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尝试——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16-11-17樊玉成
樊玉成
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尝试——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樊玉成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不仅是供给侧改革的对象,也是承担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中职院校应率先强化供给侧理念,从供给侧的视角来推进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期逐步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改革;中职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建设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核心是适度扩大需求、加强优质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2016年“两会”前后,教育供给侧改革开始受到不同层面的关注,其中,“教育其实就是人才的供给和教育资源的供给”“要满足不同教育需求就要加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等观点渐成共识和主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且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职业教育,目前存在诸如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产业升级不对接、人才培养没有进行需求市场的细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供给问题,亟须明确自身定位,即职业教育不仅是“供给侧”改革的对象,也是承担“供给侧”改革的主体。中职学校应率先强化“供给侧”理念,从“供给侧”的视角来推进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以期逐步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人才的客观要求,满足民众“上好学”及“学以致用”的现实期待。本文以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宜兴中专)的各项发展数据为例,剖析中职学校供给侧改革的有效尝试。
一、科学设置专业,实现高效供给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出人才供给不力的现象,存在严重的“技工荒”,人才供给效率低。以宜兴市为例,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给宜兴带来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的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现状却是,宜兴人才总量供不应求,且人才供需存在矛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宜兴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及光电子、现代物流、电子信息、云计算、现代旅游等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兴产业崛起的需求,这种供需错配的人才供给现状急需改变。
针对上述现象,宜兴中专实施了以培养“本地出生、本地成长、本地使用”的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策略。作为地方职业教育的龙头,为了避免“供给无效,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弊端,学校历来重视研究宜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即时需求,专业设置突出“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生涯发展、贴近学校办学优势、贴近地方产业布局。定期召开行业协会、地方骨干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如规划局、人保局、统计局、旅游局等)共同参与的专业设置调研会,充分把握宜兴“美丽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意图和产业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力争在专业设置方面做到既能满足经济发展当下的人才需要,又能使人才供给适度超前,满足宜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新型产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及时调整,使专业设置和各专业招生人数始终处在变动之中(详见表1)。如会计专业,因近三年来地方百姓需求旺盛,招生人数自2013年起逐年递增;数控专业2013年招生达到历史高点,2014年经调研发现数控人才市场渐趋饱和,学校就及时调整,减小招生规模。同时,学校改变了过去被动适应的局面,主动化解风险,淘汰了文秘等陈旧的专业,不断创新,建设新的专业(如高铁乘务等)。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商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核心技能,引导行业专家参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努力增强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只有坚持动态调整和人才目标定位,才能做到两个确保:确保专业设置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确保学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高度吻合宜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之要求,从而实现学校人才供给的高效优质。
表1 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统计表(2013—2015年)
二、深化课程改革,实现精准供给
课程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因其编制是系统工程,所以课程设置相对固定,这对于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来说,会导致课程内容相对滞后、课程修订不够及时、课程标准更新跟不上行业创新步伐等问题。为此,职业院校要主动深化课程改革,明确课改目标,即为了适应、引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为了满足个体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要。坚持“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发展导向”的课改理念,从学校层面出发,组织有效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方便,鼓励教师主编、参编教材或教学手册,致力于在现有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色、适合本校教育教学特点的校本课程,并将这些课程有机组合,形成具有多元培养目标、满足多元需求、容纳多种课程形态的多元整合型课程。新编教材内容应侧重应用性与实践性,要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宜兴市在“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云计算、现代旅游等七大特色产业,为此,宜兴中专主动介入,自主加快课程改革。近三年来,教师主编、参编教材达23本之多,所涉专业有电子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管理、电线电缆制造等,都与宜兴地方支柱产业以及产能调整高度相关。同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紧密依托学科发展和自身优势,积极加强省、无锡市和学校三级示范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目前,共建有会计、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及数控技术应用等省级示范专业4个,数控技术应用、会计、建筑工程施工及机电技术应用等省级品牌专业4个,旅游服务与管理类、建筑类、加工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机电技术类及财经商贸类无锡市级重点专业群6个。课程开发成功与否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密切相关。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构建了诸如“厂中校”等六种较具代表性的中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详见下页表2),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打造实践课堂,实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注重人才现代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从而确保了人才的精准供给。
表2 2015年主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案例略览
三、推进师资建设,实现优质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产业的调整优化升级、区域新增长点培育等,这些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需要职业教育的主动调整与适应。而这其中师资是关键,职教从业者应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能熟练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创客文化,在“众创时代”能成为创客,成为“众创空间”的主角,自觉培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真正肩负起“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给中职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针对专业及学生特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组织课堂教学。例如,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相应的教学:烹饪专业的师生应侧重研究菜肴制作等专业性强的课程,建筑专业的教师则应剖析建筑风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做到这些,则需要一支专业性强、涉猎广泛的优秀师资队伍。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大师资建设的力度,解除对教师的一些不必要的外在抑制,主动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和创新灵感,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也是中职教育优质供给的前提。
近年来,学校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以“信息技术教育能力”与“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内容开展校本师资专项培训,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教师队伍,走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前列。其中“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要求较高,以教师参加宜兴市技能竞赛的成绩为标准。培训激发了全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近三年来教师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的人数逐年上升,获奖人数更是连创新高。2013年,我校获奖人数仅为三人(一、二、三等奖各一人);2014年,一等奖获奖人数增至两人,三等奖增至三人;2015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参赛教师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一等奖八个、二等奖七个及三等奖十五个,为历史最高获奖纪录。此外,学校还以进企业兼职锻炼、承担企业研发项目、自主实施创造发明等形式激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教师高超的专业技能可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手脑并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名师出高徒”,学校烹饪专业的很多学生得益于专业教师的“帮扶带”,毕业后都能胜任酒店行政总厨一职,还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开饭店、做老板”,研发出了诸如“宜帮菜”等多个地方特色菜系,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参与者和弄潮儿。
[1]刘晓.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教育与职业,2010(20):12.
[2]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G717
A
1005-6009(2016)39-0042-03
樊玉成,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宜兴,214206)科研处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