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6-11-16熊华宁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分析了学生干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意识和外在形象。认为,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道德素质、综合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其领导意识包括公仆意识、民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最后,还应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重要作用;基本素质
高校是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当代大学生正式走向社会之前接受各种培训、不断发现完善自我的基地,也是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舞台。如何做好基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健康成长,促进高校的稳定与发展,都离不开学生干部这一骨干力量。因此,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学生干部”历来是“责任心、服务、奉献、吃苦耐劳”等的代名词,但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在服务奉献的同时,更期望得到一定的实惠,如奖学金评定加分、深造学习机会等,有些学生干部更是被贴上了“官僚”、“以权谋私”的标签。这些学生干部早已忘记自我的原始身份,竞选的动机也已发生转移,功利心充斥着他们的内心,所谓的“实惠”诱惑着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都要跻身学生干部队伍,并努力经营自己的“圈子”,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显而易見,这些学生干部并不了解“学生干部”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
“学生干部”是从普通学生中选拔出来的骨干力量,在学生群体中担任一定的职务,负责某些特定的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殊的学生身份,其内涵是“学生”。因此,他们的首要身份是“学生”,同广大普通学生一样,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既享受学生的权利,也要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其次才是“干部”,他们的出发点应是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服务广大的学生,为广大的学生代言,并从一定程度上参与学校的管理。最后,需要明确一点:学生干部不等同于社会上的行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级别之分。
大学是人成长过程中社会化程度较快的阶段,学生干部能否准确的自我定位,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工作方向,更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与自身形象。高校在进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时,应时刻提醒学生干部牢记自己的“学生身份”,对学生干部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进行群众路线教育,严防学生干部脱离学生的趋势。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大多数高校而言,院系学生工作组织机构一般呈金字塔形,从上至下依次为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是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生力军,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组织建设中的凝聚作用
以“班集体”这个基层学生组织为例,班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块基石之上建立起来的学生基层单位。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班干部是最基层的学生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核心,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有助于教育、引导广大同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级建设得好不好,与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相关。
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团队,班干部则是这个团队组织的核心,影响整个团队的建设,其决策将直接影响班级发展;班干部凝聚力的强弱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凝聚力的强弱,班干部凝聚力弱,整个班级就如同一盘散沙。反之,整个班级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2、学风建设中的感召作用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学风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从众多普通学生中精挑细选出的骨干人员,他们大多都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出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强,比普通学生更有责任心,更具服务意识。
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是一面旗帜、一个标兵,能在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发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在学生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多用“榜样”的生动事例教育身边人,他们所产生的强大感召力定会引领全校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图强,共同进步与成长,从而大大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
3、制度建设中的管理作用
“制度是一个社会或组织的神经系统,它控制着社会或组织的运转方式,决定着社会或组织的性状与品质,影响着社会或组织的进化路径。”管理好一个组织,一要靠制度,二要靠人。以班级管理为例,制度建立起来后,班干部首当其冲成为各项规章制度的践行者和守护者,是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的第一执行者和推动力。
4、信息传递中的纽带作用
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学生干部的重要角色之一是担当信使,上传下达,确保各类信息在老师与同学之间无缝流通。无论任何社会背景、任何年代,人们都无法离开沟通,它是消除彼此隔膜,达成共同愿景、督促彼此向共同目标前进的桥梁和纽带。沟通的关键则在于能否及时、有效的掌握信息。对于学生工作而言,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提高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至关重要,而学生干部正是实现这种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生干部是一支伟大的生力军,他们在班级建设和学生会工作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工作中也必须时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本着一种服务的精神与态度,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善于抓住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新时期优秀的学生干部。
1、思想政治素质
古人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干部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政治立场必须与党保持一致,坚定不移的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牢记他们是“由谁领导的,应该为谁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应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以大局为重,从行动出发,以身作则,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真正实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从而为基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人文道德素质
人文道德素质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中又一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基石,学生干部自身人文道德素质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直接决定着所领导的学生集体人文道德素质的高低。“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学生干部应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注重修身养性,提高自身人文道德素养,应始终牢记“先做人,后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道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综合业务素质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基层学生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面临挑战越来越多,这就迫使高校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更加严格,要求更高。学生干部不再是简单的充当传话筒的角色,而是要把自己放到一个管理者的位置,协助辅导员管理好基层学生。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除抓好自己的学业外,学生干部还应吸收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等跟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走专业化的学生干部道路,为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贡献一己之力,為自身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综合能力素质
一个普通学生能否成为学生干部,与他自身的综合能力息息相关。能力是先天条件加后天培养共同造就的,除却天资之外,学生干部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直接决定着一个学生干部是否称职,能否胜任工作。
5、心理素质
学生干部之所以成为学生干部,一定是具备了普通学生所没有的能力与素质,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能先同学之忧而忧,后同学之乐而乐。只有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冷静,坚持原则,随机应变,妥善处理。
四、高校学生干部应树立的领导意识
学生干部应具备一定的领导意识。首先应具有公仆意识,应牢记“领导就是服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其次要有民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激励、扶助学生为本,平等待人,尊重班级每一个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切忌独断专行、闭目塞听、训斥,包办、发号施令和官僚作风。再次应具备创新意识,对待自己的思想就像对待机器零件一样,时常检查,经常换新,要破除思维定势,扩展思维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难题狠抓落实。同时,还应具备参与意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全局观念,发挥桥梁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带动全班同学进步。最后,还应具备开拓意识,要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紧跟时代步伐。
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如果一个学生干部对工作能做到具有责任心、耐心、细心和奉献之心,对同学充满爱心、以诚相待,常怀宽容之心和感恩之心,对待得失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他一定是一位充满感召力的学生干部。
五、高校学生干部应具有的外在形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有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确性受到人的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由于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不同形象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形象是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等的具体表现,并以此引起他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注重内外兼修,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衣冠整洁,朝气蓬勃,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谈吐文雅,与自己的身份相适应,从而带动整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保持最佳状态。
六、结语
学生干部肩负着基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因此,学生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尤为重要。学生干部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牢记服务、激情与责任,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做好自己的事业,凡事从基本做起,以身作则,学会为自己、为同学搭建新平台,创建新模式,探索新途径,谋求新作为,以一己之力带动全班同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层学生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华.大学公共危机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197.
[2] 陈继儒.小窗幽记[M].武汉:崇文书局,2007.23.
[3] 高铁菊,张哲,徐维东.浅谈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工作方法[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作者简介】
熊华宁(198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