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2016-11-16曾秀芹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生态环境现状

【摘 要】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博斯腾湖近年出现水位下降、湖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等现象。治理措施主要是:科学合理运用各级环保专项资金,从源头抓起,有效地控制污染减排;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的原则,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转换主导产业,缓解用水压力。

【关键词】 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现状;原因;治理措施

博斯腾湖位于天山南麓,地处巴州焉耆盆地博湖县境内,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湖形成于第三纪,已有3000-4000年历史。作为西北干早地区的代表性湖泊,“博斯腾湖被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8个试点湖泊之一。”[1]该流域养育着巴州6个县市、二师9个团场的128万各族人民,承担着587.4万亩灌溉用水任务,该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州的80%以上。博斯腾湖既是开都河的归宿地,又是孔雀河的发源地,是巴州工业、农业、生活的主要水源地,对流域内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具足轻重的作用,又被亲切地称作巴州的“母亲湖”。近年来,随着开都河上游来水减少以及博斯腾湖流域周边入湖污染物增加,博斯腾湖水质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威胁到巴州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各民族的生活状况。

一、坚持绿色发展是博斯腾湖保护与发展的核心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

首先,绿色发展理念本质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巴州农业灌溉面积649.35万亩,用水总量46.64亿m3,其中和硕县、博湖南山片区及库尔勒市等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致使地表水入渗量增加,河湖地表水损失加重,博斯腾湖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第二,绿色发展理念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如何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一起来?博斯腾湖的保护与开发必须按照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要求来开展。

第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是未来博斯腾湖开发的一个基本方向。巴州目前用水远远超过自治区暂定给的地表水配水指标24.44亿m3,全州需在2-3年内核减约10亿m3用水量,各县市将面临巨大的节水压力。目前全州地多水少,其中农业用水量41.58亿m3,占总用水量的89.2%,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量已远远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以,博斯腾湖未来必须走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之路。

二、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现状

1、博斯腾湖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

博斯腾湖由大湖、小湖群、葦沼三部分组成。据统计,大湖历史最高水位在2002年是1049.39米,最低水位在1986年为1044.81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博斯腾湖控制水位不得低于1045.00米。2009年以前,博斯腾湖水位一直在1046.00米左右。截止到2016年3月18日,由于雨水充沛,博斯腾湖大湖水位为1046.26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公分。博斯腾湖水位大幅变动与湿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渔业资源、芦苇资源、旅游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紧密。

2、湖水污染加重,矿化度逐年升高,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博斯腾湖水量的减少致使大小湖区自身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明显下降,矿化度逐年提高,富营养化趋势加剧,每年约有10吨左右的盐分滞留在湖中。据监测,博斯腾湖水质矿化度已由上世纪五十年代不足1克/升上升到目前的1.36克/升,总体水质已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类水质下降为2005年的Ⅳ类中度污染水质。尤其是黄水沟、黑水湾两处最为严重,水质为劣Ⅴ类重度污染,水量和面积分别占到4%和9%。

3、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具体表现为芦苇地面积缩小、芦苇长势衰退。野生芦苇湿地面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80多万亩下降到60余万亩,其中小苇和毛苇(三、四类苇)占65%,中苇(二类芦苇)占30%,而大芦苇(一类芦苇)仅占5%。伴随生态环境的退化,加上人为的不合理捕捞和外来物种的放养,博斯腾湖湖区生物多样性已严重受损。其中,西南小湖区全国最大的野生睡莲群面积也在不断缩减,中国特有的新疆大头鱼和尖嘴鱼已濒临灭绝,小苇行鸟、鹈鹕等珍稀水禽种类数量急剧减少,沙尘暴频发,给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博斯腾湖环境污染成因

造成博斯腾湖污染的成因和机理比较复杂,纵观内外因和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1、内因:焉耆盆地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决定

焉耆盆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前及平原区冲击层、洪击层和湖击层中。由于第四系岩性结构,从山前向盆地中部,环绕博斯腾湖,呈规律性变化。水位为8—50m地区,水质好,矿化度一般小于1g/L。潜水水位小于3m地区,矿化度升高到3g/L左右。在湖滨潜水位小于1m地区,蒸发更为强烈,潜水矿化度高达3—10g/L,土壤普遍盐渍化。

2、外因:流域内的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生活污水,是博斯腾湖的三大污染源

焉耆盆地各县造纸、水泥、制糖、番茄加工等生产加工型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工业废水处理率很低,每年约有800万m3的超标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入博斯腾湖;随着人口的增加,湖区耕地面积从50年代的80万亩,增长到2015年的350万亩,灌溉引水量猛增。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大水漫灌后不断积盐又不断洗盐,造成每年约有5亿m3的农田排水和600万m3的生活污水经排碱渠进入博斯腾湖,不仅对博湖水域造成污染,也对沿途农村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3、客观原因

开都河上游来水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减少,导致开都河入湖量减少。2013年全年开都河来水28.8亿m3,比2012年减少2.76亿m3。“按照河流来水的丰枯变化规律,2012年以后的10几年开都河可能会处于平水或平偏枯水期”。[2]

4、主观原因

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加之周边居民及各地游客环保意识不强是造成博斯腾湖污染的主观原因。

四、博斯腾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治水兴水发表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水利部在疆召开了全国水利援疆工作会议,启动了《南疆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为巴州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面对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形势,州委、州人民政府多措并举,治理经验择要列举如下:

1、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级环保专项资金,从源头抓起,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减排

2009年至今,博斯腾湖区域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分别投资2000万元、2160万元建成中粮新疆屯河股份公司博湖番茄制品分公司、焉耆糖业分公司和焉耆番茄制品分公司综合废水治理项目;2011年中粮屯河博湖番茄制品分公司投入384万元,对5台生产锅炉进行脱硫除尘改造;博湖县宏瑞、红多多、蓝翔及宏天先后共投资71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009年至今,相继投资3544万元建成北四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北四县累计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日。

2、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的原则,量水而行,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以确保博斯腾湖来水量的适值

第一,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市人民政府、兵团、州直农场用水单位签定社会经济用水责任状(《用水责任状》),加强开-孔河流域地下水的管理,收回开-孔河流域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第二,州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自2009年起,每年以50万亩速度,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和常规节水。截止目前,全州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7.14亿元,已建成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2.51万亩(其中开-孔河流域311.38万亩)。第三,鉴于近年塔河来水较好,经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批准,暂停由开-孔河向塔河下游输送生态水,从而缓解了开-孔河水生态环境压力。

3、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以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焉耆盆地的博湖、焉耆、和硕、和静四县,共有24家工业企业,涉及造纸、钢铁冶炼、化工、制糖、食品加工、制药等,是博斯腾湖的主要污染源。对这些企业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保护和改善环境,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巴州环保局经数次修改、论证完成了《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生态试点实施范围的重点是博斯腾湖周边的焉耆、和静、和硕、博湖四县,实施的34个项目分为7大类,总投资60320万元,部分企业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广势在必行。

4、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转换主导产业,缓解用水压力

继吐鲁番葡萄沟、天山天池、喀纳斯、那拉提、可可托海、泽普金湖杨和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景区后,新疆有了第8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就是博斯腾湖景区。“万人同跳萨吾尔登演出”、“千名琴师同奏托布秀尔乐器”、“西海第一锅”、“盛世博湖福鱼图”、以及“白鹭洲沙漠娱乐滑雪场”在几年内相继获得5项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以大河口5A景区为起点,联合白鹭洲、扬水站、越野星球沙漠滑雪场及金沙滩等线路景点,带动东归文化、西游文化、渔文化、芦苇文化等产业以及美食节、赛马会、庙会及大型赛事等节会经济的联动发展。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成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有力法宝。

五、结语

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加剧恶化,将会导致巴州区域整体气候严重失衡,周边土地次生盐碱化程度不断加深,下游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无法正常供给,巴州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博斯腾湖流域作为巴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水资源状况关系到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和“三化”进程,关系到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多年来,巴州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來,巴州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州”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在巴州考察工作时作出的“确保博斯腾湖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全力推进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目前,博斯腾湖大湖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为Ⅳ类,属轻度污染,其治理成效已初见端倪。我们坚信巴州人民能在巴州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博斯腾湖保护与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新疆博斯腾湖列入国家首批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4-09/3806153.shtml.

[2] 谭晶.开都河来水与河损规律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75.

【作者简介】

曾秀芹(1990-)女,新疆库尔勒人,巴州县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政治学研究.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生态环境现状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