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刍议
2016-11-16郑蓓蓓
郑蓓蓓
摘 要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思想交融更加多样性、多元化。加之,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文化思想传播空前深入和广泛,各种思潮涌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价值判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极大的考验着人们的认知,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安全。全球化对我国先进文化的构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兼容并蓄,发展创新,明确道路方向,切实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安全 文化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在这个资讯快速传递、媒介高达发达的全球化时代,西方物质生活方式、文化思想观念的传播和影响异常强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同阶层和年龄的群体,以求达到异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认同的目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以期削弱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破坏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是对文化安全的极大威胁和挑战。
1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
关于“文化安全”的理解,学术界有多种阐释。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主要是指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征”不会在经济全球化大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 ”。另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保护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免遭外来文化的渗透和侵犯。其内涵可以概括为本国文化的精神形态不受别国不良文化形态的影响与伤害,保持本国文化固有的继承性与民族性。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就在于维护国家文化利益,抗击外来文化的冲击,化解潜在文化风险,确保国家文化主权不被威胁,文化利益不受侵害。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威胁巨大,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挑战。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之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着不知不觉的变化,这既有外来文化的正面影响,也有西方文化的危险渗透。尤其是今天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和飞速发展,各种资讯不加筛选的充斥于人们眼前,既有丰富有益的文化资源,也有西方的文化霸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判断、价值取向。尤其是在今天,很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愈发的欠缺,加之思辨能力的不足,面对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和来势汹汹,很容易淡漠本民族和本国文化,使本土文化被西方外来文化所遮蔽。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优势,向我们输入和渗透他所主导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严重挑战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地位。
(2)对民族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挑战。
广泛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增加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无论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完全掌握了文化传播的话语权,才能产生强大的文化影响力,维护好国家的文化传承,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西方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元化,表达和表现形式的新奇和强大吸引力,加之发达的现代科技和迅捷的信息网络,其文化传播的速率和影响力是极其强大的。在全球化时代,需要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增强创新和创造力,用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表现民族文化的内涵,让更多的人乐于接受和自觉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切切实实地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3)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思潮交流碰撞频繁,尤其是西方的文化输出、文化扩张、文化渗透、文化殖民,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削弱我国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安全是保证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得以发展传承,不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和威胁的重要屏障。文化认同是实现文化安全的根本途径。文化安全既需要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平衡互动,使其更具生命力,更需要广泛的价值认同,使其永葆生命力,经得起威胁和挑战。文化所体现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其所传递和承载的思想、理念、价值观等,这些思想认识、价值理念要被大众认同,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2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日益广泛,
思想碰撞不断升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愈发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在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夯实精神基础,具有重要探索意义。
一方面,文化认同是国家向心力、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石。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的民族才能造就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国,这正是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的精神作用。而反之,人心涣散、一盘散沙的国家,没有文化共识,没有思想引领,势必颓败于世界竞争之中。因此,增强文化认同,形成社会各阶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西方的文化输出、文化扩张、文化渗透、文化殖民,影响着我国文化认同的基础,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保障,文化认同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途径。文化所传递和承载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只有被广泛认同,国家文化安全才能得以保证,民族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广为流传。
因此,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文化认同,传播中华文化,要建构多维渠道。首先,要注重一元和多元的统一。深刻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分清楚主流和非主流,突出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文化引领作用,同时尊重多元化、多样性,提供自由的空间,实现一元和多元的协调统一。其次,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认同需要将传统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同现代文化资源相整合,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影响力,实现更广泛的精神层面的文化认同。
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选择
3.1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深刻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铭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烙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出独特贡献。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始终秉承对于生命价值、人生境界的探寻和体验,这对于人们认识世界、理解生命意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积淀,不断发展、凝练并传承至今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冲破艰难险阻的力量支撑,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要批判的继承,要因时而变。对于文化的传承要适应时代要求,有所扬弃,推陈出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3.2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之长
今天的世界,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都已超越国界,文化发展更是如此。唯有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化为我所用,才能铺就出更加辉煌的前程。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时说“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华文化需要汲取各种先进文化的有益成分,文化交流既需要向外传播,也需要向内吸收,要开眼看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守民族文化传统,与此同时,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掌握世界文化变化发展趋势,结合实践和时代特征,积极主动地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和经验,以开放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去伪存真,不断为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存在需要构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全球化时代中,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融合还有碰撞,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存在,这一过程中交织着矛盾和冲突,同时又形成促进发展的动力。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同一时空相遇,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政治、经济、历史因素下造就的不同文化,势必会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冲突,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排斥,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对抗,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主流与非主流等文化样式对立统一地互相交融、激荡。需要营造和谐、共荣的社会秩序,以更好地促进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往和合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选择,秉承以人为本,以和谐为主旨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在和谐思维与和谐理念下,建设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共存共荣的国际交往关系,营造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和秩序。
3.4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之魂,而价值理念是文化的核心。核心价值观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制度精神”,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制度、一个国家运作模式赖以立足、借以扩展、得以持续的灵魂,因而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一种制度如果其自己的思想辩护不居支配地位,那么这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下去。”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各种思潮的涌现等危害我国文化安全的挑战,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1)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增强这一价值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和认同感;(2)要在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中寻求共识。既要尊重价值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客观合理存在,又要划定界限,明确标准,通过教育、宣传、法律法规等多种形式使人们真正认识,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工作的基本遵循,自觉自愿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今这样文化交流广泛、思想碰撞激烈的全球化时代,面对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所带来的危险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立性和鲜明民族特色,呈现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中寻求共识,探寻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共同基础,处理好不同价值理念间的关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主导地位,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 潘一禾.文化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8.
[2] 子彬.国家的选择与安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140.
[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
[4] 杜尚泽,等.“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记习近平主席会见俄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3-25(第4版).
[5] 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
[7] 霍华德·谢尔曼.激进政治经济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