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奋战的岁月
2016-11-17梅蓝心
梅蓝心
风霜岁月 习文弄武
1905年10月3日,聂鹤亭生于阜阳县南乡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他7岁开始念私塾,深得师长的喜爱。不料,聂鹤亭的爹娘和二姐都受人蛊惑而染上了鸦片烟瘾,家境日趋衰败。
12岁那年,聂鹤亭眼看着爹娘和二姐变得枯瘦如柴,一家子的生计成了问题。聂鹤亭欲哭无泪,只得辍学归田,挑起家庭的重担。和他同龄的同学张子珍,经常来聂家,不是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他听,就是陪他习武。患难见真情,他们结成了一对异姓兄弟。
在张子珍的陪伴下,聂鹤亭不仅想法让爹娘和二姐逐渐戒掉鸦片,一有闲暇还给他们讲书上的故事,让他们度过最难挨的阶段。而他,经常到深夜还不休息,只是为了能多看一些书。
第二年开春后,远嫁的大姐和大姐夫回来了。看到聂鹤亭的情况,大姐顿时泪如雨下。大姐夫张同瑞是个商人,了解到聂家的惨状后唏嘘不已。当即,他就资助聂鹤亭进了阜阳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就读。这期间,聂鹤亭和张子珍不在同一学校念书,但依然时有往来。
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14岁的聂鹤亭异常珍惜。16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安庆皖江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当时的师范院校免收学杂费和膳宿费,这对许多像聂鹤亭一样家境贫寒、拿不出学费的青年来说,无疑是一所最好的学校。
聂鹤亭之所以要上体育系,除了因为他本身就很喜欢体育之外,还因为亲历了鸦片残害亲人的惨痛事件。他觉得体育不仅能增强国人的体质,而且能振奋全民族尚武、自强的精神。同一时期,他的义兄张子珍也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临别前,兄弟俩依依不舍,互道珍重。
聂鹤亭在皖江师范时,逐渐阅读到了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和左翼杂志《领袖》等书,让他看到了一个新世界。在校期间,他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其中有个叫许继慎的青年,比聂鹤亭年长4岁。聂鹤亭常去找他,谈读书心得和时事政治。
由于聂鹤亭为人正直,机智果敢,被同学们一致推选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由此,他进一步成为学生运动的先锋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这时,安徽凤阳税关监督和军务帮办为扩充军费,强迫省议会削减本已决定增加的教育经费。6月2日,安庆各校师生闻讯派代表去省议会请愿,要求增加教育经费。
可议员们不但拒不接见学校师生代表,还令警察连推带打将他们赶了出来。这一下引起了安庆各校师生的公愤,聂鹤亭带领数千名学生一起前往省议会示威。
聂鹤亭和同学们高声呼喊反对军阀的口号,并勇敢地与弹压学生的军警搏斗。军警们用棍棒和刺刀向学生们大打出手,50多名同学被打成重伤,2名同学因医治无效而牺牲。
“六二”惨案发生后,聂鹤亭带领各校师生坚决斗争,安徽省当局不得不将年度教育经费由92万元增加至150万元,对伤亡学生也给予了抚恤。但下令残杀学生的元凶,却没有受到任何惩办而逍遥法外。
严酷的现实使聂鹤亭认识到,要想真正救国救民,就必须同封建军阀、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斗争,彻底改造黑暗的社会。从此,聂鹤亭不再安于平静的课堂生活,很快就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去,成了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
1924年毕业后,聂鹤亭在中学当了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员。入秋后,他赶到江西南昌,报考江西陆军讲武堂。考官见他文武双全,很快就录取了他。
讲武堂的生活苦,训练也苦。有些学员因为吃不了苦而中途离去。聂鹤亭坚持了下来,他在这里接受了系统而正规的军事训练,各科目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1925年5月,江西省当局在压力之下投靠直系军阀孙传芳,把赣军编入了所谓“五省联军”,准备对广东革命政府开战。讲武堂也受到波及,当局拟将本届毕业学员分配到部队中去充任初级军官。聂鹤亭担心,如果真去当孙传芳“五省联军”的军官,就要与孙中山的广东革命军队作战,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干的。所以,他没有等到毕业,就找了个借口回安庆去了。
当时,英、日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的怒潮。安庆各界也展开了罢工、罢市、罢课斗争。聂鹤亭参加了青年学生和工人组成的“青年救国团”,被推选为队长。
聂鹤亭不仅组织示威游行,参加声援大会,带头在街头演讲,还在长江沿岸的码头盘查英货和日货,很快又引起安徽军阀当局的注意,再次被通缉。
峥嵘初现 红色征程
聂鹤亭很快逃离安庆,几个月后辗转到了阜阳。这天,当聂鹤亭发现身后有人跟踪他时,急忙向前疾走。忽然,一个小男孩走到他的身边,低声对他说:“叔叔,张子珍叫我来救你。”聂鹤亭一听“张子珍”这个名字,心里顿时一热,随后就被小男孩拉进了附近的“淮颍书局”。
在书局,聂鹤亭见到了分开多年的义兄张子珍!张子珍示意聂鹤亭不要出声,把他带进一个房间后迅速脱下他的外套,接着掀起一块地板,让聂鹤亭躲了进去。张子珍很快就换上了聂鹤亭的衣服走出去,和外面的不速之客周旋。不一会,有两名盯梢者推门进来,四处检查后没发现什么破绽,拿了张子珍送上的辛苦费后,很快就离开了书局。
原来,张子珍的身形和聂鹤亭相差无几,换上聂鹤亭的外套后,一副神态自若的样子,让盯梢者误以为认错了人。就这样,聂鹤亭又躲过一劫。
久别重逢的聂鹤亭和张子珍彻夜长谈。聂鹤亭得知张子珍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时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回到阜阳开办“淮颍书局”是为了方便组建中共阜阳小组。那个小男孩,是他们偶然收养的孤儿,跟张子珍演起父子来,真是滴水不漏。
几天后,在张子珍的指引下,聂鹤亭离开了阜阳。1926年初,聂鹤亭参加了国民革命军。6月上旬,又到广东加入叶挺独立团。
聂鹤亭早就听说过叶挺独立团的威名。这支部队原来是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铁甲车队,后改编为独立团。自出师北伐以来,独立团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世人誉为“铁军”。
能到北伐名将叶挺麾下效力,成为独立团这支从没有打过败仗的英雄部队的一员,聂鹤亭十分自豪。由于他表现突出,半个月后被提为班长。聂鹤亭军体素质过硬又加上作战勇敢,很受叶挺团长的赏识,两个月后即被提拔为第二营第六连一排排长,少尉军衔。
第二营是独立团中经常打先锋的部队,令聂鹤亭想不到的是,营长竟是分别已久的许继慎。许继慎在贺胜桥战斗中负了伤,刚刚伤愈归队,他也没有想到会在军营里见到一身戎装的聂鹤亭。
10月,由许继慎和另一名排长介绍,聂鹤亭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聂鹤亭心潮澎湃,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他抓紧时间潜心研读《共产党宣言》《向导》等书刊,进一步坚定了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
不久后,按照上级指示,聂鹤亭与共产党员郑鼎(李云鹤)一同来到上海,通过秘密交通员找到了党组织的一位负责人高语罕。高语罕在给他们分析了当前大革命的发展形势后,委派他们回安徽,协助蔡晓舟等同志,在合肥北乡的吴山庙一带发动反对军阀统治的武装暴动,以策应国民革命军即将开始的北伐。
吴山庙位于合肥西北30多公里的江淮丘陵地带,聂鹤亭和郑鼎找到了共产党员蔡晓舟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许习庸,共同研究了暴动的步骤和每一个细节。聂鹤亭侃侃而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蔡晓舟和许习庸想不到年轻的聂鹤亭居然会有这样周密的思路和部署,两人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
11月23日凌晨,讨贼军整装向合肥进发。谁知,就在武装部队行至10公里外的四十埠时,竟然与刘凤图所率的敌军相遇了,突如其来的情况使战士们有些慌乱。蔡晓舟有意培养聂鹤亭,立即把他叫来,要他以参谋长的身份组织部队坚决抗击敌军。
对于这个安排,一些年长的战士感到很惊讶,不禁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初出茅庐的聂鹤亭。蔡晓舟脸色一沉,不容置疑地说:“同志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很有想法。在这个特殊时刻,大家更要团结一致,抓紧时间对付敌军!一旦他有什么失误的安排,我会立即出面纠正的!”
聂鹤亭自己也深感意外,但眼下的情况十分危急,为了不辜负蔡晓舟的信任,他咬牙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这是聂鹤亭荷枪实弹第一次上战场。起初,他听见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也有些慌张,但很快就命令自己镇定下来。他用望远镜细心观察附近的地形,发现了几个有利的制高点,随后安排部队就近占领制高点,准备反击敌军的进攻。
山下敌军的人数要比讨贼军多出10倍以上,而他们手中的武器装备更是占了绝对的优势。聂鹤亭沉思着:自己的战士每人只有几发子弹,在人数和枪支上都处于劣势,唯一的优势是高昂的士气和高超的射技。于是,他迅速下达命令,让战士们一颗子弹都不要浪费,一定要瞄准精确后再开枪。
刚才对聂鹤亭当参谋长持怀疑态度的那些老战士们对他这个新兵蛋子依旧心怀不服,根本不把他的命令当回事。他们贸然地朝敌军开枪,很快子弹就用光了。就在他们处于坐以待毙的险要处境时,聂鹤亭猫着魁梧的身子,冒着枪林弹雨,给他们送去了一些弹药。这一举动感动了那些老战士,他们不禁满面愧色。紧接着,他们士气猛增,在聂鹤亭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抗击。
山下的敌军接二连三地打中了“战壕”后面的一些树干,聂鹤亭和战士们掩藏在山坡后,瞅准机会射击。就这样,一直坚持到黄昏。
不久,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会议,认为目前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当即决定撤离,将部队化整为零,等待有利时机再图大举。
事后,在战斗中违抗聂鹤亭命令的那几名老战士主动向他道歉,承认了自身的错误。从那之后,年轻的聂鹤亭和战士们的关系极为融洽。
吴山庙暴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次暴动策应了国民革命军北伐,震慑了安徽的反动军阀,鼓舞了安徽人民斗志。对聂鹤亭来说,这次暴动是他第一次上战场打仗、第一次当参谋长、第一次带兵,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起义先锋 浴血奋战
1926年底,聂鹤亭随叶挺的独立团进军河南继续北伐。在东西洪桥战斗和临颍战斗中,聂鹤亭带领一排由共产党员组成的敢死队率先出击。接着带队掩护叶挺率全团夺下奉军阵地。不久,他被提升为中尉排长。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地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8月1日,聂鹤亭随叶挺的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加了南昌起义。他到南昌后,率领全排随部队开到马回岭车站东北端,执行警戒九江方向敌军突袭的任务。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起义部队消灭了城内的反动军队,占领了南昌。连续战斗三天,掩护南昌起义部队撤退。
起义军受挫后,在赣南的大庾岭,朱德、陈毅将仅剩的八九百人整编为第五纵队,下设三个大队,林彪任二大队大队长,聂鹤亭任副大队长。11月下旬,第五纵队转战到湖南南部的永州、郴州、衡阳等地。当时粮弹极缺,朱德将计就计,同意在政治上保留独立的条件下,接受驻湖南的一个老朋友——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改编,将部队编为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团。
这本是一次原则性和策略性巧妙结合的改编,可聂鹤亭怎么都想不通。尽管他也知道这是暂时的,但就是不愿意穿国民党的服装,并向组织提出去上海找党中央,要去做别的工作。朱德、陈毅没能做通他的工作,便同意了他的申请。
聂鹤亭辗转到了上海,与中共中央取得了联系。中央领导机关鉴于他是有实战经验的军事干部,要他立即去广州,参加正在酝酿中的广州起义。
12月8日,聂鹤亭在起义爆发前夕赶到了广州。党组织将他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特别班,身份是军官学员。军官教导团的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兼任。全团人员中,除个别反动军官外,绝大多数人都铁心革命,有“赤子赤孙”之称。聂鹤亭虽是初来乍到,却也感受到了一种浓烈的革命气氛。
在军官教导团,聂鹤亭遇到许多熟人。最让他惊喜的,莫过于再次见到义兄张子珍了!而此刻,张子珍担任着叶剑英第四军教导团的连长。面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兄弟俩信心满满,彼此鼓励着:这次在广州起事,一定要成功、要胜利!
起义前夜,上级指定聂鹤亭到起义总指挥部当参谋。他兴冲冲地赶到总指挥部报到,见到了“铁军”的老团长、这次起义的总指挥叶挺。叶挺对聂鹤亭的表现非常满意,这让聂鹤亭更加有信心了。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聂鹤亭奔走于城内各支起义部队之间,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燕塘,是兵家必争之地。它背靠白云山,东倚瘦狗岭,起义指挥部首先考虑的重要作战部署是:占领燕塘。当时燕塘驻有反动军阀张发奎和黄祺翔在广州的主力部队——炮兵一团和二团。这些反动炮兵团扼守着广州东面要道。
凌晨3时,起义军总司令叶挺和聂鹤亭一起,亲自指挥由教导团团长李云鹏率领的二营和炮兵连,从四标营出发,直奔燕塘。在急行军中,聂鹤亭系着红领带,戴着红臂章。在他的指挥下,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敌营。刚到敌营门口,就听见晨操集合号声。危急关头,叶挺立即指挥部队直扑敌人各个寝室。
正在敌人纷纷起床的时候,起义军高呼:“缴枪不杀!”敌人还未清醒过来便当了俘虏。打入敌人燕塘炮兵二团内部的第三营吴华等共产党员立即行动起来,里应外合,成功地发动第三营全体官兵起义,随即配合教导团投入战斗。
燕塘之战,歼灭了敌人在广州的主力,扼住东面进入广州的咽喉,为起义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而此时,盘踞在观音山的敌人不愿投降,他们居高临下,倚势顽抗,使教导团久攻不下。
聂鹤亭命令新编的炮兵师立即前去增援,炮兵师遂用缴获的大炮向观音山顽敌轰击。黎明时分,无数条火龙直扑山顶。敌人惊惶四散,溃不成军。教导团吹响了冲锋号,乘胜占领观音山主峰。接着炮兵师又炮击其他两个山峰,敌人闻风丧胆。第二天中午,敌人向观音山起义军阵地反扑,结果又被一阵大炮轰退。
但是,起义军很快被蒋介石的黄埔军和桂军双重围攻,不得不撤退到了瘦狗岭。张子珍带队掩护大部队转移时,不幸中弹牺牲。聂鹤亭心如刀绞,毕竟,张子珍跟他一样,只有22岁啊!他忍着哀伤,带领起义部队向花县方面撤退,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聂鹤亭带着起义部队撤到海陆丰,在东江战斗中被叶挺、彭湃、徐向前提拔为军教导营长。不久,按照上海党中央的通知,聂鹤亭离开部队,回皖北地区协助负责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
万里跋涉 开路先锋
1928年秋,聂鹤亭回到安庆,又被安徽省委派回皖北,任中共皖北特委阜阳临时县委负责人之一,从事地下工作。他与党组织负责人周传业、周传鼎等同志取得联系,组建中共阜阳临时县委。
1929年5月,阜阳临时县委遭到敌人破坏,聂鹤亭被国民党当局怀疑并派特务盯梢。7月,聂鹤亭前往上海,在上海他找到了党组织负责人周恩来,被周恩来派往江西井岗山根据地。
1930年3月,聂鹤亭从粤北进入江西,在会昌一带找到了带兵的毛泽东委员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听说从上海派来了一位军事干部,心里很高兴,当天就会见了聂鹤亭。毛泽东特意招呼食堂做了四个菜,亲自陪同聂鹤亭用餐。在详细询问了聂鹤亭的经历后,毛泽东知道聂鹤亭已多次出生入死,并且有较高的军事素质和政治文化素质,就向他介绍了苏区的革命形势,勉励他发挥军事骨干作用。
朱德和陈毅也亲切会见了聂鹤亭,他们一点也没有因聂鹤亭两年前的顶撞而不悦,依旧很欣赏他。聂鹤亭还见到了林彪、聂荣臻、粟裕等南昌起义的老同志。林彪当了师长,聂荣臻当了政委,特别令他感到高兴的是,他的亲密战友粟裕已当了团长。
粟裕忽然见到老领导聂鹤亭回来了,立即迎上去喊了一声“老排长”,两人第二次抱在一起,流出激动的泪水。其实,当年在叶挺独立团时,聂鹤亭为班长,粟裕是班里的战士。聂鹤亭升任排长时,粟裕升为班长。聂鹤亭比他大两岁,又身高体健,常把聪明绝顶的小个子粟裕当作战友加兄弟。
在毛泽东和朱德的关怀下,聂鹤亭任红四军军部团级参谋。1930年10月改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副团长。1931年春调第十一师三十三团任团长。10月提拔为红四军第十一师参谋长。
1930年10月至1934年7月,蒋介石对苏区井岗山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围剿”。1930年10月,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红军集中优势兵力歼敌张辉赞师。时任三十五团团长的聂鹤亭率全团奋勇杀敌,大胆穿插,在江西东韶地区山下,截住了前来增援的谭道源师,使林彪、粟裕红军主力迅速围住了张辉赞师,才有龙岗山下粟裕部活捉张辉赞的胜利。
1931年5月16日,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中,聂鹤亭根据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把敌人拖疲拖垮。然后集中精锐兵力的一、三军团秘密进军至富田,突然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红三十三团是一军团的三个主力团之一,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挥下,团长聂鹤亭率红三十三团从正面向富田守敌发起猛攻。
聂鹤亭左手握大刀,右手举盒子枪,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突破并冲垮了敌人的防线。不料,他的右臂突然被敌重机枪子弹洞穿,血流如注。他左手捂着流血的右臂,继续指挥战斗。后来因失血过多晕倒在地。
医生在他醒来时,告知了没有麻醉药的现状,聂鹤亭欣然接受了手术。在挖肉取弹头的治疗过程中,他疼得攥紧拳头、全身流汗,却没叫一声痛……
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在兴国地区率全团追敌战斗时,左胸骨中弹负伤,再次接受手术治疗。1931年10月,他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参谋长,1932年又升为红四军参谋长。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辖红一、三两个军团,取消军的编制,聂鹤亭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全师五个团约1.6万人。
10月10日,中央开始长征。按照军委指示,红一军团三个师在左翼掩护中央纵队过湘江。在距湘江大约40华里的地方,聂鹤亭与李师长接到林彪的命令,要一师去攻占左前方20余里外的重镇新田。
聂鹤亭立即率两个团约4000人,连夜赶往新田镇,在黎明时向新田土丘上的守敌猛然发起进攻。在冲锋号和枪炮声中,守敌约2000人被击溃,我军占领了要地新田,并立即赶修工事。
敌军当然也知道新田的重要性,21日上午,敌军余部的一个旅组织多次反攻,都被聂鹤亭的两个团打退了。22日上午,粤军约6000人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向新田连续发动了9次进攻。战斗一次比一次激烈,聂鹤亭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新田阵地,确保中央纵队左翼安全。
23日,聂鹤亭的队伍一天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敌人的大炮把新田轰成一片火海,聂鹤亭的阻击阵地被淹没在猛烈的炮火硝烟之中。他与全体指战员抱着拼死的精神坚持战斗,炮声一停,活着的战士便从战壕里爬起,继续向冲上来的敌人开火。当夜,聂鹤亭奉命撤出阵地,新田由后续部队接防。聂鹤亭撤出时,4000人的队伍只剩1000余人,许多红军战士牺牲了,长眠在湘江之东新田的山丘上。
湘江大战之后,中央决定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渡江任务由第一师担任。1935年1月20日,红军进入贵州,聂鹤亭率先遣队红一团赶到乌江龙溪渡口,与团长杨得志一起指挥强渡乌江。
当天早上,聂鹤亭和杨得志临江靠前指挥,一看乌江两岸全是悬崖陡壁,江面宽约100米,江流湍急,水声轰鸣,要渡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对岸有敌人严密封锁。两人研究后决定抢渡。他们派战士买来毛竹,扎成一丈多宽、两丈多长的竹排,从前卫营选出8名熟悉水性的战士先行试渡。但是,汹涌的江水把竹排冲跑了,8名战士瞬间被漩涡吞没!
第二、第三个竹排扎得更大、更坚固,又有十几个战士在一连长孙继先的率领下跳上竹排。聂鹤亭动情地对他们说:“同志们,全军的希望就在你们十几个人身上了。”孙继先向聂鹤亭、杨得志大声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们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一定能过去!”战士们也一齐大声回答。这次,他们选了下游水流较缓的地方,天黑后试渡。经过几十分钟的搏斗,渡江终于成功。战士们消灭了对岸黔军一营守江的双枪兵,天险乌江终于突破了!
红一团与红一师首先渡过乌江,3万名红军也全部过了乌江。在军团刘伯承参谋长的领导下,聂鹤亭率红一师一部分将士穿着黔军服装,让俘虏打开了城门。大军一拥而进,歼敌黔军一旅,智取了遵义城。
1935年2月,红一师参谋长聂鹤亭继续与杨得志领导红一团,由扎西挥师西指,由西向东、由北返南,与中央红军一道,18天横扫1100里,攻下娄山关,二下遵义城,在山区把蒋军拖得筋疲力尽,晕头转向。
他们还在遵义和乌江之间的老鸦山谷设伏,歼灭蒋介石的中央军吴奇伟的一个军和黔军8个团,共2万余人。聂鹤亭指挥红一团、红二团在老鸦山北口埋伏,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时,在总指挥部的冲锋号声中,红军从两面山林中冲出,轻重机枪和各种轻重火力手榴弹等在敌群中炸响。被打乱了的敌人成排成片地倒下,红一团、红二团扎紧口袋,切断敌人退路。
红一团用数十挺机枪向敌群扫射,没死的黔军向红军投降,中央军也大部分投降。红一师俘敌2000余名,缴获枪、炮、子弹无数。
5月24日,聂鹤亭、杨得志率红一团赶到大渡河边安顺场,夺船一艘,占领了阵地。25日晨,随总参谋长刘伯承,军团首长林彪、聂荣臻等亲临阵地指挥,一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经过激烈战斗,强渡成功。
任重道远 侠骨仁心
长征中,聂鹤亭与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等军委领导一块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后到达甘肃的哈达铺,同年10月到达陕北。
为扩大和巩固刚夺取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西方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聂鹤亭任参谋长,刘晓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红二十八军等。在西征甘肃时,6月9日,聂鹤亭率西方野战军出击三边,攻占定边、临地、曲子、环县等地,为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创造了条件。
1936年11月,中央又重编红一方面军,聂鹤亭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参谋长,东征山西,红军在山西扩编,新增红军战士约8000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后,经过直罗镇、劳山、榆林桥等几次战斗后,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建立了互相暗助的统战关系。但是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呼声,亲率主力国军攻打刚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爆发了“山城堡战斗”。
1936年11月,胡宗南的中央军和西北军、东北军分路向红军扑来,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统一指挥下与中央军决战。聂鹤亭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了指挥山城堡战斗的全过程。参加了各军团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作战会议,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和实施方案。军委审定后决定,聂鹤亭任红一军团前线总指挥,亲率担任主攻的第一、四两师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相互穿插,突袭并攻进一个叫马掌子的敌人炮兵阵地。敌人惊恐万状,弃城向西北逃跑。
聂鹤亭指挥并亲率红一军团乘胜追击,敌人被逼进山城堡西北的山谷之中,又遭到我预伏在两面山上的兄弟部队伏击。经过一夜的战斗,全歼了敌中央军丁德隆的第七十八师二三二旅全部及二三四旅两个团共7000余人。取得了十年内战最后一次大胜仗,不久就迎来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聂鹤亭被中央任命为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局长,同年8月又升为军委总参谋部部长。他带领各局的同志承担起繁重的日常工作和上报下达作战计划与行动方案,以及与友军联合作战的具体业务。特别是传达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关于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开进敌后发动群众,扩充和壮大自己的队伍,建立巩固大片根据地的指示精神。
1938年12月,聂鹤亭被中央军委派到晋察冀根据地,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次年8月,又升为晋察冀军区参谋长。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在3个半月的连续作战中,聂鹤亭率领晋察冀军区部队作战330多次,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质。1942年春,聂鹤亭被调回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队长。1945年代表晋察冀军区参加了党的七大,再次受到毛主席的约见。
在这之后,聂鹤亭随林彪、萧劲光前往东北,先后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辽吉军区司令员、辽北军区司令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副参谋长。
全国解放后,聂鹤亭被中央军委调至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
1950年,聂鹤亭回到阔别21年的故乡,找到了张子珍、周传业和周传鼎等烈士的亲属,聂鹤亭含泪安慰和鼓励他们。回到北京后,他每个月都按时将自己的部分薪金寄给烈士们的亲属,而他当时的月薪,也不过300多元。
除经济上的资助以外,聂鹤亭还在思想上关心烈士们的子女,经常在信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和工作,要做个对新社会有用的人才。
1955年,聂鹤亭被授予中将军衔。只是,在遭受林彪、“四人帮”长期迫害后,于1971年3月13日病逝。一颗将星就此陨落了,他那光辉的形象却永远留驻在人们心中……
〔责任编辑 君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