革与课程改革挂钩,而最近几年我们倡导地最多的就是学生们的自主有效的学习。

什么是自主有效?我觉得简单来看就是学生们要做课堂的主人,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交流学习知识,而不是被教师将知识灌进去;当然,也不能说学生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是要将该学习的知识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中学会。不过这样来看,就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矛盾,自主就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有效就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学会知识,并加以巩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到底是将时间放在自主上还是有效上呢?如何实现自主与有效的和谐统一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迈入了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实践之中。

现在的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的时候,有多少时间是被他们自己浪费了呢?这是我们经常忽略的问题。在之前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引导着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引导着学生对知识中的问题进行着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或者互相补充,总之是将学生们自己学习的时间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甚至有的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当时认为的自主学习就是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答,课堂上的主要时间还是放在教师的补充讲解以及学生们的巩固练习上。在这种状况下,班里有很多处在后进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进行知识的记忆,被动地等待着别人给出的答案。被动的进行着每一天的学习,他们无聊之余有没有在其他同学进行着交流的时候神游天外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一点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发现他们的表情貌似走神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提醒,在练习的时候多关注他们的做题的情况。而现在的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着学习,这个过程中把学生们自己的独立思考放在首位,有着同学们之间互相的补充交流讨论,有着教师的引导思考总结,有着小组中对不同组员的帮助学习。

现在的自主有效的课堂,就我听到的几节感触颇深的课来说,主要分成了两种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预习——交流——质疑——讨论——总结。主要的不同集中在了预习是怎样布置给学生的,不同的布置方法课堂上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也不同。他们主要应用的布置预习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在布置预习时,将新课的重点、难点的部分以各种类型的题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为什么”,通过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来突破新课的重难点,可以说将一节课的内容完全放在了课下。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之后,再进行着班内的交流,让重难点的问题更加具体,形成理论、总结,最后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第二种,预习的布置不是给学生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的某一页,从课本的这些介绍中得出“说明了什么内容”、“向你说明了什么知识”等等,在看书之后“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课堂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们看书之后还不懂的部分,由学生来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当所有的学生对这一问题都无法进行解答时,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这两种预习方式都是让学生进行自己的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到课堂上的学习交流中。而在教学中到底是要采用哪一种预习方式,这应该是由新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情况来决定。

就新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讲,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就可以采用第二种预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将课本中的知识抽取出来加以掌握,教师通过学生们的展示汇报来进行他们的预习检查,同时通过学生们的汇报讲解来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对于较难一点的内容就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帮助学生探索难点的问题,引导他们针对新知提出自己的困惑。在汇报的过程中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针对学生情况来说,第一种预习方式比较适合初步开始自学的学生们,而第二种预习方式比较适合已经有了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们的预习。

当然,现在由于处在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的起步阶段,我在教学中预习的布置中多以第一种方式为主,偶尔以第二种方式预习,让学生一点点地体会什么是预习,在学生们熟悉预习之后才能将预习的方式更加自主、更加充分。

在我自己的课堂上,虽然已经开始使用这两种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的自学,但是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面上。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能够熟悉自主学习的方式,变被动等答案为主动寻找答案。

当学生们的思考时间放在了课下,仅仅在课堂上解决一些难点的关键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中“自主”和“有效”就不再存在矛盾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有效地课堂。这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们已经开始适应现在的预习方式,他们从初期的完全不知道该干什么,写什么,“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到了现在的“我不明白的问题有……”,学生的进步是可喜的,学生们提出的不明白的问题也刚好是我们上课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也是学生们最难以理解的部分,由学生的口中自己提出来,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高兴,高兴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学习的一定的能力,高兴他们真的对于新知识进行了思考,高兴每一个孩子的进步。

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仍有不少的学生停留在等待老师讲解的层面上,他们的预习分明只是在应付你,只是等待着其他同学的答案,没有自己的有效地思考,一节课学下来,他们获得的收获远远小于那些主动思考了的同学们,我们在面对这样的学生的时候,往往都是非常无力地“强制地”要求孩子去完成我们的预习作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有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如何让学生高兴地面对预习”就成了我今后工作的一个重心,让每一个孩子不再感觉预习只是作业,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参与到预习中来。

在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道路中不断摸索前行,并不断学习总结,因为我觉得做教育工作的我们要的不是学生们将知识学会,而是培养学生们的一个意识、一个能力,一个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本领。所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就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孩子们,我将更加努力地去探索自主学习的道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猜你喜欢

一节课被动布置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托马斯的一节课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