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6-11-17张艳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创业大学生

张艳红

【摘 要】 在高职教育各环节中,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学院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点,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决定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双特色”的首要因素。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当中,将现阶段高新稀缺的技术直接纳入到专业的学科技术教育当中,培养了许多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论述了在现阶段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以求使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效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区域经济;大学生;创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积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和普通高校教育相比,高职院校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更加显著的贡献,成为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有力推动器。因此,高职院校也应该立足于实际,主动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一、立足于当地区域社会经济,转型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是一种符合性、全方面的教育形式。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同时具备高等教育的特点,能够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方面人才。因此,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和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首先高职院校要学会立足于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和当地紧缺的岗位部门进行互通融合,将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进行转型,更好的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

在这一过程当中,高职院校要学会将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相融合,让高职学生能够在当地获得足够的锻炼,使他们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充分的融合起来,成为新时代全新的专业素质的综合人才。高职院校要学会将当地的经济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素养,让高职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反过来也才能够更加促进当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共生发展。

二、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纽带,是高职院校得以展示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关系高职教育发展的出路及方向。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推动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校要不断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发展中支柱产业所需的专业,优先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在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上下功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首轮评估以来,在专业建设上一直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据,确立了“围绕办学定位、针对市场需求、依托行业优势、突出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紧扣园林产业,面向生物技术、园林技术、护理技术等,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适时调整传统专业,着力扶持新兴专业的专业格局。

三、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又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从湖南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数量庞大但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劳动力大军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创业教育,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存量,紧密围绕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调整和改革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积极参与经济区企业合作,构建院校和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人才培养的格局,实现区域经济与高职院校的协调发展。

四、建设一支良好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教育部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曾明确指出:开展创业教育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创业教育专任教师。从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第一,扩招后,师生比较大,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相比扩招前增加多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从事创业教育的大多为兼职教师,比如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老师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政工干部,甚至是一些思想政治专业的“两课”教师。显然,他们尽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但因本身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在教学中只能做到从理论到理论,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胜任,创业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师生比合理、具备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专业指导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目前开展创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创业教育教师必须是“理论+实践”型的,只有自身具备实践训练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实践能力的学生。高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从“引进来”、“走出去”等方面入手。首先,应“走出去”。把校内从事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从主要岗位上剥离,让他们通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真正从理论上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鼓励和支持创业指导教师到校外企业兼职,通过校外的挂职锻炼,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实践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新的课题研究,等等。其次,应“引进来”。从各大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专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从校外聘请一些有创业教育经验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讲座;欢迎本校毕业生以成功人士的身份回校,与学生交流创业经验,等等。

五、加强校企对接

面向地方、注重应用,是做强做大高职院校科研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众多,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进行合作比较容易实现。我们应该围绕地方企业技术进步、地方产业调整做科研。地方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学校的潜能,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服务的领域,如面向区域经济、文化遗产、市场特色、特有资源等,多做一些应用性基础研究,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使自己成为区域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为地方的综合发展提供理论对策和规划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依据。同时,还要加强与地方的横向联系,增加对企业的技术投入,扩大学术和技术优势的影响,与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积极参与本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知识经济时代特别需要‘产学官相结合,即产业、学校、政府相结合。湖南省在这样的经济转型关头,综合性研究非常重要,尤其是区域发展模型研究。”“实施科教兴省我们的力用在什么地方。基础研究要搞,但力要用在应用研究上。应用研究与经济联系最紧密。”

高职院校应抓住全球化浪潮中区域经济崛起的机会,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破除观念与运行中的发展性障碍,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实际,强化与区域政府、行业企业的对接,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依据,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技术和服务的需求,真正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实现高职教育的区域化,并最终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坤,李英.论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共生发展——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淮安区域经济共生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2

[2]谌飞龙,叶清.地市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7).

[3]陈年友,王梓林.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黄君录,盛定高,于正权.提升质量谋发展之道聚焦特色走创新之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1-12-21(8).

[5]卢凯军,任力晖.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和途径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2(17).

[6]李军.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