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豹肠梗阻的治疗
2016-11-17王凯
王 凯
(鞍山市二一九公园景区管理处,辽宁 鞍山 114001)
金钱豹肠梗阻的治疗
王 凯
(鞍山市二一九公园景区管理处,辽宁 鞍山 114001)
圈养野生动物由于食物品种单一,营养不均衡,运动场地小,运动量不足,严重影响动物的机能,常发生野外生存少有发生的疾病,对野生动物疾病的诊断非常困难,将先进的仪器用于野生动物的诊断和治疗上,大大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提高动物的治愈率。现有一例老龄金钱豹发生肠梗阻,经DR配合采取人工灌肠的方法,成功将粪结取出。本文通过发病经过、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特殊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对本病例进行了记述,以便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金钱豹 肠梗阻 兽用DR
肠梗阻是由物理性或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物在肠道中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而发生肠道阻塞性疾病。根据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临床上以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全身性症状重剧为特征。金钱豹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动物,属于中等食肉动物,运动速度快,寿命9~11岁(野外),野外成群活动,集体捕猎取食,食物多以羊鹿兔等动物为食,肠道相对较短,而且有比较健全的呕吐性保护反应,因此临床上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病率较低,但今年就发生一例金钱豹发生完全性肠梗阻,在DR影像的配合下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后基本恢复健康。
1 发病经过和临床症状
此次发病的是一只金钱豹(展演团外调的),雄性,8岁,饲养在不足10m2的笼舍内,水泥地面,背阴,每天饲喂3个鸡架。2015年5月15日,饲养员发现该豹有呕吐现象,粪便稀薄,量少,食欲低,卧伏于地,精神尚可,根据症状怀疑是肠梗阻,但发生部位及程度不能确定,采取保守治疗,喂服多潘立酮,饮水中加入番泻叶,效果不明显,精神状态逐渐萎靡,拒食。5月20日经主人同意麻醉保定。
2 检查
2.1 触诊
用双手压迫腹部,力量由小到大,从前到后,发现腹部有大量硬块,挤压不动。
2.2 听诊
肠鸣音消失
2.3 视诊
口腔眼结膜等可视黏膜苍白
2.4 直肠检查
直肠部分有一硬物
2.5 DR检查
发现直肠内有大量粪便(图1,图2,图3,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根据金钱豹饲养情况、临床症状和DR所见诊断为肠梗阻
3 治疗
(1)抗菌消炎,对症治疗
(2)灌肠:采用后高前低式体位保定,先用温肥皂水灌肠,软化粪结,后用液体石蜡润肠化粪。
(3)掏粪:用镊子、手术钳配合手,将粪结压碎,一点一点夹出,掏出的粪便干硬腋臭
为防止肠道内还有剩余粪结,用DR拍一下,发现直肠内仍有未掏出的粪结(图5)
图5
继续灌肠润肠掏粪,又掏出0.5kg粪便,触诊无硬物,拍片检查(图6)
图6
(4)治疗后3d精神好转,并可少量进食,饮水,第四天能自行排便,第五天精神、活动进食情况基本恢复如前。
4 讨论分析
(1)肠梗阻与肠扭转、肠套叠等腹部急症临床表现相近,但治疗方向差异很大,应予准确诊断,正确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引起动物死亡。肠梗阻临床症状表现在患病动物频做排粪动作但无粪便排出,用手触摸腹部可摸到粪结,病情发展较慢;肠痉挛、肠扭转、肠套叠等主要表现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快,短时间内全身症状加剧。
(2)本病的发生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金钱豹在野外运动量大,取食动物种类多,动物新鲜,在日常饲养中大量饲喂鸡骨架,钙质高,而且夏季防止腐败,常冷冻保鲜,在饲喂过程中有时骨架没有解冻完全,胃肠机能损伤严重,运动场地小,胃肠蠕动慢,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是防止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3)本病发展虽较慢,但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酸中毒,肠鼓气、肠坏死、心力衰竭等继发症,故早发现早治疗争取治疗时间。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灌肠、掏粪等措施,反复灌肠,增强胃肠蠕动,疏通作用,用手掏粪是疏通肠道关键,防止肠道过度损伤,影响术后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坚持采取支持疗法,抗菌消炎,加强机体抵抗力,缩短了治疗时间使病兽早日康复。加强饲料搭配,防止过食,提高消化机能的重要性。
[1] 胡元亮.兽医处方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朱维正.新编兽医手册[M].金盾出版社,2000.
[3] 施振声.小动物临床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梁礼成.犬猫兔临床诊疗操作技术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李树忠.动物X线实用技术与读片指南[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