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16-11-17亚库普江·图尔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亚库普江·图尔洪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提升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务驱动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对小学生学习辅导和协助,进行合理评价和激励。教师能够设置适合的学生活动,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提高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与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图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契合点,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操作方案,让小学生设计制作电子书信,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祝福语送给父母、同学、老师。教师可以启发中学生充分运用画图工具中的图形、文字、线条等功能,提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人文主义情怀。

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须面面俱到,包办学生所做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信息技术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为首”在任何时候、任何学科都适用。在信息技术学科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中“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就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责任意识,计算机的维护率就会降低,学生到机房上课的组织管理也就相对较容易,也就节约了课前维护、课堂中组织管理的时间,学生的操作时间相应就增加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提高了课堂效益。另外,德育教育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网络道德教育同样不能忽视。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生活、学习、工作便利的同时,也给中小学生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对中小学生开展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培养网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网上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我们可采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多种方式,如集体探讨、论坛讨论或将德育内容溶入到操作任务中、课后个别交流等。总之,尽量避开传统的说教,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相信,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超学科”来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