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问题

2016-11-17傅甜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教改探析

傅甜甜

【摘 要】 职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应当从接轨市场、非核心业务外包和提高执行力入手,重点应着眼于就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教改;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1 引言

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肩负着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由于很多学生学习准备的严重不足,使得学校正常的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难以按时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数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为了适应中等职业学校这种“无淘汰招生”的现状,贯彻“有教无类”的方针,认真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取得学习效益,改进学校的课程内容及数学教学方法,完善学校教学评价及办学效益评估的机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社会的需要,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该如何进行,数学课程如何改革以适应目前的实际状况?这是摆在每个数学老师面前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就此而言有如下之看法。

2 职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分析职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摸透情况,对症下药,才能采取措施。中职学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初中是中等偏下,其中有许多学生在小学的学习状况就存在问题,初中的学习已没有了信心和兴趣。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运算都搞不清。这样基础的学生要想让他们来学数学难度很大,甚至是不太可能让他们把大部分内容学懂。而大部分学生底子差,上课稍不注意便听不懂,以至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差,直至放弃。学生在思想上的放弃,产生数学无用论。我们的不少学生他们不仅是数学成绩差,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从进入职校来学习的那天开始,就认为可以不学数学,数学对学习技术没有什么用处,来到学校就是岗位前的培训,只要学点专业课就行了。这种情绪导致许多学生不用心学数学或根本不学数学。放弃数学的学生,无论中专或是高职均不在少数。

并且,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控力很差,可以这么说几乎没有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对于自己来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不知道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校其间也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通过平时的观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的学生对学习这些份内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当我们虑及他们的前途询问他们时,绝大多数的同学会把自己的将来想得非常美好,甚至充满无穷的幻想,仿佛将来自己要走的是一条阳光普照的康庄大道。也有的同学任凭社会天翻地覆地变化我一样悠哉游哉的过。他们大多没有目标,没有了目标当然也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动力也就没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钟也撞不响钟,整个一个吃喝混日,不知社会的危机,不明自己的状况。这样的学生教师教起来头痛,家长管起来脑火,学校管起来棘手。因此,每次考试不及格的人数居高不下,不及格的人数竟然接近了及格的人数,令人震惊。数学是一门基础课,而这样的基础课却得不到学生的普遍喜爱,甚至很多学生讨厌数学,这是我们面临的尴尬。

3 职业学校数学教育改革的实际

针对以上原因状况,确定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一)确立新的数学课程的性质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化学、电工基础、财务会计、技术等课程。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定位,应具有“四性”:即实用性——帮助个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公民性——使公民能够明智地参加公民事务;职业性——为学生就业、学业服务作准备;文化性——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要素。

(二)建立新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渗透人文精神,注重多维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内容选择应从关注学生今天发展转向、关注学生明天发展上来。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学生逃避数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针对这一状况,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贴近学生入学基础、专业背景、学习能力实际,重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给学生以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要搞好这样的四个衔接:注重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衔接,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强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注重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近。注重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衔接,突出算、画、读等实践性教学形态。注重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衔接,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2.把握能力导向,提高数学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重点应从无数的常规练习转变到发展有广泛基础的数学能力。学生的数学能力应达到能辨明关系和进行逻辑推理,并能运用广泛的各种数学方法去解决广泛的、多种多样的非常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也是构成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仅要由实物抽象出图形,由图形反映出突物,由复杂图形区分出基本图形、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而且要求用图形来反映并思考用语言或式子所表达的空间形状及位置关系,包括对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图形以及代数、三角函数中的函数图像的想象能力。

4 三维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机整合

(一)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是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必须符合目的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校教育目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我们在进行三维教学目标的实际操作中,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我们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搬上位目标的格式,每堂课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与情景来确定目标的重点。

(二)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课程是以知识为本位,新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我们要认识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首先体现在目标的三维结构上,同时在课时计划上写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并能够使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能够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的核心是过程性目标,而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不仅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都寓于经历、体验或探索的活动过程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设计、引导学生的经历、体验或探索的过程,不断的使学生个体得到发展,并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5 结语

本文探析了职业院校教改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取得学习效益,改进学校的课程内容及数学教学方法,完善学校教学评价及办学效益评估的机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倩.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王靖会.中等职业学校双主教学模式及其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

[3]秦文珍.丰富教学内容融入多彩活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改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09,05:10-12+15.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学院教改探析
VR阅读探析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浅论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改革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