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的空间组织与处理研究
2016-11-17王晋芳吕志宏
王晋芳,吕志宏
(1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郭庄的空间组织与处理研究
王晋芳1,吕志宏2
(1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郭庄是杭州西湖边上江南山水园林的代表之作,为典型的“前宅后院”布局模式。通过对郭庄各组成区域的空间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空间本身及空间组合过程中采用的手法。学习郭庄利用轴线、借景、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把景点空间有序组织起来,主次分明,远借西湖之景,突破基地的限制,增加了空间的空间感。园子体量虽小,但加入了明暗、空间的对比,利用不同的造景元素,使得空间节奏感强烈,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诗情画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景深。
郭庄;空间组织;轴线;借景
0 引言
郭庄位于西湖西畔,体量虽然不大,但在园子的空间布局及空间层次上独具特色,耐人寻味。加之外借西湖水景,成为杭州私家园林的经典案例。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1]提到:“环水为台榭,雅洁有似吴门之网师,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20世纪90年代初,郭庄经过全面修缮,保留了旧时格局与风貌,并对外开放,成为杭州现存最完整的古园[2]。对于郭庄园林的研究初见于陈樟德[3]和郭保宁[4]对郭庄修复的介绍,着力点在建筑的维修上。随后的研究多集中于对郭庄的景点介绍[5-6]和园林艺术意境和手法的赏析[7-8]方面。徐卓恒[9]针对郭庄景观构成中的轴线运用进行了分析,杨雅坤[10]就郭庄局部的节点空间手法进行了研究。从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中不难发现,对于郭庄的研究多停留在旅游介绍方面,还有一些对于其园林艺术特点鉴赏的分析,对于空间组织手法的研究很少,还不全面。笔者通过对郭庄空间结构组织的特点进行分析,体会其中的设计手法。
1 郭庄的空间格局
郭庄由建筑、水景等大大小小的空间组合而成,空间层次丰富。全园从平面布局上主要分为南部住宅建筑为主的生活居住空间——静必居及以北部水面为主的园林空间——一镜天开,由其中一镜天开空间在体量上占据了全园的重要位置(图1)。两宜轩位于一镜天开景区的中部,将其分为二,两宜轩以北的镜池规则开阔,以南的浣池自然写意。水面四周环绕凝香亭、碑亭、翠迷廊、迎风映月亭、卧波桥、赏心悦目亭、景苏阁、浣藻亭等景观建筑。郭庄东接西湖,引西湖水形成的水景成为其一大特色,由北向南镜池、浣池、金莲池与周围的建筑有机组合起来。
2 静必居——生活居住区空间特点分析
静必居位于全园的南部,为四合院形式的住宅庭院。
2.1入口处
郭庄入口被香樟树遮掩,进门后不同于一般民居的规则空间,空间序列的起始是五边形门厅。门外给人明亮简洁的感觉,进入门厅后光线变弱,建筑的围合限制了空间的体量。门厅的东北侧有一个花洞窗,似乎为这个限制空间开了个透气孔,透过花窗可以隐约看到园内亭廊以及郁郁葱葱的植物,激发游人的观赏的兴趣。
门厅向南的月洞门把行进的视线接引入小庭院中,门厅与院落之间由于光线不同形成了明暗的对比,庭院中的植物与山石上与月洞门组成了一幅精致的画(图2)。这里的院落空间是一处转折点,是郭庄入口处的影壁墙。月洞门上的“舍藏”二字似乎更是暗示了园内的美景还有很多,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把道路空间退让出来。
庭院东侧东西向的长廊两侧有花窗(图3),但南侧为2个方形死窗,完全不透光线,北侧为2个花瓣形洞窗,可以看到浣池及周围的景色。因两侧都为墙体,且外部有廊的遮挡,所以人在里面走会觉得有些阴暗,给人的感觉较为压抑[10]。但是前方廊子尽头的明亮光线给了观赏者前进的动力,为后面的景色积蓄力量。
2.2住宅四合院
静必居住宅为一处以厅、堂、楼阁组成的四合院宅院建筑,前为香雪分春堂,后为西山爽气堂,两旁房子进深只有半米左右,与前后两堂围合成小天井[11]。院中央是由栏杆围合的方形水池,池内有活水流动。这是主人生活居住会客的区域,也是全园建筑密度最集中的场所。香雪分春堂与北面的园林相接处还有一个天井院作过渡,主人在厅内会客可以通过北侧院落的窗洞观赏到外面的美景。
图1 郭庄平面图
3 一镜天开——园林区空间特点分析
3.1浣池
浣池位于一镜天开景区的南部,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水系的理水风格,收放自如,以自然的湖石为驳岸,配以植物山石,别有一番意味(图4)。浣池引西湖水造景,空间虽然不大,但在理水上依然有来源有收尾。
浣池空间中比较有特点的是东侧的景苏阁与香雪分春堂相联系的道路空间。景苏阁为全园的主要园林建筑,南侧与相邻空间的联系是通过廊子处理的。在南墙外有一处方形天井院,院内以山石和植物组成小景,从不同的方向走近,透过漏窗都能看到一幅被框住的画卷。3个墙面的扇形漏窗正对成一条直线(图5),从廊中穿过时,向东可以望到西湖湖景,向西则可以看到三个不同明暗程度的院景,景观层次丰富。
郭庄面积不大,地形整体相对平坦,在东侧构筑假山与花木配合营造咫尺山林的感觉。假山傍水而筑,加上水中的倒影影影绰绰,在视觉上加大了体量。全园的制高点为假山上的赏心悦目亭,这里是全园的制高点,可远眺西湖。亭下部的假山架空出山洞(图6),可供人穿行于小庭院和面向春风满面的平台之间,起到了划分空间的作用[12]。游人在穿行过程中周围光线的明暗变化给游览过程增加了神秘感与趣味性。洞隧空间的创造,不但有实用价值,可以丰富游览内容,而且又可以节约石料,扩大叠山体量,是一举两得的做法[13]。
3.2镜池
一镜天开景区的北侧是镜池,周围建筑密度小,驳岸规则整齐,在视觉上给人空旷开展的感觉(图7)。西侧的翠迷廊筑于如沐春风亭和迎风映月亭之间,与园子的西墙结合起来丰富空间层次。“廊”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一种“虚空间”或“灰空间”建筑形式,既是联系各类景观建筑的脉络,也是欣赏风景的导游线[14]。翠迷廊几经转折,拉长了游览路线,与园墙相接相离创造出植物群落空间。
图2 入口处向南的月洞门
图3 庭院东侧东西向的长廊
图4 浣池
图5 景苏阁南侧三个正对的扇形漏窗
迎风映月亭是在园子最西北角的扇形亭,墙上扇形的漏窗恰好可以看到亭后的石头与植物,与卧波桥遥遥相对,接引视线。
图6 赏心悦目亭下架空的山洞
图7 镜池
3.3两宜轩
两宜轩位于一镜天开景区的中部,得名于苏东坡的《饮湖上初睛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跨水而建的两宜轩似桥类船,在空间上把景区南北分隔开,也联系了园子中部东西的交通。两宜轩的建筑外形变化丰富,南侧浣池空间密集,则向南伸出方形的建筑收景(图8);北侧镜池开阔,向北伸出半圆形建筑丰富景观(图9)。坐在轩内向南向北看,虽然风格稍有不同,但都是风景如画,两两相宜。两宜轩与碑亭组成了东西向的中轴线,也是全园的观景点与观景对象。两宜轩以及周边建筑、植物倒影在一镜天开湖中,使景色更富动感和美感,也使不大的园区感觉开阔了不少[7]。
图8 两宜轩南侧接浣池
4 空间组织手法
4.1轴线明确
从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起到联结景点的作用,其根本特征是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并在规划中占有统治地位,但通常也会显出一些单调性[15]。郭庄全园在组景中很好地运用了轴线进行布置,使景点有序生动(图10)。
图9 两宜轩北接镜池
全园有多条轴线,最主要的是园中自南向北中心的轴线。在这条轴线上有全园的主要建筑两宜轩和静必居,对整个园子的布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两宜轩南侧的方形建筑与香雪分春堂北侧的长廊可以互为对景,人在其中可以感受到稳定与安静。在这条主轴线上还涵盖了全园3个水景区——镜池、浣池与金莲池。镜池湖面相对较大,周围建筑和植物较少,湖面开敞平静。浣池的面积相较镜池有所减小,池岸参差错落,建筑和植物较多,湖面虽小围合度高但层次丰富,处处有景可赏。水中有三处泉眼,且在赏心悦目亭下与西湖相连,使浣池生动有灵性。最南端静必居内的金莲池最小,使这条轴线很好地延续下去。自北向南水面由开敞逐渐密闭,面积由大变小,序列清晰。园内其他的亭、轩、楼、阁都围绕着这条建筑轴线而展开布局[9]。
图10 郭庄主要景观轴线图
郭庄除了南北向的主轴线外还设置有多条视觉轴线组合景点,使空间井然有序(图11)。如碑亭与两宜轩及东部的假山组成了东西向的轴线。碑亭与两宜轩东侧门口的影壁墙恰好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位置设置使轩内品茶赏景游客的视线东西向受到约束,自然向南北赏景。翠迷廊转折突向镜池的直线段与凝香亭组成的轴线,在与两宜轴线相交的位置有一棵香樟,使得翠迷廊与凝得亭遥遥相望却又看得不十分真切。
轴线控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常用手法,也是景观营造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所传达的秩序、对称、均衡、序列条例传统的审美原则[16]。多条轴线把郭庄的景点有序地串连起来,有主有次,给游人视觉上的指引,同时也使游人在园林空间中有了更好的体验。
图11 郭庄次要视觉轴线
4.2借景
借景指将视线可及的特定的园林空间以外的景物,有意识地组织起来进行欣赏,使其成为园内景物的一部分的一种重要造影手段[17]。郭庄东接西湖,可以说尽得借景之妙,把西湖的景色与园内的风景联系起来,突破有限的地域限制。为保证园主人居住的私密性,园子用园墙与西湖隔开。园墙高1.8 m,在人视平线处开有铜钱纹的漏窗[18],在园中远处墙的围合感很强,完全看不到园外的西湖,走近了通过漏窗便能看到西湖了。
在园子东侧设置了四处可以赏西湖水景的点,由北向南分别是一处观景平台、赏心悦目亭、景苏阁及其观景平台、乘风邀月轩。在这四处位置赏到的西湖景各有特色,最北侧的观景平台与其相接的镜池设计风格相近,相对开敞,视野开阔。在这儿可以尽情观赏到西湖里湖、苏堤、远山及远山上的雷峰塔、保俶塔和城隍阁,尽收西湖苏堤六桥的美景[19]。赏心悦目亭、景苏阁高度较高,居高临下,向东眺望西湖,向西回望一园美景,美不胜收。赏心悦目亭向西的视线则被大量植物遮挡,目的是引导游人视线看向西湖,从亭下假山洞穿过也可观赏西湖美景(图12)。景苏阁为二层建筑,东侧有一平台伸向西湖,自成一个院中院。山石、植物与建筑合理布局,呈现自然的状态,在此处赏西湖情景相融。乘风邀月轩东侧的平台最小,敞室临湖,坐于轩内平视赏西湖。
图12 从赏心悦目亭下假山洞望西湖
郭庄独有的地理位置优势被充分地利用到了园子的设计中,突破了自身的基址局限,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东侧这四处主要赏西湖景的位置处理上节奏鲜明,合理取舍。
4.3空间层次丰富
郭庄南北两池错落分布,疏密对比强烈,使园内空间开合得体[20]。静必居的住宅部分布局紧凑,建筑之间的比例尺度配合得当;两宜轩、凝香亭、香雪分春堂和舒卷自如亭沿浣池边而建,互为对景,围合成内向型园林空间;镜池则相对开阔。园内单体建筑通过廊相接,并通过门、漏窗等向外渗透,增加了空间的连通性和整合度,同时也使得整个空间序列变化多端,丰富多彩[21]。郭庄体量较小,在游览的路径上加入了明暗、空间的对比,利用回廊、曲桥、假山、汀步等不同的造景元素,通过多样的组景手法使得空间节奏感强烈,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诗情画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和景深。
5 小结
郭庄拥有西湖畔的地理优势,借西湖自然山水的美景把园林要素组织在一起,把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虚实变化、大小对比处理得恰如其分,空间节奏韵律感趣味十足。在学习江南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善于发现地方特色,体察民风民情,将景物与特定的环境融为一体,表达城市情结,营造属于城市本身特色的景观[22]。在小面积内通过景深的合理配置,远借西湖,增加了景观的层次。空间组织方式多样值得在现代空间营造中借鉴。
[1]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8.
[2]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490.
[3]陈樟德.小园人家──炎郭庄的设计[J].建筑学报,1994(3).
[4]郭保宁.漫谈杭州西湖郭庄修复[J].建筑,1994(8).
[5]仲向平.西湖别墅——郭庄[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6(2).
[6]江义义.民居考察——郭庄[J].科技资讯,2008(17):200.
[7]郑淼,郭毅,乔鑫.杭州郭庄园林艺术赏析[J].中国园林,2010,26(11):97-100.
[8]宋瑛.江南造园之意境——浅析杭州郭庄的古典造园手法[J].浙江建筑,2011:4-7.
[9]徐卓恒.轴线在小园林规划中的运用之探索——郭庄景观构成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70-74.
[10]杨雅坤.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分析——以郭庄为例[J].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2013(1):68-71.
[11]谢旭静.杭州西湖郭庄园林艺术特点分析[D].浙江:杭州师范学院,2013:8-15.
[12]阮婷立.杭州传统与现代中式庭园的景观营造比较分析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4:26-30.
[13]杨鸿勋.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江南园林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0.
[14]李敏.中国古典园林30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3.[15]林箐.理性之美——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造园艺术分析[J].中国园林,2006(4):9-10.
[16]杨锡荣.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初探[D].南宁:广西大学,2004:1-92.
[17]张俊玲,王先杰.风景园林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93-98.
[18]黄韵.试论中国传统园林中“水”的太极意趣——以杭州郭庄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4):184-185.
[19]张君.以设计的角度谈杭州郭庄的造园观[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2):195-196.
[20]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133.
[21]黄诗华,王凯晨,胡继明.江南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以杭州郭庄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6):67-68.
[22]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J].建筑学报,2001(11):49-51.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Guozhuang
Wang Jinfang1,Lv Zhihong2
(1College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Shanxi,China;2College of Forestr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Shanxi,China)
Guozhuang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natural landscape garden on the edge of West Lake in Hangzhou.It is a typical“front house back yard”pattern.By study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rt in Guozhuang,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for space and space combination.It’s the purpose to employ such ways as using axis,borrowing the scenery,increasing spatial levels to organize orderly space,and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layout.The garden borrows scenery of the west lake,breaking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base so that the dimensional feeling of the space is increased.The volume of garden is small,but the contrast of light and shade with different landscape elements makes spatial rhythm.It uses limited space to satisfy various purposes in spatial organization.
Guozhuang;Spatial Organization;Axis;Borrowing the Scenery
TU984.2
A论文编号:cjas16060003
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太谷古城空间形态保护研究”(20142-02)。
王晋芳,女,1987年出生,山西太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通信地址:030800山西省太谷县西关正街38号2号楼,E-mail:wjf19872000@126.com。
2016-06-03,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