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国留学,越早越好吗?
2016-11-16策划本刊编辑部
□ 策划/本刊编辑部
□ 执行编辑/刘敏
孩子出国留学,越早越好吗?
□ 策划/本刊编辑部
□ 执行编辑/刘敏
由黄磊、海清师徒首次搭档出演的家庭剧《小别离》,以其接地气、关注现实热点话题的特质,像一股清流从众剧集中脱颖而出。
剧中的三个孩子,三种家庭,三个阶层,影射了当今中国社会百态丛生的无数家庭。作为国内首部聚焦中小学生留学现状的电视剧,“低龄留学”因《小别离》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焦点,而我们现在也更应该正视这个话题——低龄留学。
家长说
如今在中国,留学已经呈现低龄化形势。根据2012年的数据统计,2012年出国读高中的人数比2010年将近翻了一倍,而且出国留学低龄热已经蔓延至小学生。这些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无论是家里“不缺钱”,还是经济条件一般的,他们共同的愿望无非就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喇叭菜:孩子成绩一般,不如先送出去,希望他镀一层金回来有个好前途。
@天天妈:我们夫妻两人都是普通公司的小职工,省吃俭用一个月也只能剩下几千元,而孩子出国一年的费用要二十多万。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咬咬牙坚持。
@灿灿芭比:在国内上学一样要花钱找关系,那不如把这个钱给孩子留学用,至少吃过点洋墨水啊。
@天边的豆角:孩子在哪学都是学,关键是孩子,我觉得没必要把孩子送到国外。
@大白兔的窝:家长们只想孩子的前途,却从没想过那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在异乡他国,那是一种怎样的处境。小小的心灵要承受都多大的压力呀!
@我爱我的家:具体情况还是看孩子吧,如果孩子将来有去国外学习发展的需求,那我们就支持。如果没有,那就在国内发展好了。
专家说
很多家长忽视了年龄偏低就出国留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利弊影响。尤其是对于年龄小、英语基础又较差的留学生,在远离家庭,孤身在外求学的环境中,容易在个人心理发展、道德与世界观的发展方面出现问题。在送孩子出国前,可先从以下方面考虑。
1.留学的地方是否有亲人
7-16岁是情感索取最巅峰的年龄。如果有父母其中一方(陪读爸爸/陪读妈妈)或者是亲人的陪伴,这样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少能有所弥补。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放下心头大石,觉得自己国外有很多熟人朋友,大可不必担心。但如果这些亲朋戚友不能做到像至亲一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对于孩子来说,与路人又有何异?
2.文化氛围是否反差很大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陌生的人和事物会产生或强或弱的恐惧排斥心理,如果父母不在身边,这种反应会更加明显。如果留学地有相同文化源、能沟通的华人或华裔,这对孩子的适应会有很好的帮助。
3.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及适应性是否够好
低龄留学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人而异。最了解孩子的,往往是父母。如果孩子特别敏感脆弱,易怒易悲,建议家长要三思,不然可能会让孩子在留学过程中留下心理阴影。
4.要与孩子沟通
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其实就是告知,并没有与孩子互动地去讨论问题。送孩子留学,毕竟最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人生生活,我们有必要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讨论,认真地听寻孩子的想法。这样其实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真的适合在低龄时段离开自己独立生活。
5.适应能力
出国留学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在孩子未出国之前就要有所积累。从一个孩子在小升初、初升高等最初的适应情况中,父母大致可以清楚了解你的孩子在全新的留学环境里能够走多远,你只需挖掘他们的潜力并加以合理引导就可以了。
6.语言能力
很多家长都是因为孩子在国内读书不好,或者考不上好的大学,才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的。但是,用母语学习都困难的孩子,用外语读书就会好吗?这一点值得怀疑。同时,打算出去的孩子自己也要有语言能力积累的意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管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语言的帮助,在国外必须用当地的语言与人交流,所以出国前一定要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7.自律能力
所谓自律能力,不是死读书,而是一种带得走的学习能力。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往往只是掌握了一套死记硬背考出好成绩的秘诀,而拥有自律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课外主动问问题,挑战书本,广泛阅读,懂得在教科书以外找答案。
8.规划能力
出国留学并不是终极目的,正如我们读书上学一样。这只是一把钥匙,让我们有机会去开启孩子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为了创造更高性价比的留学生活,我们的孩子还必须具有规划能力。
如果希望孩子能通过走出国门来开辟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就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出国时间,让孩子奠定了足够的基础之后,再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展开羽翼高飞,而家长只需要站在原地为他们祝福就好。
因为这场别离,是为了看到孩子们能破茧成蝶;为了将来,看到他们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