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品贸易形势现状与展望
2016-11-17任海平刘向东逯新红
任海平 刘向东 逯新红
国际军品贸易形势现状与展望
任海平 刘向东 逯新红
国际军品贸易作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对外延伸与拓展,越来越成为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对国际战略格局与地区安全形势产生着重要影响。近年来,全球军品交易额稳步上升,特别是美俄等军事大国军品出口不断增加,亚太、中东等热点地区军品进口急剧升温,反映出全球安全尤其是地缘政治安全领域的动荡与隐忧。国际社会亟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制制度与手段,把国际军品交易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军品贸易 军火销售 地缘安全 热点地区
刘向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逯新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
联合国对军品贸易的定义是“军事装备的转让”,即“军事装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流动”。一般而言,军品是指为军事需要而生产的产品,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军品生产设备、军用零配件以及其他被认为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商品。有的国家还将军事技术转让、军品生产所需的原料、军事训练中的技术服务等划归军品之列。军品贸易则指以货币或其他商品为媒介的军品有偿转让活动。不同于一般商品贸易,军品贸易既属于军事领域里的经济活动,又与政治外交战略和军事战略密切相关。军品贸易是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布局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领域,在国际战略领域享有特殊的地位,一直是调整国际政治关系、推动国家战略实施的有力杠杆,也在塑造国防工业基础、协调国际关系和实现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与深化,国际军品贸易作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对外延伸与拓展,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对全球安全结构和地区安全态势产生着重大影响。
一、国际军品贸易市场现状
(一)国际军品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军品交易总额居高不下
近年来,军品贸易领域出现新的变化,交易量持续居高不下。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军贸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全球热点地区军品交易持续上升,其中2010—2014年全球军品交易较2005—2009年增加16%。据英国简氏防务公司(HIS)发布的2015年度军贸报告,2014年的军火贸易连续六年上涨,全球军品贸易额增加到了643.78亿美元,与2013年的567.77亿美元相比增长了13%,主要推动因素是发展中国家采购了大量的军用航空装备以及中东和亚太地区的局势动荡。另据俄罗斯军贸分析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新签军火合同额806.26亿美元,略高于实际交货额742.5亿美元。十大军火出口国新签合同总额762.68亿美元,占全球94.59%,新签军火进口合同规模最大的十个国家总额为619.31亿美元,占全球76.8%。
(二)亚太与中东地区安全形势严峻,军品进口占据全球主要份额
受长期政治动乱影响,亚太、中东、北非地区一直是世界武器出口的主要需求方。俄罗斯国际军贸分析中心2015年12月28日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武器进口总额接近千亿美元。2015年前十大武器进口国进口总额为558.9亿美元,约占世界武器进口总额的60.23%。在过去的四年间,前十大进口国进口总额为1465.90亿美元,占世界武器进口总额的52.12%。表1给出了2015年及近四年间世界武器进口金额前十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东北非地区以及亚太部分地区武器进口金额较大,在世界武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过去五年,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军品进口量猛增。海合会国家2010—2014年军品进口量较2005—2009年增加71%,占2010—2014年中东军品进口总量的54%。海合会成员国(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阿曼、沙特阿拉伯)的军品进口量也占世界总量的22%。尤其是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第二大军品进口国,2010—2014年进口量比2006—2010年增长4倍。
表1 2015年世界武器进口前十大国家或地区
序号国家或地区进口金额(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比重(%)1沙特阿拉伯177.5519.12阿联酋66.947.23印度55.195.94埃及51.565.65伊拉克50.235.46澳大利亚47.195.17阿尔及利亚29.813.28英国29.803.29越南26.162.810中国台湾24.452.6
表2 2012—2015年世界武器进口累计金额前十大国家或地区
序号国家或地区进口金额(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比重(%)1沙特阿拉伯322.7211.52印度294.9310.53阿联酋169.476.04澳大利亚126.234.55埃及111.063.96英国99.963.57伊拉克93.933.38中国台湾93.873.39美国93.173.310土耳其76.472.7
(三)美俄等发达国家军品出口继续增长,仍然垄断世界军品市场
在世界武器出口市场上,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的供应者,尤其是美俄两国仍然垄断着世界军品市场的供应。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军贸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中,世界五大军品出口国(美、俄、中、德、法)占到世界军品贸易总额的74%,其中美国与俄罗斯占到58%;其中2010—2014年军品出口贸易中,美国出口量增长23%,占全球军品出口量的31%,稳居世界首位,至少向9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客户占48%,中东占32%,欧洲占11%,最大买家是韩国,约占美国军品出口量的9%;俄罗斯武器出口量占世界的27%,其主要武器出口年增长率达37%,主要向5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其中对印度、中国、阿尔及利亚三国出口的武器占总出口量的60%,中东地区为10%。
另据俄罗斯军贸分析中心统计,美国2015年军品出口总额约为415.48亿美元,占世界的44.77%;俄罗斯位居第二,军品出口总额约为139.44亿美元,占世界的15%;法国位居第三,军品出口总额约78.74亿美元,占世界8.5%。按合同额计算,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出口国,2014年美国签订军火出口合同333.53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41.37%,2011—2014年美国军火出口合同额合计1709.79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50.48%,实际交货额也达到972.67亿美元。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15年10月14日的报道,美国2015年对外军售额达到了466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了36%,这是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负责管理对外军售以来的年度军售总额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2012年,当时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出售了价值为294亿美元的波音F-15战斗机,这大幅提高了当年的对外军售交易额,而2015年并没有单个巨额的军售项目来提升全财年的总贸易额,反映出美国军品出口增长的稳定性。
(四)全球大型军工企业仍以美国企业占主导地位,竞争力不断增长
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是将相同或相似的林木资源资产的现行市场成交价格作为基础,计算拟核算对象经济价值的方法。参照对象一般应选取三组以上的已成功交易的可参照案例对象。其计算公式为:
从市场主体看,美国军工企业在世界军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5年12月发布的全球军售100强报告显示,美国和西欧军工企业约占100强的80%市场份额,其中全球排名前十的武器制造商中有七家来自美国,其余三家来自欧洲,分别为:(1)洛克希德马丁公司;(2)波音公司;(3)BAE系统公司;(4)雷神公司;(5)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6)通用动力公司;(7)空客公司;(8)联合技术公司;(9)芬梅卡尼卡公司;(10)L-3通信公司。单就美国企业而言,2014年军售额同比下降4.1%,却仍占据全球54.4%的市场份额。其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军售额达到375亿美元,同比上涨3.9%,连续六年领跑全球同类企业。随着2015年收购了西科尔斯基飞机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继续拉大与其他前十名企业的差距。波音公司以283亿美元的销售额占第二位,增长了44亿美元。
另据美国防务新闻网2015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军售100强企业军售总额为4010亿美元,同比下降1.5%,主要原因是北美和西欧的军工企业的军火交易减少,而所统计的位于其他地区的百强企业的军售额总体上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美国因国防开支收缩、美国从中东大规模撤军等原因,军工企业收入再度下降,但这些企业抓住了各种商机进行兼并、收购或剥离等业务调整,以创造规模效率,提高了核心业务竞争力。该报告还显示,在全球军火贸易总额连续四年下挫的同时,尽管俄罗斯的经济状况面临困难,但俄罗斯军火工业的销售额持续上升,军火贸易暴涨近50%;从数量上看,2015年全球百强军工企业中,俄企从9家升至11家;从数额上看,榜单上俄企2014年军售额同比上涨48.4%,占据全球10.2%的市场份额。从俄罗斯军工企业内部看,领头羊为金刚石-安泰公司(Almaz-Antey),该企业2014年贸易额为88.4亿美元,同比上涨23%,全球排第11;乌拉尔机车设备厂业绩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72.5%;新入榜的两家企业是高精密系统公司和RTI公司,分别位居第39位和91位;而新成立的联合仪器制造公司(UIMC)取代“星座”(Sozvezdie)公司,占据第24位。
二、国际军品贸易市场主要特点
(一)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兼顾,强力维持军售垄断地位
当前,世界军品贸易并没有随世界贸易放缓而陷入萎缩。据俄罗斯军贸分析中心统计,2015年世界武器与军事设备的出口额接近千亿美元,这样大规模的军品贸易在冷战结束后还是首次出现。作为两极对抗格局带来的产物,美俄一直是冷战后世界武器出口量最大的两个国家。除了冷战等历史原因外,美俄自身强大工业体系的客观需求,也促使美俄武器出口居高不下。以美国为例,其军贸活动往往具有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特点。美国向日本出口的F-35战机,单价高达3.25亿美元,是其国内采购价的2倍多,而且价格还在不断攀升。这样,美国既能赚取利润,也能将日本牢牢拴住。更重要的是,美国对日军售,巩固了美日同盟关系,进一步将日本纳入到美国的对外战略体系。近年来,美国国防预算的削减也促使美国军工企业更加积极地在国际军贸市场寻求更广泛的出口对象。中东地区国防预算的快速增长为美国军工企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在南亚地区,巴基斯坦在2001—2014年期间,共与美国签订了54亿美元的军售合同。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印度进行访问,签订了为期10年的防御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增加两国陆军和海军的联合军演及联合开发防务技术。美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国。
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了1500多家军工企业以及数百万的从业人员。冷战结束后,国内军火需求急剧减少,俄罗斯开始采取增加武器出口、赚取外汇的方式,确保其军工体系的生存及正常运转。2013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表示,对外军售已经是一种“国家商业”行为。俄罗斯可以将武器出口作为国际政治的平衡手段,例如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通过向叙方输出武器的方式与西方博弈,赢得自己的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近年来,普京多次强调,武器出口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要坚持向前推进。
除了美俄两大超级军贸大国,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军品出口也在稳中有增。比较引人注意的是,法国2015年军品出口额较2012年几乎翻了一倍,这主要源自印法的“阵风”战斗机交易。自2012年以来,法国与印度一直就销售126架“阵风”战斗机进行谈判,其中108架计划在印度组装完成。由于在印度建立组装线、分包商以及培训技术人员都需投入巨额资金,双方始终未能在总价上达成协议。印度总理莫迪2015年访问法国时宣布了印度将购买36架“阵风”中型多用途战机,这也标志着印度又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军火进口国。《印度快报》曾报道,“阵风”战机采购合同正式签署后,首架战机将在36个月内交付,所有36架战机将在七年内交付。“阵风”为法国新一代多功能战机,能够执行空战、对地对海目标攻击等任务,号称全球最高效、最精密、最昂贵的多用途战机之一。由于其价格昂贵,长期以来除法国空军外找不到第二个买家。
英国投资贸易总署发布的报告称,2014年英国向各国国防机构和武装部队出口的军品总额达85亿英镑(约合132亿美元),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品出口国。德国2015年上半年批准的军火出口交易总额已达63.5亿欧元,几乎相当于去年一整年的65亿欧元总额。法国为赚钱维持国防工业,军火交易不断突破限度。2015年5月,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多哈举行会谈,双方达成卡塔尔向法国购买24架“阵风”战斗机的协议。此前,印度、埃及两个地区大国也相继订购数量不菲的法制“阵风”战机。
在亚太地区,随着朝鲜半岛、东海、南海地区领土争端矛盾凸显,军品贸易异常活跃,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军品研发与出口步伐更快。2015年5月,日本首次举办军贸展,推销自产的武器装备。日本《朝日新闻》2015年9月16日报道称,由日本跨国公司和上市企业等组成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正式要求日本政府将对外武器贸易提升至“国家战略”,该报告已由三菱重工社长宫永俊一提交。其实在2014年,安倍政府就制定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替换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为日本的武器装备出口开了绿灯。日本政府新组建的防卫装备厅不仅负责自卫队的武器装备的研发购置,同时也将协调日本武器装备的出口。日本装备厅所拥有的资金也是日本经团联关心的一个焦点,希望装备厅能够积极出资,与企业一道共同开发新的武器装备。日本经团联目前共有60多家军工领域的企业,这份由日本经团联提交的报告书中表示,随着日本自卫队活动范围的扩大,日本政府应该强化在武器制造领域的投入,扩大生产以及积极推动日本先进武器进军国际军火贸易市场。
韩国近年来不断通过技术转让拓展军贸市场。韩国总统2015年4月访问南美,与秘鲁和哥伦比亚的国防合作成为此次访问的焦点议题。韩国深化与秘鲁、哥伦比亚等国防务关系的努力反映出韩国与潜在军售市场国家发展政府层面关系的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满足出口市场客户在多个领域的技术需求来确保本国武器的销售。2015年1月,韩国国防采办项目局(DAPA)就已宣布韩国2014年国防出口创新高,达36亿美元,比2013年的34亿美元增加了6%,比2005年的出口额增加十倍之多。
(二)全球热点地区军品进口持续走高,地缘政治形势形成恶性循环
从军品进口情况看,中东、亚太、印度洋等热点地区的武器销量一直持续走高。中东地区一直战乱频繁,巴以问题、叙利亚问题、也门问题等,一直是地区安全的重大威胁。美军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后,“基地”“伊斯兰国”(ISIS)等恐怖主义组织利用美军留下的力量真空,势力迅速壮大,严重威胁地区安全,使得中东地区防务需求激增。海合会的一些成员国,本身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无法生产坦克、战斗机、军舰等复杂的武器系统,但这些国家石油资源丰富,本身“不差钱”,进口武器成为这些国家增强国防实力、获取武器装备的必然选择。
海湾国家购买武器开支大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国内研发生产能力薄弱,几乎所有武器都要买;二是财大气粗,旧装备没用几年就更新。如卡塔尔进口“幻影2000-5”没多久,看到约旦买了F-16战机,就立即把“幻影”低价甩卖给印度,自己跟风订了一批F-16战机。三是增加武器“储备”。英国《简氏情报评论》曾对中东10国军队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国家武器很大一部分封存在仓库里,甚至几架昂贵的战机只有一名飞行员。据悉,沙特储备的军火足够装备比现有规模大几倍的军队,且并非如其他国家那样封存的多是过时武器。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中东在继续成为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军火市场,每年支出总额约为1500亿美元,沙特和阿联酋处于领先位置,原因可归结为伊朗威胁、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加剧、国内反恐形势严峻、政局不稳以及石油带来了巨大收益等。近些年,沙特先后购买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装备,空军有美国的F-15(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F-15拥有国),欧洲的“狂风”“台风”战机、AH-64D武装直升机,还早早引进了E3A预警机。海军装备了3艘法国“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并计划订购多达25艘德国造潜艇。阿联酋陆军订购了多达436辆法国著名的“高价货”——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超过法国自身订货量(426辆)成为该坦克世界第一大用户;海军购入两艘荷兰“科顿艾尔”级防空护卫舰;空军在原本拥有30多架法制“幻影2000E”系列战斗机基础上,又“抢购”了80架美制F-16战机。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等较小的海合会国家也购买了不少先进武器。美国罗格斯大学学者托比·琼斯曾比喻说,对于西方军火商来说,海湾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国”,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哪个国家比海湾国家更有金钱、更有热情地去买这些昂贵的武器了,尽管就“现实”战争而言,它们基本无用。未来几年,海合会国家以及埃及、伊拉克、以色列和土耳其还将有更多大订单。
近几年来,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局势动荡,以及“伊斯兰国”带来的新挑战,更使中东地区各国不敢稍有懈怠。德国《明镜》周刊载文称,中东国家购买武器的背景也有对“阿拉伯革命”的恐慌。沙特在2011年曾向巴林派出坦克部队,帮助维持秩序。而西方国家大量销售给中东国家武器,也助长了中东地区“军备竞赛潮”。英国《经济学家》称,更高的政治风险令军火企业们更加意气风发。美国国防部军备采购负责人弗兰克·肯德尔认为,随着埃及、阿联酋等与美国一道打击“伊斯兰国”,精确制导武器的销量会增加。海湾国家也在购买大量侦察机、无人机,以便跟踪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的激进组织。有分析称,美国在中东实施战略收缩,导致该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些传统盟友对美国给予的安全保证丧失信心。围绕伊朗核问题进行的国际谈判就是一例,它甚至使以色列和沙特这对传统对手“走近”。
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区是全球热点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众多,该地区集中了朝鲜问题、台海问题、岛屿海洋争端等热点。同时,美军“重返亚太”战略增加了该地区相关国家安全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地区的不稳定性。印度洋地区连接亚太和中东,其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对立严重,政治军事对抗不断。这些地区的相关国家,武器贸易量尤其是进口武器量增加,与其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的实际局势变化一直相吻合。局势不稳定的国际热点地区,往往也是武器系统大卖的地方,这也是世界军贸市场不变的规律之一。2015年,印度租借第二艘俄罗斯“阿库拉-I”级攻击核潜艇也引起了全球的注意。随着卢布汇率的暴跌,不少国家动起了“抄底”购买俄罗斯资产的脑筋,其中就包括印度。租借核潜艇,花小钱办大事,同时又节省了时间,对于印度与俄罗斯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印度满足了扩充核潜艇部队规模的需求,俄罗斯获得了急需的现金。在此之前,印度曾以9.2亿美元从俄罗斯租借了第一艘“阿库拉-II”级攻击核潜艇,这艘潜艇租期为10年,随后被命名为“查克拉”号(INS Chakra),并于2012年4月正式加入印度海军服役。据《德干纪事报》披露,印度未来计划建造多达5艘战略核潜艇,还敲定了继续建造6艘攻击核潜艇的计划,这一计划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实现的难度非常之大;在国内造船工业短期内无法生产先进核潜艇的情况下,继续从俄罗斯租借一艘并不过时的核潜艇成为印度扩充本国核潜艇队伍的首选。
三、国际军品贸易未来展望
(一)当代国际军品贸易运行的外部因素与内在动力
地缘政治安全是刺激军品贸易发展的推动力。近年来,世界军火交易连续增长势头不减,反映出全球安全尤其是地缘政治安全领域的动荡与隐忧。而作为主要的出口大国,美国等国并未采取主动措施对军贸活动予以限制。军火出口仍是美国借以盈利并牵制竞争对手、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手段。为了谋求军火出口带来的巨大经济和战略利益,美国不仅无意解决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反而支持相关力量,激化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地区动荡的态势,为扩大军火出口和增强对外军事影响力制造条件。这种明显违背政治解决方案的方式,进一步暴露了地区安全动荡背后的美国因素。
经济与安全利益是驱动军品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今的军品贸易更加反映出军品出口国基于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考虑而实施特殊贸易活动的特点,愈加成为国家意志的直接反映、外交手段和能力的延伸和补充。对于美国,要为服务其全球霸权进行相关的军贸活动,对于其他国家,军贸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意在利益攸关地区扶植盟友,以保护其海外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从而谋取在某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
大国的地区博弈是影响军品贸易发展的重要变量。近年来,军品贸易越来越表现为大国间博弈的一种手段。以中东地区为例,美国每年向埃及和以色列都提供巨额的军事装备和服务,不断加大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等国的军品推销力度,强力挤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奠定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完全垄断了中东安全事务,并把世界最丰富的石油资源置于其控制之下。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军事装备接受国都把军贸合作作为两国政治合作水平的标尺,稳定的军贸关系已成为双边政治关系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
推动军品贸易发展是大国转嫁国内危机的重要途径。军品贸易还是增强国家工业实力,拉动出口,增加就业,实现特殊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在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是调整结构、走出危机的有效手段。2008年以来,美国对外军贸总额每年都超过300亿美元,在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军工经济却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民用经济的发展。英国、法国等国领导人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更是直接充当军工企业的“超级推销员”,使军事装备工业成为欧洲走出危机的龙头行业。
(二)国际军品贸易未来仍会维持继续扩张态势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军品市场将会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随着新兴大国在军品供应能力的逐年增强,军品进口国对出口商的选择将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装备供应商越来越注意依靠武器出口来增加就业,俄罗斯加大在传统势力范围的军贸力度,巴西、以色列、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以较强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军贸市场,军贸竞争不断加剧,全球军贸市场将成为买方市场,武器进口国有了更多讨价还价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向各热点地区大肆出口军事装备的同时,将会进一步利用军控有关话题炒作以达到限制其他国家军事装备交易的目的。
新兴国家强烈的购买意愿和强大的购买力正在成为推动国际军贸活动的重要力量。未来10~20年将是以军备升级换代为主要动因的新一轮军贸高峰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热点地区国家安全感持续下降,新兴国家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开始施展区域影响力,积极参与开展国际军品贸易,从而成为推动国际军贸的重要力量。比如,近年来,印度近年军费预算年年增长,不仅已经斥资500亿美元购买先进的军舰、潜艇、战机、坦克和其他武器装备,而且还将在近十年内花费巨资研发包括新型战机在内的各类武器系统。沙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卡塔尔、委内瑞拉、叙利亚、安哥拉等主要产油国纷纷将石油美元转变为军事装备,以增强其国防能力。
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得各国都有强烈的防务系统升级需求。以航空装备为例,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役主力装备依然是第二代战斗机,总体装备水平只相当于西方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虽然各个国家购买军事装备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希望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实现军备现代化。而合作研制、合作生产与技术转让越来越成为国际军贸活动的重要内容。现代武器的研发、装备成本高昂,一国之力往往难以支撑。西方国家在军品研发上越来越走向联合。而部分发展中国家,随着自主意识和发展本国军事工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纷纷将技术转让、合作生产及合作研发作为交易的前提条件。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军品贸易将会维持当前扩张发展的态势。一方面是出于区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需要。由于在中东、非洲、东亚及南亚等全球热点地区建立地区安全互信机制的艰难,许多存在民族、宗教、领土矛盾的国家或地区间的潜在对抗和表性冲突,将进一步扩张军品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新兴国家参与军品技术升级竞赛的需要。近年来接连不断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使得军贸市场上对高技术武器的追逐持续走热,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进军国际军火市场使竞争日趋激烈并成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武器扩散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成本飙升,军工军贸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抬头和国际反恐怖主义浪潮的兴起,又将会大大拓展军事科技的边界,使得军控逐渐丧失原来界限分明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武器将更为精致化、信息化,并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国际军品贸易的内容也将会更加丰富,对军品贸易的管控也将更加复杂化。目前,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虽已生效,但并没有多少约束力,未来全球军品贸易监管将会更加步履艰难。国际社会亟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制制度与手段,把国际军品交易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国际军贸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中国近年来已成为在世界军贸市场上具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成员。面对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既要坚决地维护世界和平,又要对军贸活动实行严格的监管。既不能违反国际公约和联合国决议,也不能危及国家安全和世界安全。
近些年,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美国和周边一些国家要求中国“增加国防透明度”的呼声渐高,而一些热点地区爆发的冲突,也被某些媒体或团体有意无意和中国扯上关系。此外,个别国际组织也多次发表指责中国向热点地区“大量出口武器”,并引起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导致人道主义灾难”的报告,这些都对中国的国际声誉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形下,最直接、最有效的应对,就是加强军售管控,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透明化。
从总体发展战略上,军贸企业也必须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深刻理解国家的战略方针,站在国家的角度看问题,把企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政治外交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协调好国家利益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业务具体发展上,要采取更加优惠的贸易条件和更加灵活的贸易方式。针对经济状况不同、合作深度不同的客户,贸易方式上要多样化。对外军品出口不必仅限于传统的对外军品销售,也可更多采取许可生产等方式。除此之外,还可采取租赁贸易、联合研制、联合生产、易货贸易、债务抵押、出口信贷、设备改进、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来推动军品贸易。
1.王卫华、樊怀乾:《沙特为何再掀军购高潮》,《解放军报》2015年4月3日。
2.王绥翊:《国际军贸,“买”“卖”博弈看点多》,《解放军报》2015年4月3日。
3.韩旭东:《军火交易连增背后的安全隐忧》,半月谈网,2015年4月13日。
4.钱泳文:《中国慎重对待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谈判》,《国际先驱导报》2015年9月11日。
5.《全球军火贸易连续4年下挫,俄军售却逆市暴涨近5成》,新华网,2015年12月15日。
6.朱启超:《国际军火贸易动机演变与国家战略博弈》,http://www.aisixiang.com。
7.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The SIPRI Yearbook 2014, The SIPRI Yearbook 2015,http:www.sipri.org。
责任编辑:沈家文
任海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