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芳源:不是我泡茶,而是茶泡我

2016-11-16王超琴

茶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茶友泡茶茶艺

本刊记者 王超琴

万芳源:不是我泡茶,而是茶泡我

本刊记者王超琴

万芳源的布置充满了“家常味”

“万芳源”,源于和,合于众,和合健康草木中。相较于其它茶馆而言,“万芳源”少了些铜臭味,多了些文人气。

“万芳源”门外没有招牌,更无任何标识。大多茶客是茶馆主人密晓华的友人,小部分是朋友的朋友,因此各行各业皆有,在口耳相传下,“万芳源”闻名于武汉茶界,颇有一种“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之感。我一进门,迎上来两条狗,黑色的是小黑,米黄色的是可乐,它们是密晓华的家人。抬起头,往屋里望去,一炷清香,一副“万”字,与凡尘俗世隔开,让人抛却喧嚣,洗尽万千铅华,一切归为平静。

拐个弯,豁然开朗,厅与厅之间用雕栏隔开,前、中、后三厅层次分明。

前厅呈方形,东边放置一张木桌以及一把雕花木椅:桌上,笔、墨、纸、砚、茶罐、小盆栽随意放置,繁杂中自有一番条理;椅背上搭着一件精致的茶服,茶服上挂着一串佛珠,为古色古香的布置带来一丝禅意。桌子的左手边是几个矮柜,矮柜上摆着山水照片,几面古风镜子,柜子正上方是一幅字,写着“禅意幽静”四个大字。

穿过前厅,来到中厅,相较于前者,后者更具特色。一张长约3米的桌子,纵穿整个中厅,桌的一头摆放着茶托,便于茶艺师泡茶奉茶,桌的中央几株茶花绽放,零星可见几盘零食,茶友到来,坐于两旁,聊天品茗,各得其所。桌子两侧贴墙放置几个柜子,上面摆放着茶叶、茶具,以及一些可人的小物件,那都是密晓华多年的收藏。

后厅设在阳台处,地方不大,三架古琴环绕,是学琴之处。茶艺师掀开覆盖在琴上的布,让阳光洒在弦上,伴随着秋日暖意,熠熠生辉。而厅与厅之间,各悬挂着一串风铃,清风袭来,轻纱起舞,风铃发出轻响,仿佛在弹奏茶之乐曲。

在中厅的正东位置有条长约2米的走廊,不宽,只容二人,左边是贴墙木柜,放置香料;右边是字画,悬挂在墙壁上,静候人观赏。走到尽头,正东与正南有两扇门,正东是卧室,正南是工作室与会客间。相较于中厅,这里的会客间呈L形,三张大小各异、风格不同的桌子分布于屋子的各角,如果说中厅是茶会聚集地,那么这里更适合茶友三三两两各得其所,自得极乐。

茶馆布置细腻中带着亲切,让人不禁放下周身戒备,让浮躁的心逐渐回归平静。而这一切,都是密晓华这些年来一点点布置出来的心血,作为茶馆的核心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

密晓华出生于书香世家,其曾祖父密昌墀,光绪十八年进士,素有“密青天”之称。也许是家学渊源,密晓华除了茶艺之外,在琴棋书画,甚至制香上都颇有造诣。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她自己制作的花茶,一共十几款,每一款都拥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荷(和)合清境”,短短四字不仅有对茶内容的描述,也有对茶境界的理解,两者结合,展现生活诗意。

和曾祖父一样,密晓华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将事情做到最好。有一次,武汉市图书馆社会科学讲坛邀请密晓华过去讲课,为了制作PPT以及准备相关的上课事宜,她和几个好友连夜准备,直到第二天早上清晨时才准备完成。其他人都已经精神涣散,甚至有人早已搭在椅子上入睡,只有密晓华不仅坚持到了最后,甚至在8点还能神采奕奕去讲课,这让一起熬夜的茶友钦佩不已。

茶馆的茶艺师和茶客因茶结缘

作为武汉茶界著名茶人,很多年轻人都以成为密晓华学生为荣。然而,在朋友甚至学生眼中,对她最深的印象却是朴实与亲切。“她不挑吃喝,哪怕是青菜、萝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她不在乎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对于她来说只要舒服得体就行。”对于很多茶馆熟客而言,这里是自己浮躁生活之余的一方静心之地,更是心灵的港湾。每次出差回来,他们都会带上些特产上茶馆来,“虽然不值钱,但多少是一份心意。”

然而,身为茶馆主的密晓华,却是一个不善经营,或者说不在乎经营的人,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直做着“亏本”买卖,还自得其乐的“乐天派”。比如开茶馆、布茶席,都是密晓华随性之至。有缘相逢,谈钱伤情,大多时候,茶友喝茶都是免费的,因此很多茶友早已将这当成了家,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来两次,否则就浑身不舒坦。再比如开办古琴班,学生交的钱都是请来的老师收的,她不仅“倒贴”了时间、精力,还有两个琴头。幸而这里不需房租,每月也就付个水电费,才使茶馆得以生存下去。对此,有几个茶馆常客提议,是否每人出个30元,至少可以交个茶费。然而密晓华拒绝了,对于她而言,建立这个茶馆本身就不是为了钱,最初目的不过是有个邀人喝茶的地方罢了,因此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圣地受到利益的侵蚀。“万芳源”集聚自己所有心血,只愿其中之人拥有“茶外看茶,香外听香,心中有诗,窗外即画”的境界。

“古有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密晓华,放下俗世,只为创建自己心中的‘桃源’。”密晓华爱茶,但是就像她自己说的,“不是我泡茶,而是茶泡我。”因为密晓华的茶,不是为了泡茶而泡茶,她想要的并非是眼前的这壶茶,更是来自琴棋书画、生活经历等的积累。而“万芳源”将所有的一切融为一体,最终成为密晓华的别有洞天。□

猜你喜欢

茶友泡茶茶艺
保温杯泡茶太久会让人中毒?
茶艺
上海:与一席茶悦然相对
鲸鱼”泡茶器等
Sim Sim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茶业新星——“冷泡茶”
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 茶,原来可以这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