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6-11-17易文斌
易文斌
【摘 要】 焊接专业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方面分析,研究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极大程度上影响中职教育的发展,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国际工程师培证,以便于能够接轨国际水准,拓展中职学生视野,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中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一、背景和现状
近年来,制造钢结构专业得到高速的进步,注重研究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技术材料、冶金等产业,承担着国外转移产业和沿海区域产业,为自动化技术和焊接技术的发展提供空间和依据。自动化技术和焊接技术主要就是面向机械、锅炉压力容器等结构设备的焊接生产技术、编制焊接工艺、生产焊接结构等,具备很大潜力的专业市场。从毕业生反馈和行业调查中可以发现,具备市场和行业始终旺盛需求毕业生的现象,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低、实际应用水平不高、就业方向不准确等,自动化焊接技术专业高要求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不能保障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知识内容,也不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课程内容,促使学生没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中职教学中需要及时改变传统理论和课程学科模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未来发展中改革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二、中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教育发展中不仅面临挑战,也面临极大考验,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才,促使中职学生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在提高人才质量,不但需要拥有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焊接专业学生就业以后的适应能力不足、技能水平低、不能立即工作的问题,应该及时改革课程体系和培养人才的模式。通过焊接专业人才的基本需求,构建行为为基础、技能为核心,融合人才素质化和人才技能化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训练。依据行为和技能养成的基本需求,利用递进式、分阶段的方式来培养人才。第一年,主要在实习场、拓展中心、教室等地方培养学生的素质。依据军事化管理方式,规范学生教育,开展礼仪规范课、生活指导课。利用实习性项目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等,对学生专业爱好和兴趣进行培养,逐渐朝着教育职业学生方向发展。第二年和第三年,学校作为主导、校企合作为辅,教学主要场所就是企业车间、实习场以及教室,安排中职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课程设置,在企业车间教室依据师傅的身份来教导学生基本技能,达到结合做、学、教一体的模式。第四年,企业作为主导,学校辅助教学,主要教学场地就是企业车间,学生进入到企业车间进行实习,正式进行实习之前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环境、体验企业生产、培养员工素质,顶岗实习能够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技能和水平。
(二)提高中职教育师资院队的培养
中职教育发展中对于没有足够焊接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低下的现象,应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通过技术交流理论学习、企业实践、技能提升、专家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来培养教师,以便于构建生产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双师型教学水平高、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团队,保障能够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实践性[3]。
(三)改革校企合作体系
中职教育发展中深入分析校企合作体系,构建完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依据校企共管、共建、共用的方式进行冠名培养和实训基地培养,以便于能够在教学中融入企业的管理、资金以及技术,保障校企能够发展长远的合作关系[4]。
(四)改革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改革中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从课程体系角度进行分析,依据市场竞争中对焊接技术的基本需求和专业领域能够划分为材料和设备的焊接、焊接方法、焊接质量的检测、焊接工装和结构等四大焊接模块,中职教育逐渐朝着设置课程体系方向发展。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分析,改革主线为课程项目化,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具体分解所有焊接项目,改革手段为任务驱动,依据项目组织方式构建教学体系,把每个模块合理划分为众多项目,在项目中融入不同知识模块,所有项目都具备相应任务。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在项目任务中融入理论知识,利用项目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在学习中学生能够了解焊接中必须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的紧密联系所有课程的任务要求,不但注重深入了解专业知识,也应该反复思考学生特点,在实际任务中解决学生问题。依据项目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提高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转化理论只是为工程应用能力,利用项目互通性,结合知识模块,全面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5]。
(五)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培养焊接专业人员就是结合就业培训和中职基础教育,在中职焊接教育中合理的融入国家培训认证,促进中职焊接教育能够接轨国际,以便于能够有效提升中职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实际上就是焊接协会培训焊接人才,并且进行资格认证的机制,主要就是依据学习国际通用规范和标准,来提升国际交流,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中期考试、主课程和实际操纵、最终考试、证书的颁发。中职教育发展中,有机结合中职教学和国际工程师认证,不断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就业能力和上岗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中职教育改革焊接专业课程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学生基本需求和能力目标进行了解,任务课程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在课堂之外和课堂中深化项目的实施,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生产过程,保障能够融合培养学生意识和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金莹,董亚兰.关于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30(13):245-246.
[2]刘晓辉,赵国.焊接加工专业技能型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的实践与运用[J].广东科技,2014(22):173-174.
[3]李文峰,孙康岭.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101-102.
[4]李桓,朱艳丽,罗震等.抢抓机遇,迎接挑站——展望新时期我国焊接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J].电焊机,2014,44(8):1-5.
[5]秦庆东,伍玉娇,凌敏等.基于CDIO认证背景下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