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安著名茶亭逸闻

2016-11-16顾彭荣

茶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茶亭永丰茶会

顾彭荣

临安著名茶亭逸闻

顾彭荣

古时临安的三条交通要道杭徽古道、百丈岭古道以及淳昌古道上,建有众多茶亭,其历久行善,惠风泽民,人文史迹,遐迩与闻,逸闻趣事,精彩纷呈。

杭徽古道茶亭

杭徽古道东起杭州,经临安、於潜二县,过芦岭关(铺),昌化县前铺、下营铺、堪村铺,经林川渡,越三跳岭,再过无他渡至株柳村、冷水铺,出昱岭关入安徽省歙县。据我国唐代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载,唐时已是浙皖间商旅大道,宋时沿路设置馆驿、茶亭。

上:於潜光明村磨石岭凉亭

下:昌化白果村还金亭

另有一条也称徽杭古道,自安徽绩溪县伏岭镇至临安清凉峰镇马啸,全长20公里。古道翻山越岭,穿村过镇,一路的村口大多设有茶亭,为行路之人歇脚解渴之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公路,凉亭大多废圮。

杭徽古道上主要茶亭有:

车盘岭茶亭

位于清凉峰镇白果村车盘岭古道上,东西走向。长约20米,宽4-5米,高5米。亭顶呈拱形,装饰精美图案。亭内青石铺地,整洁清凉,木椅石凳,供路人歇脚小憩。凉亭南门通向玄帝庙。该庙坐南朝北,占地约300平方米,中间长方形天井隔成前后两厅。庙宇左边建有几间楼房,供和尚和护庙人食宿。茶亭、庙宇有村里划拨的土地、山林等资产,其收入供日常开销。守庙者终年辛勤劳作,烧香敬佛,守护凉亭庙宇,为礼佛朝香者和旅客提供食宿、茶水等。

元善茶亭

古时驿道设铺,一般十里为一铺。民国13年(1924)《昌化县志》载:昌化县从芦岭第一铺起,铺桥铺为昌化向西的第七个铺,今位于清凉峰镇白果村岭下自然村孤门东首300米处。有元善茶亭,由乡绅陈善集众修建。亭联云:“茶可清心,止渴不需梅作望;亭堪蔽日,纳凉何待竹生凉。”

清宣统三年(1911),举行每十二年一次的拔贡考试,昌化全县仅录取二人。岭下村陈善(又名陈来生)应试得中,家立匾额曰“明德有后”。陈善行善乡里,邀集村人创建义冢塔,为过往遇难的外乡人收尸埋骨;在铺桥头兴建元善茶亭,供路人歇脚解渴。陈善家有山核桃林,收入颇丰。他将山核桃收入之大部用来添置茶具、茶叶。其子任桐庐县督学(即今之教育局长),陈善和陈德生二位老人前往於潜、分水、桐庐等地募捐,所得之款均用于茶亭开销。当时还建有茶会,每年暑天由茶会贴补茶叶和柴火费,雇人专事烧茶供应。烧茶者还可兼卖糖果糕点之类,一则方便行人,二则赚点收入补贴家用。农忙季节,除过往客人,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也到此亭歇力喝水。茶亭一横二间。其中一间前设茶座,后设厨房,另一间为住房,供烧茶者住宿,旁有附房。茶亭的西首是一社殿,一统间,供奉土地神(社神),联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旧时逢年过节,村人必到社殿参拜,祈求来年五谷丰登。20世纪70年代社殿由财税部门出售给农户,拆建成民房。

还金亭

位于清凉峰镇白果村乾山自然村。民国13年(1924)《昌化县志》载:“王之臣,字仰峰,邑庠生,家贫素以狷介闻。偶憩于亭,旁遗一囊,拾而启之,兼金三百也。之臣候于亭者三日,忽一人张皇而至,叩之,即遗金者,诘其数,悉与所拾符,乃取囊归之。客欲以半为酬,固却之不受。”多年后,书生显爵高位,然仰峰老人已故世。为永记老人大恩大德,他请能工巧匠在横溪桥边建造“还金亭”,占地200多平方米,题额“留金著身”,亭柱楹联为“还金德高,芳名留百世;建亭义重,古迹永长存”。旧时亭旁有轿行、肉店,有供歇力的长条凳,夏天则施茶水。1982年,昌化顺溪乡乾山村(今属清凉峰镇白果村)王氏后代翻检家谱,证实明代王氏前辈王仰峰与还金亭的真实故事。

20世纪50年代末开通白果至石瑞的白石公路时,该亭被拆除。后人在原地建一座小神庙,10余平方米,仍将原来的记事石碑镶于砖壁中,由今人书一对联:“还金德高,芳名不灭;建亭义重,古迹长存。”2007年6月,由临安市文物馆和大明山旅游公司筹资在原址建还金亭小公园,将遗存石碑整理成碑林。重建还金亭,由今人撰联云:“候主还金钦美德,置亭布景仰高峰。”将之作为中小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基地。

永丰亭

清凉峰镇杨溪村义干自然村有陈孝子祠。明代中叶敕封该村十九世祖陈斗龙寻母救母事迹而为“孝子”,陈氏后裔建陈孝子祠,屡有毁建。明代陈灼断然决定独自复建陈孝子祠,积德为本,行善为乐,沿杭徽古道修造凉亭、厕所,十里一亭,五里一厕,亭子统名“永丰”。从杭州出发至安徽,途经余杭、临安、於潜、昌化等县,路多坎坷,寒冬溽暑,尤多艰难。建茶亭后,行人称便。

许多来往旅人在茶亭流行印记

昌化昱岭关村冷水亭

临安集贤村幽谷亭

清凉峰镇玉屏村在原永丰茶亭旧址发掘出永丰茶会石碑。1923年立碑,碑体完整,字迹清晰,实属珍贵文物。《永丰茶会·永丰茶亭缘起》石碑记述:“里之大树下有永丰亭。是亭也,为皖浙通衢,行旅者络绎不绝。时当炎暑,赤日熏蒸,施茶水以解渴烦,诚善举也。”

永丰茶亭建在皖浙通衢之上,成为旅人必经之处。茶亭内北侧有一高台,立有关云长像,右周仓,左关平,彩绘木雕,栩栩如生。佛像上悬“超群绝伦”、“大丈夫”“德泽无疆”等匾额。两侧立柱上留有“磐响罗成川缅想孤魂依剑阁,庙崇荫大树别开胜境作桃园”的楹联。神像前置长条桌,放置大茶缸、茶碗。茶亭东头一侧有柴灶,用以烧水。南侧窗下屋柱间以长条木凳相连,供路人歇息。

茶亭重修后,由茶会负责添置茶壶、茶缸、茶碗、茶叶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茶会田租户负责为路人免费供应茶水。

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茶会田分给贫雇农种植,永丰茶亭因此而失去经济来源。但是当地民众认定烧茶送水是积德为善,争相义务烧茶。后来商定,利用原有设施,由村民轮流挨值,自备柴禾、茶叶,不计报酬。直至1958年实行公社化“吃大锅饭”,又遇60年代初的自然灾害,永丰茶亭免费供茶之举终于不继。“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关帝庙中神像被砸,匾额亦付之一炬,永丰茶亭徒存四壁。

2012年后,玉屏村恢复茶亭,将《永丰茶会·永丰茶亭缘起》碑文立于亭前,为徽杭古道旅游精品线建设增添文化内涵。

五圣桥亭

位于清凉峰镇颊口、杨溪义干村交界处,跨昌西溪,扼杭徽古道要冲。相传古时有一位安徽富商捐银建桥。明万历十六(1588)桥复建成,改名灭渡桥,勒石纪念。桥头有五圣亭、五圣庙,故也称五圣桥。义干村民多行善事,炎夏来临,轮流烧茶,免费供应,受人赞佩。公路建成,古桥犹存,五圣桥亭修缮一新。

湖门茶亭

位于清凉峰镇湖门村湖门岭上,业经几番修葺,至今尚存。

路口茶亭

位于清凉峰镇大鹄村,清光绪年间(1875-1908)建造。茶亭依溪而建,砖木结构,形似廊亭,一侧有美人靠。茶亭尚存,但亭中茶灶已被拆除。原有茶灶半人多高,灶边放一张桌子,长2米,桌上放一个茶钵头、几只茶碗,有专人负责添柴、烧水、沏茶,路人也可自己取用,一应费用均由村里茶会或村民共同承担。茶亭管理人员或是村人轮班,或是雇村中最困难的孤寡之人,给些周济。

另有清凉峰寺院寺僧植茶建亭的史载,一并录于此备考:据民国13年(1924)《昌化县志·艺文》《岩龙洞记》:“南宋乾道元年(1165),余姓禅师僻居此洞半截(50年),怡然,不惊不怖,岂非祖师默佑,而有夙缘感召耶?曾领袖众僧建路亭数椽,创茶田数亩。兹洞属余(即余姓禅师)业,卜筑煮茗,永为常往过客供奉解渴。”当时茶亭正是为上山拜佛之人因路远、人疲、口渴而建。寺僧勤奋节俭,自身住山洞,而节省的钱奉献于建路亭茶亭,或修路铺桥,行善积德。这段珍贵文字是古代路亭、茶亭施茶的真实写照。

百丈岭古道茶亭

百丈岭古道起自昌化龙岗镇新溪坑,向北经杨树下、毛山脚、双石边,登百丈岭(1334米),至马啸坞口,过纤岭桥,翻纤岭(1014米),至岛石镇新桥村新桥头,经柳岭坞口,翻柳岭(730米),过下塔至岛石坞止,全长约30公里,路面宽约0.3-0.5米,以不规则块石铺成。因经行百丈岭,故名百丈岭古道。谚云:“百丈岭高高,纤岭迢迢,不带冷饭,性命难保。”百丈岭古道是昌化以北岛石地区与龙岗地区相互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徽商的另一经行之道。清同治十一年(1872),新溪人许樛曾捐募修缮。1953年,昌化县政府拨款修缮百丈岭上的高庵与部分破损路面。1962年,临安县政府拨款修缮马啸坞口与百丈岭的两座路亭。1965年龙岛公路全线通车后,百丈岭古道交通功能渐失。今为徒步旅游重要线路。古道至今尚存茅山茶亭、高庵茶亭等古建筑。

高庵茶亭

从龙岗镇双石村往百丈岭方向十余里,有旧《昌化县志》上记载的高庵,石头垒筑。高庵,海拔千余米,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古道,其建筑隔道分成南北两部分,南为两座主房,附庵堂,北为一座茶亭,共占地近200平方米。庵堂之墙全部用大小石头砌成,厚达余尺,堂内设有神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村民居住,受周边乡民接济,居住者乐善好施,招待过往行旅,不收报酬。现高庵、庵亭尚存。

马啸坞口茶亭

位于龙岗镇太平村狮溪自然村,原名马啸坞口。路旁挖山洞,以块石垒成拱形,上覆泥土。山洞长近5米,宽近4米,内设石凳三条,路人可歇息喝茶。

淳昌古道茶亭

湍口镇湍源村境内淳(淳安)昌(昌化)古道茶亭从北至南有:乌狮桥、塘坞口、上方家、沈岭坞、半沈岭五处;从寺坞口往洪岭的岔道是寺岭,寺岭上有上、中、下三处茶亭。随着出行方式改变,上述茶亭先后倒塌,现只剩下沈岭坞茶亭。

修桥、铺路、建亭、施茶是中国历朝历代以来临安民间的一大善举,一种美德,因此而印证古代临安农业发展、商贸繁荣、社会文明、民风淳朴。岁月悠悠,南来北往的无数旅人,曾在茶亭留下过生命旅途中的印记和动人故事,以教示后人。随着现代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千百年来茶亭原本的功能,而今几乎消失殆尽,只成为历史遗存和旧时生活方式的见证。然而,自古以来先民乐善好施之美德和慈善之举,仍然深刻影响当今临安社会,新时期的慈善之举,正以新的形式注入新的内容,光前裕后,继续延伸。□

猜你喜欢

茶亭永丰茶会
茶亭品妙联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2021春·老茶缘钱塘茶会
——20次钱塘茶会回顾
吾野茶亭
茶亭
“茶会”九问九答
偏离的茶味
如何办好一场茶会
190多位老人与一座40年的茶亭
国瓷永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