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个大饼改变的科考
2016-11-17叶之秋
宋太祖建国之后恢复了科举考试。唐宋科举,基本上每年一次,可是录取人数却极少。太祖时期,每年录取的进士不过十余人,还经常因为有人举报不公平而进行复试,竞争非常激烈。当时能够来到京城的举子,都是各州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几乎都能够出口成章,提笔成文。那怎么给这些天下才俊排出名次呢?
开宝八年(975年),主考官向宋太祖汇报,本科状元人选有两位,看试卷难分伯仲,请皇帝最后裁度。宋太祖接过试卷,仔细阅读,沉吟许久,宋太祖下令,让状元候选人王嗣宗、陈识二人在大殿之上打架定胜负,谁打赢谁是状元。最后,因为王嗣宗有点秃头,陈识则头发茂密,陈识被王嗣宗揪住头发摔倒在地。于是,宋太祖钦点王嗣宗为状元。
宋太祖为人为政不拘小节,打架定文状元就是其一。不过,多数主考官并不会把状元的择定推给皇帝,毕竟主考才是直接主持人,选定状元乃是分内事。那主考是怎么排定进士名次,选出状元的呢?
宋太宗即位之后,分派官员主持科举,第一年录取状元是第一个交卷的人,第二年还是如此,第三年依然如此。于是,天下读书人都揣摩出科举考试以快为美的这个风气。当两个人的文章都很优秀时,谁早些交卷,就证明谁的文思更加敏捷。以快为准,解决了主考们的一大难题。只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有弊。后来的主考官们不知不觉也在沿袭前任的做法。反正前任以快为美,那么自己如此偷懒也无妨。天下读书人也摩拳擦掌训练如何才能快速成文,把文章质量好坏放到了一边。
北宋淳化三年(991年),全国举子汇聚汴京。在诸多才子之中,有两个人呼声最高。一个叫孙何,一个叫李庶几。这两个人都是著名的快枪手,写文章都可以一挥而就。来到京城后,二人身边都围绕着一大批的粉丝。粉丝们纷纷建议,让两大才子比试比试,看看谁写文章更快更好。
在众人的怂恿之下,孙何与李庶几相约在一个大饼店会面比试。二人都自信满满,带着一大批粉丝前来应战。主持人当场公布考题,并且强调,本次比试以一个大饼蒸熟的时间为限。在时间之内交卷,视为合格。谁最早交卷,谁就是头名。在场的四五十位举子开始作文。当众人还在苦苦构思的时候,孙何与李庶几已经在唰唰唰下笔了。在众人的一片赞叹声中,李庶几头一个交卷,孙何慢几分钟第二个交卷,其他人没能够在大饼蒸熟的期限内完成。结果很明白了,本年科考,状元当是李庶几无疑。
在正式科考之时,李庶几依然是第一个交卷,奇怪的是,第二号快枪手孙何却在规定时间内最后一个交卷。众人都认为,李庶几必然是状元,孙何可能是身体不适,水准大大降低,只好等待来年了。可是,当榜单公布的时候,大家全都看傻了。最后一个交卷的孙何名列榜首高中状元,而第一个交卷,号称又快又好的李庶几竟然榜上无名,连个进士也没有捞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在阅卷官员排定的名单中,李庶几确实是状元,孙何是榜眼。可因为一个大臣的进言,宋太宗亲自修改了进士的名次,以第二名孙何为状元,将原来的状元李庶几废黜。
进言的大臣叫陈靖,乃是宋代大儒,写有许多学术专著,名气很大。在科考结果呈交宋太宗之前,陈靖入宫,向宋太宗汇报了一件事情。正是这件事情,改变了李庶几和孙何的命运。
陈靖禀告宋太宗,不久前听到举子之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诸多举子汇聚大饼店,以一个大饼蒸熟时间为限作文,等等。宋太宗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是陈靖却提出,科举乃是国家选材大典,一些考生为人轻薄,不想着讲究思想内涵,一味图快,如此风气蔓延下去,必定会影响科举质量,选出的官员也必然是浮华无行之辈,如此一来,祸害百姓,流毒无穷。宋太宗越听越觉得有理,越想越觉得事态严重,下令陈靖彻查此事,把领头的人的名单汇报上来。后来,陈靖告诉宋太宗,李庶几就是罪魁祸首。
当主考官把进士名单呈交时,宋太宗询问主考有关情况。主考说,本次科考人才济济,尤以李庶几与孙何为佳。李庶几第一个交卷,孙何最后一个交卷,但都是万中选一的人才。宋太宗听后拿起笔来,把李庶几的名字重重划去,以最后一个交卷的孙何为第一名状元。
宋太宗就是要告诉天下举子,一味图快的文风必须改变。果然,经历这场变故,天下的读书人都揣摩到了宋太宗的心意,作文风气大变,变得不求快,但求稳。以陈靖为首的官员纷纷向太宗道贺,认为宋太宗一举改变大宋科考的不正之风,造福万民,堪称圣君。
可是,宋太宗没有想到,孙何其实才是这场变故的最大得利者。原来,多年之前,陈靖还在家乡为父亲服丧的时候,就已经和孙何这位当地大才子关系莫逆。估计就是在大饼店比赛失败之后,孙何告诉陈靖比赛内情,陈靖才去找太宗打小报告。看陈靖只把李庶几列在黑名单上,完全不提孙何,就可以明白。科考之时,孙何刻意最后一个交卷,更是有意韬晦,出其不意。
李庶几就倒霉了,因为被宋太宗厌恶,在宋太宗有生之年,李庶几都不能参加科考。一直到太宗去世之后,李庶几才勉强中了一个进士,一生平淡。毕竟是受到皇帝厌弃的人,谁敢重用?孙何却以状元身份在朝中得到高位,后来更荣升知制诰、转运使,成为宋真宗一朝的红人。
(选自《宋史其实很有趣》/叶之秋 著/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6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