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全球化背景下的英国茶文化(一)

2016-11-16刘昌明

茶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肯尼亚全球化茶文化

刘昌明

还原全球化背景下的英国茶文化(一)

刘昌明

从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把中国茶带入英国,到今天的三百多年里,英国人经历过为茶痴、为茶狂的历史,经历过从疯狂的殖民掠夺到全球化的茶叶贸易的历史,经历过贵族化茶文化到大众化茶文化的历史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后,人类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整个世界逐步成为“地球村”。在全球化进程快速演进的背景下,英国茶文化悄然转型,逐步演化为既具有浓郁的英国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色的英国茶文化。

一个不产茶的国家,借用一个舶来品开创了影响世界的下午茶生活方式,塑造了独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这不能不说是世界茶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英伦巡茶的14天行程,我们寻找着英国人从接触中国茶到今天全球化背景下英国茶文化演变的历程。

从中国茶到印度茶,再到以肯尼亚茶为主角的全球化茶叶进口贸易

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福建厦门设立代办处。1664年该公司在澳门设立专门为英国人购买中国茶叶的代理机构。168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英国政府正式取得茶叶贸易合法资格,开始垄断对中国的茶叶贸易。中国茶叶成为英国主要的东方贸易。1669年至1699年输入英国茶叶大约为6000磅。在这个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已超过瓷器和丝绸,约占中国总出口货物的90%。到1721年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突破100万磅,1772年突破3000万磅。1838年-1842年间平均每年4235.03万磅。到鸦片战争后的20年里,中英茶叶交易加速发展,1844年中国茶叶输英7047.65万磅至1860年上升为12138.81万磅。有些学者把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称为华茶出口的黄金时期。1885年以后,中国茶出口英国开始直线下降,至1892年仅为30万担。中国茶在英国的200多年的高贵至尊地位从此成为英国茶叶市场的配角。这个时期中国茶主要用于与印度茶掺合,以便利用其低价来扯低印度茶的价格,同时利用中国茶的清淡气味来减轻印度茶的强烈气味。

随着中国茶衰落,代之而起的是英国殖民地印度茶、锡兰茶的迅速崛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通过对印度、锡兰的殖民统治,殖民掠夺,一直致力于在这些地区种植茶叶,他们通过培植植物猎人在中国偷猎茶苗、茶籽和中国茶工匠、中国茶工艺到印度,经反复实验,1834年终于培育出了自己的殖民地茶。随即,英国开启了在殖民地大规模的茶种植。1836年,出口英国的印度茶达到152万磅,1870年达到1314.8万磅,1875年突破2000万磅大关,仅隔两年的1877年达到3000万磅,1880年又超过4000万磅,1882年突破5000万磅,1883年超过6000万磅。到了1886年高达7685.5万磅。印度茶开始代替中国茶占据英国茶叶市场而成为英国茶叶进口的主角。在这个时期,锡兰茶也迅速崛起,于1867年成为产茶国,1877年输入英国1800磅,逐步成为占据英国茶叶市场的另一个主角。

英伦巡茶组在茶企品鉴茶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统治逐步衰落。印度于1947年独立,斯里兰卡于1948年独立。这些位列世界前列的产茶国的纷纷独立,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英国茶叶进口逐渐演变为以肯尼亚茶叶为主角的全球化茶叶国际进口贸易。肯尼亚作为20世纪新兴的茶叶生产国后来居上,1927年肯尼亚开始向英国出口少量茶叶,随着肯尼亚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质量稳定,价格便宜的肯尼亚红茶开始赢得广大英国消费者青睐,逐渐超过印度、斯里兰卡等国,成为英国主要的茶叶供应国。二十世纪中叶,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英国茶叶进口几乎遍及全世界所有茶叶生产国,但肯尼亚茶叶占据了整个英国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仅以2001年为例,英国茶叶进口肯尼亚占52%,印度占17%,印度尼西亚占9.6%,马拉维占7.2%,斯里兰卡占4.6%,中国仅占3.6%。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今天英国茶叶进口贸易已成为以肯尼亚茶叶为主角的全球化进口贸易。之所以说英国今天的茶叶进口贸易是全球化的,因为他的茶叶来自全世界所有产茶国。之所说英国今天的茶叶进口贸易又是以肯尼亚茶叶为主角的,因为肯尼亚茶叶在英国茶叶进口中的份额实实在在超过全世界所有产茶国进入英国市场的总和。

我们英伦巡茶的14天的活动中,所去过的伦敦所有茶叶店无不被茶叶店那种全球化氛围所感染,所有茶店的货架上都摆放着数十个国家的茶品。在川宁的一个像胡同走廊式的不足50m2的茶叶店里,就有50多个国家100多个品牌的茶叶,不过肯尼亚的茶是这里的主角。

从再加工内销到殖民地供给生产再到全球化的茶叶出口生产的茶产业

英国不产茶,但是他们在进口中国茶的初期,为了把中国茶调制出一种新的口味、一种适合英国人的口味,就开始了对中国茶叶的再加工生产,进而把这种茶叶再加工逐步发展为庞大的茶产业。

最早把中国茶进行加工拼配的是川宁公司。川宁公司创建于1706年,他们最早对中国茶进行再加工拼配,通过专业调茶师把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调配出让英国人喜欢的全新口味。这个时期以川宁为代表的茶叶加工拼配的成品茶主要为英国人提供,是英国人的再加工内销。

4月13日,我们参观了至今耸立于莱茵河边的一排排墙壁已斑驳陆离的街区。简女士告诉我们,这些楼房就是当年的茶叶仓库和茶叶加工拼配车间。当年英国人把茶叶从中国运回伦敦后,英国茶商把茶叶储藏在这里,并在这里加工拼配,然后再从这里运往英国各地。

随着茶叶一步步成为英国人获取暴利的重要商品,英国在中国的进口茶叶巨增,茶叶再加工拼配开始成为英国独特的一大产业,拼配茶开始向殖民地国家倾销,英国开始由单纯的茶叶进口国,逐步成为茶叶转销出口国、再加工出口国。1773年,英国北美殖民地发生的“波斯顿倾茶事件”,导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就是对英国这个时期茶叶转销殖民地国家的历史印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演变,今天的英国已发展成为全球化的茶叶出口生产大国。产生了立顿、塔特利、川宁等享誉全球的茶叶企业。

4月18日上午,考察交流团来到伦敦附近的塔特利公司考察交流。塔特利公司创建于1837年,他们以生产适应世界每个人口感的茶叶为企业使命,经过一百多年几代人的奋斗,已发展成为加工厂遍布几十个国家,茶叶销往近百个国家的世界第二大茶叶企业。拼配师马克先生告诉我们,塔特利公司每年派出大量的茶叶专家、拼配师、植物学家行走在世界的草木之间,行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采集研究全世界各种口感、品质和价格的茶叶,采集世界各地能够与茶拼配的花草。马克先生说,在他们这里有465种花草植物,茶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在他们手中凭借在长年实践中练就的识别各种花草的特别感觉和拼配技艺,把茶与茶,茶与多种花草的巧妙拼配,调制出在世界各地市场行销的各种香型、各种口感的茶叶。马克先生还引领我们来到他的拼配演示室,亲手为我们献上了十二碗他拼配冲泡的茶汤。我们按照他的演示排队逐个对这十二碗茶汤进行了品鉴,体验了一番十二种不同香型茶的特别享受。

在我们此行考察的茶叶企业中,川宁公司是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企业。1706年托马斯·川宁在伦敦斯特兰德大街上买下了一家名叫“汤姆咖啡屋”的咖啡店。并从这里开始创建川宁这个品牌。历史上的川宁公司创造过许许多多的英国茶文化史的辉煌。1784年英国历史上的茶叶减税,就是第三代理查德·川宁向政府提交降低茶叶税申请获得当时的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同意而得以实现的。这次减税,茶叶价格开始大大下降,从此茶叶从贵族走向平民,改写了英国茶文化的历史。1837年,在维多利亚时代,川宁家族的茶叶得到了王室御用的许可。如今的川宁早已成为闻名世界的茶叶品牌,每年茶叶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

4月19日,我们在川宁公司伦敦的一个旗舰店进行了一个上午的参观交流,旗舰店位于伦敦市中心,店面不算华丽,走进店门,一个约6米宽30米长的类似走廊的屋子,两边密密的排放着装满茶叶盒的柜架。店内顾客络绎不绝。女经理向我们滔滔不绝地介绍了川宁公司的辉煌历史和现在的生产经营情况,她指着店堂两边的茶叶柜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店虽然很小,但里面装着全世界几十年国家的茶叶和我们川宁公司将这些茶叶拼配加工后的新茶品,比如像格雷伯爵、大吉岭红茶等全世界响亮的品牌。女主人一边介绍一边给我们冲泡了几杯大吉岭红茶让我们品鉴。女经理告诉我们,川宁公司一直是中国人的朋友,历史上的川宁公司最早引进英国的茶叶就是中国的武夷山茶,到现在川宁仍保持着与武夷茶的联系,每年都要进口一批武夷茶。听完女经理的介绍,我们在一排货柜里找到了正山小种。从这个旗舰店,我们能够看到川宁公司全球化茶叶生产的宏大规模。

立顿更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世界茶叶品牌,立顿公司成立于1890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已成为年销量230亿元人民币的、占领80%的世界茶业袋装茶市场的世界茶业巨无霸,成为代表着世界茶业形象的世界冠军。

立顿、塔特利、川宁这三大公司既代着英国茶业的昨天,又代表着英国茶业的今天,他们既是英国茶业昨天历史的亲历者,又是英国茶业今天辉煌的创造者。他们今天的辉煌正是英国茶业全球化出口生产的辉煌。在这些公司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国际化,什么是全球化。在他们这里,茶叶早已没有国籍的约束,没有种族的藩蓠,没有语言的屏障,也没有不同文化的羁绊。茶就是这个地球村的共同符号。□

猜你喜欢

肯尼亚全球化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茶文化的“办案经”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大选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