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观察

2016-11-17李冰石季春艳徐陆周

护理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阴虚阳子午流高血压病

李冰石,季春艳,徐陆周



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观察

李冰石,季春艳,徐陆周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门诊就诊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病人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药物降压基础治疗,护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每日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根据相应脏腑对应经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时间,择时为病人实施穴位按摩。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干预28 d后对照组及试验组病人血压、中医证候积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但试验组降低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能更有效地辅助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高血压;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阴虚阳亢型;血压;证候积分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会对人体心、脑、肾等靶器官产生严重损害,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约有心血管病病人2.3亿人,其中高血压病人占2亿人左右[1]。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的范畴,其辨证分型主要有: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痰瘀互结型、肾气亏虚型。古炽明等[2]通过检索文献显示,高血压病人以阴虚阳亢型最多。穴位按摩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的经络穴位规范、节律的做功,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3]。子午流注理论是医学中最早运用人体时间节律的医学,是在《内经》辨时针刺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间治疗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7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门诊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病人,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纳入标准:①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定义和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②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证候分类标准诊断符合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③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穴位按摩等治疗者;④施穴部位皮肤完好;⑤病人愿意合作,可定期复查和随访,并签订 “知情同意书”;⑥年龄18岁~75岁,性别不限;⑦病程≥3个月。排除标准:①高血压急症;②合并有肝脏、肾脏、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者;③试验前2 周接受其他高血压试验阶段、随访阶段接受除试验疗法外的其他方法;④语言沟通障碍;⑤危急重症病人。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信息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及护理 对照组与试验组均在药物降压的基础治疗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①环境与休息:房间安静,嘱病人卧床休息,改变体位动作宜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②用药护理:嘱病人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③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④情志护理: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向病人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增强治疗信心;⑤临证护理:按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

1.2.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穴位按摩,每日2次。取穴:太溪、涌泉、三阴交;方法:让病人仰卧,姿势自然舒适,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采用揉法用拇指指腹分别按揉太溪、涌泉、三阴交各32拍即顺时针旋转32圈,每个穴位按揉1 min,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28 d为1个疗程。穴位按摩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病人感到舒适、无痛感为度。

1.2.3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子午流注理论描述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在特定的时间段,根据相应脏腑对应经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择时穴位按摩,即分别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即酉时(17:00~19:00)及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弱时即卯时(05:00~07:00)按揉太溪、涌泉、三阴交,方法及疗程同对照组一致。

1.2.4 操作指导与考核 研究者向病人讲解并示范穴位按摩的操作过程,讲解示范的具体内容为穴位位置、按摩手法、按摩力度及时间,同时制作发放足部穴位图,病人学会后在研究者身上操作考核,合格者进入试验阶段。

1.2.5 评价指标

1.2.5.1 血压监测 所有病人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28天行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泰华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将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血压监测时间09:00至次日09:00,监测期间日常活动不受限制。第1时区(07:00~18:59)30 min测压1次, 第2时区 (19:00至次日06:59)60 min测压1次。第1时区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为日间血压,第2时区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为夜间血压。

1.2.5.2 中医证候监测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的高血压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内容包括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9个方面,分值按症状程度从轻到重计为0分、1分、2分、3分,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28天进行评分。

1.2.6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与分析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所有干预前、干预4周后指标组间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干预前指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量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各项指标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2。两组病人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28天进行血压值、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穴位按摩能辅助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两组病人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干预前血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4 两组干预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3 讨论

3.1 穴位按摩治疗在高血压病的机制 穴位按摩可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有关穴位的按摩刺激,可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脆性,同时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其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双向调节),血管弹性增大且舒张功能加强,血液加速,反应加速,从而降低血脂及血压[5]。近年来,有众多文献证实穴位按摩能辅助治疗高血压病。郑丽维等[6]经研究证实穴位按摩能辅助降低高血压病人收缩压水平,并能有效改善病人症状。王翔等[7]提出合理的选用穴位,科学地对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控制高血压,为高血压病人的穴位按摩非药物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3.2 子午流注理论 子午流注学说源于《内经》,是中国古典时间医学。子午言时间,流注喻气血运行。此学说认为人体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变化是根据昼夜阴阳二气的消长而变化的。夜半为子时(23:00~01:00),子为至阴,胆经最旺;丑时(01:00~03:00)肝经最旺;寅时(03:00~05:00)肺经最旺;清晨为卯时(05:00~07:00),阴渐消阳渐长;辰时(07:00~09:00)胃经最旺;巳时(09:00~11:00)脾经最旺;午时(11:00~13:00)为至阳,心经最旺;未时(13:00~15:00)小肠经最旺;申时(15:00~17:00)膀胱经最旺;酉时(17:00~19:00)肾经最旺,阳渐消阴渐长;戊时(19:00~21:00)心包经最旺;亥时(21:00~23:00)三焦通百脉[8]。

3.3 子午流注理论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运用 健康成人的血压以24 h为周期反复发生昼夜节律性变化,夜间子丑时(00:00~03:00)处于最低谷,早上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卯辰时(08:00~10:00)达到高峰(第1峰);白天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申酉时(16:00~18:00)再次轻微升高(第2峰)[9]。血压的双峰一谷变化,说明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时间的规律。詹龙亮[10]通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变化详细记录,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子午流注计时法,借用五运六气的理论对200 例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病人血压高峰时段在06:00~07:00,对应于12时辰的卯时和辰时范畴,符合子午流注时辰规律。

3.4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辨证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其病位在肝肾,病性为本虚标实,“五行学说”认为肾为肝之母,张景岳指出“虚者居其八九”,其虚多见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故肾精足,则肝体得以滋养,肝气不致偏亢,《难经》“泻南补北法”提到“肝阴虚当补肾水”,因此,本研究穴位按摩选取足少阴肾经的涌泉、太溪、三阴交穴,《针灸学》[11]中指出,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足底第2跖趾、第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主治头痛、目眩、头晕等;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之一,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耳鸣、头晕、腰脊痛等;三阴交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故本研究按照子午流注理论描述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在特定的时间段,根据相应脏腑对应经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择时穴位按摩。即分别在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强时即酉时(17:00~19:00)及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功能最弱时即卯时(05:00~07:00)按揉太溪、涌泉、三阴交。

4 小结

现有的针对高血压的穴位按摩是根据中医证型进行辨证施护,但未提出时间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子午流注理论从时间角度研究、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研究人体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研究将子午流注理论运用在高血压病人穴位按摩的护理中,根据病人不同的证型,在特定的时间段,根据相应脏腑对应经脉的气血流注功能强弱时间,进行择时穴位按摩,通过病人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证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穴位按摩的有效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制定出高血压择时护理提供依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39(7):579-616.

[2] 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证候文献分析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56-1157.

[3] 王翔,沈翠珍.穴位按摩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3):180-182.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5] 李亚轩,谢正强,王琴.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应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的效果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4):147-148.

[6] 郑丽维,俞晓莲,陈丰,等.按摩四关穴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22-1325.

[7] 王翔,沈翠珍.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痰湿体质病人体质积分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7(16):1591-1592.

[8] 杨巧玉.中医时间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24(6):248.

[9] 郭玉珍.遵循高血压时间治疗学原则对社区内163例患者指导服药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5,3(2):34-36.

[10] 詹龙亮.高血压昼夜节律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9-12.

[11] 王华,杜元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6-238.

(本文编辑李亚琴)

Effect observation on Ziwuliuzhu theory guided acupoint massage fo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ith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excess

Li Bingshi,Ji Chunyan,Xu Luzhou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Jiangsu 210029 China)

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编号:JD201516。

李冰石,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季春艳、徐陆周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

R248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1.024

1009-6493(2016)11A-3924-04

2015-12-23;

2016-08-14)

引用信息 李冰石,季春艳,徐陆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11A):3924-3927.

猜你喜欢

阴虚阳子午流高血压病
中医名言拾粹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