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及技术应用特点研究

2016-11-17丁勇范凌枭重庆大学重庆400044

安徽建筑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公共建筑使用率

丁勇 ,范凌枭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重庆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及技术应用特点研究

丁勇 ,范凌枭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章对重庆市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了统计梳理,总结了重庆市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此外,本次技术研究采用“节能规范对比”的方法研究技术应用特点。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09)的57个绿色建筑项目为基础,并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由于建筑类型差别较大,将参评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研究了其技术应用特点。同时对已经运行建筑的节能率和年运行能耗进行了统计。最后对重庆市绿色建筑现存问题进行总结,针对存在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绿色建筑;规范对比;技术特点

近年来,绿色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发布,该标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2013年1月6日,国务院以国办发2013年的“1号文件”正式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城乡建筑绿色发展,重点推动政府投资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提出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主要目标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两部分,计划“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m2,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2015年11月30日习主席于巴黎气候大会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指出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届时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m3。并着重谈到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对于全球气候改善的积极意义。此外,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已累计评出标识项目4071项,总建筑面积约4.72亿m2[1]。

“十二五”期间,我市已累计组织实施绿色建筑近3100万m2(其中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100余万m2)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3800余万m2,推动悦来生态城创建了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2015年末绿色建筑在新建城镇建筑中的比例达到21.6%[2]。重庆市从2009年开始执行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2009),根据项目调研统计情况,自2011年12月执行到2015年4月,共完成62个项目,其中地方组织完成56个绿色建筑项目,国家标准组织完成6个项目,项目总面积为962.9万m2。2015年5月,绿色建筑评审开始执行最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2014),自2015年5月执行至今,共完成27个项目,其中地方组织完成20个绿色建筑项目,国家标准组织完成7个项目,申报项目总面积为428.3万m2。重庆市绿色建筑标识申报项目数共89个,申报项目总面积为1391.2万m2,其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重庆市项目区域分布

建筑能耗指标评价方法可以分为4类[3]:建筑能耗对标、建筑能耗分析、节能规范对比、执行程序规范。其中,节能规范对比工具将设计方案与相应的节能规范进行校核比对,执行程序规范工具以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编写的导则为代表。

本次分析采用节能规范对比,由于2014版标准执行时间较短,申报项目较少,所以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09)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对2009版标准各项技术的执行情况进行整理,可基本得到目前在重庆市的绿色建筑推动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由于建筑类型差别较大,所以将技术类型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比较,并且分别总结出在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中使用率非常高的技术[4]。

3.1.1 居住建筑技术应用

居住建筑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体系,一般认为,绿色居住建筑是指自然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少、无污染,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居住质量、高性能、高生活品味的居住建筑。本次共对21个绿色居住建筑进行了调研,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09)中涉及的技术对比,对技术使用率超过80%的技术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图2)。

图2 居建项目技术利用情况

在重庆市的居住建筑中,从图2中可以看出,地下空间利用、照明高效及控制、雨水利用、使用预制混凝土、防止内表面结露等都达到了100%的使用率;居住建筑由于有分散用能的特点,所以较少的使用集中空调系统,因此常用技术中少有与集中暖通空调相关的技术措施。居住建筑所应用良好的技术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①因地制宜的技术使用

技术使用方面因地制宜可以最有效的实现建筑的绿色化。例如:重庆市是山地城市,在利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容易(使用率为100%),居住建筑在利用地下空间时可作为车库、机房、公共服务设施、超市、储藏等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②为居住者提供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

住宅建筑的舒适程度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也可能会影响居住者在工作中的效率。例如:重庆的公共交通发达,为住宅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设施容易实现(使用率为95%);此外,绿化植物多样化、防止内表面结露、自然通风等多项技术使用率都高于90%。

3.1.2 公共建筑技术应用

公共建筑体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而且能耗强度大、节能潜力高,是绿色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公共建筑设计和运营要求较集中的特点,突出系统节能、室内环境等指标评价,引导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合理有效应用[5]。本次共对33个绿色公共建筑进行了调研,也对技术使用率超过80%的技术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果(图3)。

图3 公建项目技术利用情况

整体而言,公共建筑中应用良好的技术体系与居住建筑相似,都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如图3所示,公共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有了地下空间利用、空调设备及管网的合理设置、使用预制混凝土、专项声学设计、优化风环境设计等。此外,由于公共建筑能耗较大,因此在公共建筑中的节能技术应用较多[6]。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①注重空调系统的能耗

重庆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尤其是夏季温度非常高,所以目前存在的公共建筑一定有空调系统和设备,并且较多的采用了集中空调系统。但是由于多数空调系统都是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而建筑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处于部分负荷状况的。因此,在设计时,往往会针对空调系统的特点,会考虑高效、合理的空调设备和系统,其次空调设备的部分负荷下的节能运行措施也得到重视(使用率为70%)。

②注重室内环境

公共建筑包括商业、展览、酒店、学校、办公等,不论哪种公共建筑,都与使用者的舒适性息息相关。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绿色公共建筑多采用室温调控设计、环境噪声控制技术等手段,并且进行了专项的声学设计和采光设计,更多的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效果。

3.2.1 能耗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绿建项目绿色技术的实施情况,对重庆市内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进行了抽样调查,截止至2016年3月,已经有28个公共建筑和17个居住建筑竣工或投入运行。如图4、5所示,在已经竣工的项目中,公共建筑项目平均节能率为53%,年平均能耗值为94.9kW·h/(m2·a);居住建筑项目平均节能率为64%,年平均能耗值为33.8kW·h/(m2·a)。

图4 竣工项目节能率

图5 竣工项目总能耗

从已经实际运行的建筑情况可以发现居住建筑的平均节能率比公共建筑要高,而且年平均能耗值更低。一般情况公共建筑体量更大,能耗水平更高,所以节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3.2.2 实际运行存在的问题

①在实际调研的建筑中,有的技术在设计阶段进行设计,但实际并没有落实,主要有以下情况:用电、用水分项计量、自控设备系统、故障后未使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未落实技术的增量成本普遍偏高,如绿化屋顶的初投资约为200~300元/m2,而重庆地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一般约为50元/m2。此外,绿色建筑技术出现故障后维修较困难,且无相关监督政策,所以出现故障后普遍不再使用。

②非传统水源涉及的技术很多,技术利用得也很广泛,例如居住建筑对雨水的集蓄利用和雨水途径径流的利用率都在90%。但是无论是居住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都很低。居住建筑仅有10%的金级项目、公共建筑建筑仅有20%的金级项目达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要求。说明目前对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总量还很少,需要进一步提高。

根据以上对执行情况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重庆市的绿色建筑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潜力,并且技术实施达到了一定的广度,绿色建筑逐渐从示范向推广迈进。重庆市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仍然存在问题,根据上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①重庆市共有40个区县,有16个区县申报了绿色建筑项目,申报比例为40%。但绝大多数项目集中在重庆主城区内,占80%。以整个重庆市来看,项目分布范围较小,需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的覆盖范围。

②绿色建筑整体表现应最适应特定地域,技术是为整个建筑运行而服务的,不能只是单看某项技术的性能与效果,而是放置于特定建筑的实际使用条件下评估,例如:重庆市整体太阳能应用效果较差,但巫山地区太阳能却很丰富,应该加以推广。所以即使是在重庆市不同建筑选择的技术也应该有所不同。

③尽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众多,但其中90%以上都是设计类型标识,我国的绿色建筑普遍存在“绿建技术在实际施工中是否落实、在实际运行中是否按照设计情况运行、具体运行效果如何”这样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开展绿色建筑效果后评估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实际运行中的问题,总结成功的建设和管理经验。

[1]宋凌,宫玮.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J].建设科技,2016(10).

[2]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绿色建筑发展情况报告[R].2015.

[3]徐强.公共建筑用能定额研究现状及思考[J].建设科技,2010(8):35-37.

[4]DBJ50/T-066-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5]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6]林波荣,刘彦辰,等.我国绿色办公建筑运行能耗及室内环境品质实测研究[J].暖通空调,2015,45(3):1-8.

TU201.5

A

1007-7359(2016)05-0013-03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5.003

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研究(2016YFC0700105)。

丁勇(1975-),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可持续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公共建筑使用率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