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2016-11-17
江苏教育 2016年44期
品读
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央启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将带来产业结构、就业岗位的深刻调整,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模、规格等提出新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积极应对。职业教育不能只办成学历教育,要广泛开展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职业培训。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建议。他觉得职业教育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为诸如退伍军人、职业农民、去产能转移劳动力等各类人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这种大职业教育特征是非连贯性的教育,体现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反复教育。
中国是一个很精致的国家,我们现在提“工匠精神”,实际是要回归到精致文化的本来面目,回归到它的文化本体。生产,不应该把生产者个人的创造性、审美、情趣、技艺以及对产品的理解淹没在工业化、机械化之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认为,当下用技术代替艺术、用机器代替手工、用共性代替个性、用数量代替质量的问题十分突出,提倡“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产品的设计、创意、文化内涵,以及产品的人性、温度和活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