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育人,幸福学生

2016-11-17易幼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差生育人差异

易幼军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学生的幸福从何而来?“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的教育实践就是“以生为本”,幸福学生;就是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幸福成长。

一、和谐育人、幸福学生,民主尊重为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其师”首先得师爱生,爱是教师与学生情感的联结点,是教育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皮带和拳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羞愧和耻辱,而教育的奥妙是爱。教师的爱能激发学生爱老师、爱课堂、爱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爱的基本体现是尊重。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教师只有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感受到爱,他们才会有幸福感。哪怕一年级的小学生,在人格上和老师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然而,一部分教师仍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还认为:课堂上学生不注意听课,训斥几句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学生不服,教师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让学生站到教室外思过,把学生喊到办公室教育,通知家长“协同作战”。如此种种,像卫道士似的吓唬学生,学生感到压抑、被动,幸福感从何而来?学生幸福地成长,需要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激励、鞭策、鼓舞、亲情与关爱,需要老师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大朋友,一同探讨、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学中,我着力于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做学生的朋友,做他们的倾听者,不论是他们的发言演讲、讨论合作、还是展示表演,我都俨然一个忠实的观众专注倾听,参与讨论,和同学们融为一体。此时,教室里已没有讲台,只有学生们的舞台,充满着和谐、民主的氛围。孩子们积极的学习思维被激活,幸福感油然而生。当老师出错时,诚恳地向同学道歉,不失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契机。记得一个基础很差的学生在一次作业时,好几个简单的字不会写,说了几遍还不会。我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语言激了,语气重了,他半天抬不了头。慢慢地我觉察到他已经很努力了,我伤害了他,一阵内疚涌上心头,我诚恳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刚才的话太激了,可老师是为你着急,你责怪老师吗?”他仍是低下头,摇了摇头低声说:“不怪,老师是为了我好。”自此这个学生作业完成得快多了,书写工整了,听写也能取得九十多的好成绩了。老师的降“格”产生的效应则是学生愿与我们接近,幸福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二、和谐育人、幸福学生,平等教育是保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醒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在教师心灵的天平上,给每个学生都应是同样的尊重的砝码。在教育实践中,平等、尊重的体现程度如何,应从所谓的“差生”身上寻找答案。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性格的差异、思维能力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智力开发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必然造成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不同。因此,教师不能优待优生而歧视差生,必须平等对待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幸福感的获得。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在对待学生观念和态度上,有些老师尚存在一些需要纠正的偏见和偏激的做法。譬如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顿,缺乏耐心表现厌烦情绪,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冷处理”。这些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差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师生关系变得极为僵持、紧张,效果甚微甚至无济于事。这些做法严重的不“和谐”,与民主、尊重、平等的现代教育观相去甚远。社会学家告诫教师: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事实上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无论没过失还是有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须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只有为实现和谐关系发现、提供、创造、诱导积极因素,使差生确实发自内心地克服抵触情绪,建立和谐关系,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收到心悦口服的效果,才能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才能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能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幸福成长。

教师对待问题生、后进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幸福成长。对待他们要从多给“一点爱”入手,多给几个多一点。

多一点宽容和尊重。这部分学生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要么破罐子破摔,做一些让师生头痛的事,要么做什么事总是畏首畏尾,惧怕紧张,在学校生活中幸福指数很低,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宽容,给他们以起码的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使心灵脆弱的他们能幸福成长。

多一点信任和支持。信任他们,以平常心对待。有些老师对他们寄予太高的期望,而他们又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加之反反复复的“出错”,使教师大失所望,失去再信任。而他们由于得不到信任,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花苞的心态,从不同学生的个性出发,挖掘潜能,寻找闪光点,相信他们,使他们有发展特长的场所,有发表见解和表现才能的机会,使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唤起再成功的欲望,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幸福成长。

多一点关爱和温暖。爱是教育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只要对学生倾注诚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明显的进步。问题生、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有了爱,他们受伤的心灵会感受生命的温暖;有了爱,他们自卑的个性会激发新的信心,从而幸福成长。

三、和谐育人、幸福学生,张扬个性促发展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有着千姿百态的个性,他们的理解体验多元化、个性化。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个人物,基于各自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的差异、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体验,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和体验;对不同的事物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需要,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如在课堂上,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张扬个性,得到幸福成长。我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对于草塘、小河两处美丽景色的描写,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合作学习,用语言表演艺术表达自己的体验。汇报时,有的小组谈草塘美景,先感情朗读,一边读文中的句子,一边适时巧妙地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句子的理解、对美景的体会,读表结合,朗读完后总体谈对该部分的理解,再像个小主持似地说:“我表现得怎样?”自发地组织同学评议。议着议着,有的主动提出:“老师,我来表演一段可以吗?”孩子们情绪高涨,自信地走上讲台,一边感情背诵,一边配以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伊然一个小诗人小作家。此时,孩子们全身心地体验,张扬着个性,幸福地成长。

四、和谐育人、幸福学生,赏识教育是关键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尊重和欣赏,渴望体验成功的欢

乐和喜悦。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幸福成长,这是教育的一种极佳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孩子更喜欢别人的称赞,热情、思维、创造力会在赏识下得以大激发。而火药味浓的严厉批评,冷嘲热讽、“杀鸡给猴看”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往往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他们或因惧怕或因反感而消沉低落,甚至逆反,不能幸福成长。赏识则能让孩子在“我能行”的心态中增强自信,幸福成长。赏识教育就是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学生各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哪怕是小得微不足道,然而他们就在我们放大的赏识中,在我们的表扬与鼓励中,逐渐树立自信,愉快学习,积极上进,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思维力、创造力,幸福成长。

同时,学生间也要学会相互赏识,学会赞扬学会激励,带着放大镜找别人的优点,当别人说得好,做得好时,自发地给以掌声或是言语赞扬激励,即使有建议,也首先要热情地赞扬,与别人共同进步,再善意诚恳地提出建议帮助别人,共同幸福成长。

立足于“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的基本理念,我们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如何为学生构建和谐、开放、充满生命活力的成长空间,为他们的主动、幸福地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尊重、赏识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不同的体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差生育人差异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相似与差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