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记忆下方言建档工作实现路径分析

2016-11-16陈智慧王萍郭欣雨

北京档案 2016年9期
关键词:建档方言数据库

陈智慧+王萍+郭欣雨

摘要:本文对全国方言建档工作特点进行了梳理,基于其中的经验和存在的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数字化方言档案质量有待提高、没有联系实际的方言分区、方言建档成果不够完整、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基础层、制作层、资源层、利用层分别提出了夯实方言建档工作基础、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方言建档方式、建立方言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方言档案数据库体系、依托数字技术和新型社交媒体创新方言档案利用方式等措施。

关键词:数字记忆方言建档方言档案

方言档案是指在社会活动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按一定手段形成的反映地方语言音韵、语法、词汇、发音等内容并归档保存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方言建档工作则是档案部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汉语方言的实态语料,通过科学整理归档和数字化,建立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地方方言档案数据库,并利用编研等方式对方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的一项工作。虽然目前各省市县三级档案部门在方言建档工作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方言建档工作的模式,但是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如何使方言建档工作依托数字技术,满足数字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言建档工作的特点

伴随人口流动加剧和普通话的普及,方言日渐式微。同时,使用群体的高龄化也使方言语言体系传承的完整性受到挑战。基于此,档案部门在数字记忆观的指导下,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开展方言建档工作,主动承担起构建社会记忆[1]的责任。自2011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展开方言建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2011年,浙江省档案局(馆)率先进行了方言建档试点工作,并将浙江方言语音建档确定为抢救性的重点项目。此后,天津、陕西、湖北、江苏等地陆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乡音”建档,建立方言数据库,用实际行动保护方言,唤醒社会记忆,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笔者现将各地方言建档工作的特点归纳如下:

(一)基本确立方言建档工作的主要模式

档案部门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方言建档工作模式:一是直接由档案部门牵头进行方言建档工作,以浙江省档案局(馆)为主;二是由语言文字委员会完成前期工作,档案部门主持归档进馆工作,以江苏省档案局(馆)为主。前者在省档案局(馆)的组织下开展地方方言资源普查,制定本地特色的方言文本,征集语音发音人录制语音、视频,制作音档,然后由各市县档案部门分别对音档与文本进行归档,建立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2]这种模式权责明确、流程清晰,被各地广泛采用。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省档案局(馆)的压力,通过与语言文字委员会协同合作,增强了方言档案在音韵、语法、词汇等方面的专业性。

(三)方言建档工作的内容因地制宜

虽然在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上各地方言建档工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所涉内容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体现为:根据自身方言情况,将地区特色融入方言建档工作,特别是将民歌、曲艺、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方言档案体系的方言建档工作。其内容较为丰富,建档成果价值较高。如陕西省档案馆将民歌、曲艺、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建档,天津省档案馆选录有关相声、快板等名段,浙江省平湖市的方言建档结合当地特色的“钹子书”“小热昏”等地方说唱艺术,浙江省上虞市档案馆汇总了具有当地方言特点的民谣、民间故事、俗语等。相较而言,其他部分地区的方言建档则仅针对地方语言。

(三)具有明确的方言档案的建立方式

各地在实践中广泛采用将真人语音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方言档案,即选定发音人、标注文本、制作音档,最后分别对音档与文本进行归档,这种方式保证了方言档案的完整性与专业性,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留存语言记忆,是对传统方言保护和普通建档工作的创新。浙江省档案局(馆)率先创新性地采用纸质载体与数字化形式相结合的记录方式,形成了纸质、音频、视频、多媒体的方言档案记载体系。天津、陕西、青岛等地的档案局(馆)也都选择了文本档案和录音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档案局(馆)为方言建档工作专门建设方言视听室,并配置专业设备。

(四)方言建档过程中群众广泛参与

现阶段各地的方言建档工作均十分注重广泛发动群众。浙江省档案馆在海选方言发音人的同时,与腾讯大浙网合作开展“乡音浙江”微信互动和有奖竞猜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方言建档、利用方言建档成果。湖北省档案馆的方言建档工作在实践“群众路线”方面做得相当突出,其鼓励公众实名录制视频、方言口述档案,并以建设方言视听体验与互动平台为目标,降低方言建档的参与门槛,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方言建档工作中。

二、方言建档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地在现阶段的方言建档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有一些特色模式和手段的推出,但是在方言建档工作中仍然有部分问题需要斟酌。笔者利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结合方言建档工作的实际工作流程,将方言建档工作划分为基础层、制作层、资源层和利用层四个层次,来分析方言建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层: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部分方言档案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方言建档工作的基础层由四个部分构成:在基础设备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联系工作实际,根据方言建档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方言建档工作作为一种新的方言保护的方式,法律基础和制度建设仍不完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对私人档案的收集缺少法律依据,没有明确地作出法律解释。在方言建档工作中,涉及地方曲艺的私人档案往往是经本人同意后,以个人捐赠或同意征集的方式取得的,其中部分方言档案在征集过程中会附加限制性的条件,如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公开等,都将限制日后方言档案的对外开放和利用。

(二)制作层:数字化方言档案的质量仍需提高

制作层是决定方言建档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制作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言档案收集、制作整理音档、归档,二是方言档案数字化。在方言档案的制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数字化方言档案如音档的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制作整理音档的过程中,存在音档声音的响度、音色、音调不够理想,视频影像不够清晰等问题。在方言档案收集上,方言发音人的年龄、家庭、教育程度和词汇、短句、短文文本中涉及的内容以及标注方式尚无统一标准,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资源层:没有联系实际进行方言分区,方言建档成果不够完整

资源层是方言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基础,是在制作层的基础上加工处理后形成的方言档案信息资源库。资源层的丰富性、完整性会直接影响方言建档成果的开发利用。目前,各地的方言建档工作由省级档案部门牵头,市县级档案部门配合,仅以建立省市县三级地方性方言档案数据库为目标,将方言建档工作限制在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没有联系具体的方言分区。例如:吴语区包括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以及福建南部,但是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均在行政区划范围内自行开展方言建档工作,并分别建立各地的方言语音数据库,这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整个吴语区方言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利用层:重保存、轻利用,开发利用方式单一

方言建档工作的利用层是通过宣传、展览、推广等方式对方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方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检验方言建档工作的重要标准,是方言建档工作的关键环节。很多省市开展方言建档工作的目标仅仅局限于建立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方言资源库上,强调对方言档案的收集、保存,但是这仅能够留存现有的方言,而忽视了对方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其现有利用方式来看,主要有举办展览和出版纸质编研成果,这些利用方式并没有充分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导致方言建档成果的开发利用方式单一、宣传推广不到位。

三、数字记忆下方言建档工作的实现路径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方言建档工作的实现路径进行如下构建,如图1所示。

(一)基础层: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夯实方言建档工作基础

在法律层面,国家应在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关于档案收集和私人档案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关于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以及电子文件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或者管理办法,明确方言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规定方言档案保管方式和保管条件,对方言语音档案征集等工作的法律地位予以确定,对方言建档工作所涉知识产权问题予以明确。并且可以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章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将建立健全方言档案调查信息共享机制、开放方言档案信息资源等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二)制作层:创新方言建档方式,提高方言档案质量

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保障下,方言建档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在方言建档的方言收集过程中,档案部门可以选择与乡音苑中国方言地图网站等社会团体合作,制定方言档案的标准,筛选符合方言建档标准的来制作讲述故事的视频、语音。并且选用的方言档案采用异地远程传输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与成本,又可以丰富方言档案的形式。此外,在方言档案制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推动方言建档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方言档案质量:在收集方面,严格按照标准选拔方言发音人、制定文本内容;在音档制作方面,提高录音录像、后期制作水平;在整理归档方面,注意音标和同音汉字标注的规范性。

(三)资源层:联系方言分区,建立方言档案数据库体系

方言建档工作的资源层由三个数据库体系构成:地方性方言档案数据库、方言分区档案数据库、全国性方言档案数据库。在形成标准统一、录制规范、特色鲜明、数据共享的省市县三级地方方言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上,联系方言分区建成方言分区档案数据库,条件成熟时,建成全国性方言档案数据库。三个数据库通过云存储的技术手段,构成分层级自治,上下联动实现数据共享的异构数据库系统。建立上下联动的三级数据库系统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强各地区档案部门的合作。省级档案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可以与其他地区档案部门合作,以方言分区为基础建立方言档案信息资源库。其次,在地方方言建档工作普及到一定程度后,国家档案部门要起到牵头作用,部署建立全国性的方言档案信息资源库,实现方言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四)利用层:依托数字技术和新型社交媒体,创新方言档案利用方式

1.积极推动省市县宣传部门以及纸媒、广播电视、新型社交媒体的联动宣传,形成媒体传播优势,进而推动方言建档工作的深入开展,拓展方言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同时,进一步发挥新型社交媒体的作用,随着网络与移动设备的不断普及,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很多市县级档案馆也都建立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建议在此基础上主动推送方言建档工作进程以及方言信息资源开发成果,提高方言档案的知名度与利用率。

2.在数字记忆观的指导下,档案部门可以选择制作方言档案视频,建立方言档案网站,建设网上方言档案展厅,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举办3D方言档案展览。同时,开发用方言进行对话的机器人APP、利用方言档案开发在线翻译软件等,丰富方言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档案部门可以与其他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合作,并且鼓励公众参与方言建档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与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文化局等部门合作征集方言档案,或者借助文化局等部门丰富曲艺等民间艺术方言档案。同时,在对方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档案部门还可以跨学科地与语言学、民俗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增加与高校以及研究所的交流,加强对方言档案的专业研究,从专业的角度加深对方言档案信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推动方言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3]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录音、录像技术由专业走向民间,方言建档可以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可以录制方言的音频、视频,按照鉴定标准进行筛选后,对符合标准的音频、视频进行归档,完善方言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 4-8.

[2]浙江省档案局(馆)长刘芸在数字记忆国际论坛暨第六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上发言[J].浙江档案, 2015(10): 5.

[3]赵生辉.方言建档工作的学科关系与协同机制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4(6): 4-7.

猜你喜欢

建档方言数据库
方严的方言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方言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