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

2016-11-16董青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预算审计

董青梅

摘要: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规模日益扩大,在国民经济和公共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本文论述了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剖析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实挑战,在此基础上指出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意在为事业单位指明发展方向和路径,更好地发挥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 预算 审计

财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比较薄弱,无法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对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造成了巨大阻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如何正确面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现实挑战,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强化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现健康稳定运行,是摆在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制度、程序、措施的结合体,其控制目标是规范经济活动,保障资产安全,防范舞弊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受自身性质影响,事业单位具有涉及范围广泛、会计核算体系复杂、内部控制侧重点不同的特点,为了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事业单位必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依靠制度的约束与协调来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分工协作的运作局面,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同时,确保单位资产安全。同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还能使事业单位各下属单位更加紧密、高效地配合,将事业单位打造成规划有序的业务整体,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顺利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实挑战

事业单位涉及文教体育、科技卫生、农林水利等众多领域,据2014年的数据,我国共有111万个事业单位,编制人数达到了3153万,而且积累了近10万亿的总资产。近年来,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改革、财政绩效管理不断铺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着现实挑战: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并不完善,依然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投入轻绩效管理的问题,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合理要求设置工作岗位,有的单位虽然设置了相应工作岗位,但人员配置不到位,财务岗位权责不清,混岗、多岗现象比较严重。二是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缺乏专业性人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财务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非专业人员,不同工作经历、学习经历的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解存在偏差,执行起来更是大相径庭。三是监督执行力度不足。监督约束机制是充分发挥财务内部控制作用的重要保证,但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审计部门独立性较低,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无法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进而影响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就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财务部门要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资产使用的安全性,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且要加强风险防范控制,特别关注各个关键的风险控制点,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就是要加强财会制度、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队伍、会计基础、预算管理等方面的控制,财务部门要精心设计、组织安排、紧抓成效,真正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财务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学习与培训,增强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内部会计控制的需求。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单位内部不同部门相互约束、相互监督,优化内部控制具体流程,进而在各项工作中有效贯彻、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最终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保证制度设计的系统性、贯彻实施的实效性,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坚持“民主性”原则,积极吸引单位全体成员加入到制度制定过程中来,集思广益,开展头脑风暴,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设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本着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原则,从多方面入手,保证各项制度的实用性。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财务业务时,应明确不同岗位的权责、业务划分,使得不同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分离,有效避免推诿、扯皮问题,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的严肃性与严谨性。

(三)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资金,并在财务活动中进行动态约束控制。事业单位应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加强控制。为了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即事前审核监督预算编制、事中监控预算执行、事后实施重点检查。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项目审批的科学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应积极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推行下属各级非独立核算单位预算以及单位预算,有效避免预算约束力低、预算内容与实际情况相脱节、预算执行困难等问题。再次,建立健全预算分析跟踪与评价制度,健全预算控制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单位资金的支出效率与使用效益。《新预算法》规定“预算要遵循绩效原则”,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财政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单位特点制定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实施方案、操作细则,把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动态控制和考核评价。

(四)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当前会计集中核算、财政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已成发展方向,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便捷地收集数据,实现信息整合,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协同,确保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提升财务管理的及时性、公开性、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加大财务信息化的资源投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伴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财务部门应从简单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日常运营情况进行专业分析,为经营管理决策、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机制保障。信息系统是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的技术保障,财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税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网,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

(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在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应有作用。内部审计是对单位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进行相对应的监督与评价,财务审计在事业单位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及时监督,实时对单位的经营效率和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可推动单位健康、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引入审计监督机制,保障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科学评价单位的经营管理质量和风险管理情况,检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及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进而促进财务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另外,还应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与公开性,吸引更多的单位员工参与到相关事务中来,建立多元化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加大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力度。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承担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伴随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事业单位在经济结构、公共事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发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全面认识财务内部控制,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为单位规范经营和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窦英.对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3(30)

[2]汪晋.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

[3]刘英娜.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猜你喜欢

财务内部控制预算审计
商贸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
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究
工程项目预算控制的完善及相关问题阐述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
道路预算技巧浅析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