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茶如何“出山”

2016-11-16谢燕青

茶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毛尖茶毛尖都匀

本刊记者 谢燕青 文/摄

黔茶如何“出山”

本刊记者谢燕青文/摄

2015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达690万亩,连续三年居中国第一,全年茶叶产量22.4万吨,茶产业总产值214.8亿元,综合产值404.9亿元。近700万亩的茶海,让贵州的茶园面积一度成为其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标志之一。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虽然茶园面积一直位列全国前列,但茶产业的相对落后,也一直制约着贵州向“茶业强省”发展。贵州省一直在谋求茶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整合资源,注重产量提升,加快推进标准茶园建设,把面积做成产量,把产量做成产值,把产值做成效益全面推进茶产业提升转型。那么,究竟该如何转型升级,助力“黔茶出山”?

9月底,2016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在都匀召开,其规模和影响之大,超出了许多茶人的想象。在2016“兴文强茶”联盟年会上,来自贵州的知名茶企代表及“兴文强茶”联盟成员单位从实践经验和技术层面出发,为黔茶发展献言献策。

★品牌

品牌,是消费者接触茶叶时最直观的印象。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中提出,要以品牌和标准立茶,构造全球品牌、国家品牌、公共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等既衔接又独特的品牌结构体系;构建大而强、小而美的多元差异性构成的品牌体系;创新品牌营销文化。

在都匀市参加活动期间,我在多处见到关于都匀毛尖茶的宣传广告,“都匀毛尖”正在成为当地老百姓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名词。“都匀毛尖,香满人间,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黔南州委副书记吴胜华在介绍黔南州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情况时说道。“塑品牌”正在慢慢成为黔茶发展的新方向。

“以前我们卖都匀毛尖茶,告诉消费者这是十大名茶之一,他们不相信,觉得没听说过这个茶,是不是在欺骗他们。”黔南州贵天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勇辉说起最开始卖都匀毛尖的遭遇,“都匀毛尖在消费者心目中认知度太低。”这个经历也让潘勇辉下定决心,要做强、做优、做大都匀毛尖茶。“贵天下”在发展之初,就从扩大品牌知名度入手,实现360度无空隙传播。同时,“贵天下”借力使力,借贵州茅台的影响力,在品牌宣传上,提出缔造茶中茅台的概念。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推出三个系列的产品,覆盖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形成做势、做利、做量,分别实现拉高品牌高度、实现利润和满足规模成长的不同目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提出走地缘茶品牌发展战略,即“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发展战略。地缘茶战略首先是区域公用品牌的选择与确定,都匀毛尖作为区域公用品牌,要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同时可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都匀毛尖茶作为“原料”,开发都匀毛尖茶饮料、菜等产品。其次要进行品牌差异化核心价值的挖掘,大力宣传品牌价值。

在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都匀毛尖茶以23.54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全国第12位。鲁成银建议发挥黔南州的资源优势(都匀毛尖、自然、人文等)、优化资源配置,以都匀毛尖茶为区域公用品牌,走“产品、产业、区域经济”三轮驱动发展之路。力争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前十。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指出,实施品牌战略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剂强心剂,做好都匀茶产业,需要深入挖掘都匀毛尖茶品牌特色与亮点,尊重品牌,规范品牌,创新品牌,营销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黔南特色的富有竞争力、话语权的茶品牌体系之路。他提议都匀毛尖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品牌馆,助力都匀毛尖品牌化发展。

★科技

科技支撑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王岳飞指出中国茶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目前茶产业发展面临茶叶生产成本日益上升与均价逐步滑落,茶叶产量增长与市场消费增长不同步,茶叶科技贡献率有待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王岳飞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议重点支持茶叶省力化生产技术和茶叶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增加科技投入,增强科技竞争力。他认为,深加工是实现中国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大力发展深加工。同时要实现品种和种植模式的创新,如叶果两用等。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宁孜勤认为,虽然中国是茶产业大国,但无论从经济规模上还是从全产业产值效益上,尤其是从茶农实际收益上来看,都不能算是农业支柱产业。其提出“全价利用,跨界开发”(以资源为本,对内进行全价挖掘利用,对外进行跨界产品开发,是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商贸营销整合、生态环境兼顾、政产学研机制匡扶的产业优化发展形态与行为总和。——张士康《中国产业优化发展路径》)是中国茶产业的最佳出路。通过提供解决实现茶资源的具体方式,目的是通过挖掘内涵价值和增加价值实现途径并拉长价值链,来进行价值变现。

★生态

随着茶产业不断深入发展,“生态”正在成为绿色产业的标志之一。生态茶园的建设,生态优势的概念……通过不断发展,我们不断延伸和丰富“生态”的定义。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从“什么是生态茶园”、“如何建设生态茶园”、“生态茶园发展路径”三方面来解读大力推进茶园生态化建设工程的意义。他指出,生态茶园有“五有”:有林木、果树、花、草、水;建设过程中要“五科学”: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色板的使用要选好时间(不要好坏通杀),除草(不要斩草除根),灌溉、制肥。

宁孜勤提出“核心竞争力+生态竞争力”是中国茶产业的最佳经营模式。对于茶企来说,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很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跨界领域,必须时刻准备进入陌生领域,应对跨界者的挑战。这就是“生态竞争”。宁孜勤在发言中指出,“生态优势”概念中的“生态”是指具有异质性的企业,个人在相互依赖和互惠的基础上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价值循环系统。企业的优势不仅仅来源于内部价值链活动的优化和资源能力的累积,还来源于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就是企业组合商业生态圈元素,协调、优化生态圈内伙伴关系的能力。生态圈的结构灵活,可以迅速吸纳和组织新生的资源,使整个系统的优势不断迭代更新,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宁孜勤表示,“核心竞争力+生态竞争力”的模式,其价值在于,第一,为茶企提供了在传统的行业结构、竞争地位之外的价值来源;第二,有利于促进现有茶产业的结构优化,巩固传统的经济来源。

★文化

“茶和茶文化要真正成为民生产业、绿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就要以文化为魂,人才为核,营销为重,科技为梯,丰富文化链,拓展科技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致力茶资源的综合研发和利用,以茶产品的多样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周国富在发言中强调,“深入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大力推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充分发掘茶和茶文化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茶文化是茶经济的深层次推动力。吴晓力提出进一步提高茶文化重视度,助推茶产业的发展。在日趋白热化的产业市场竞争中,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软实力”,是典型的文化商品,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以茶为媒,把茶文化打造成一个有吸引力的软实力,将有效提升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做强、做大茶产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吴晓力指出,文化创意是继信息产业经济后,新一波的无形经济动力,要重视文创思维。同时,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G20期间接待了多国领导夫人,她们在品尝中国茶之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有不少消费者提出要品尝夫人们喝过的茶,中国茶叶博物馆因此推出“夫人茶”,深受欢迎。这是文化元素转化为茶叶消费的实例之一。

茶文化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与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深挖本地文化内涵,以弘扬茶文化为支点,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以发展生态茶叶园为平台,不断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都匀毛尖美誉度,以茶文化带动相关产业,让茶文化与茶消费相结合,发挥茶文化的最大优势,促进产业发展。最后,吴晓力建议在茶文化具体推广过程中,突出都匀本地茶的特色服务,巧妙增加亮点,细心设计互动,彰显区域内在景、人、茶、艺、境、情六个方面茶产业的感染力。

★电商

在自由提问环节,很多人对“如何卖茶”这一实际问题充满困惑,频频发问。茶叶如何通过“卖”这一方式,转化成经济利益,是驱动茶产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针对目前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痛点,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传成认为需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提升黔南州茶的影响力,将黔南州茶卖到全国;如何尽快让消费者接受并喜欢黔南州茶。二是如何进一步打响都匀毛尖茶的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三是如何拉长茶产业链,促进黔南州茶产业深耕。四是如何拥抱“互联网+”,创新交易模式,促进传统茶产业发展。五是如何提升茶产业基础设施。

为此,他提出助推黔南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路和路径,首先要了解消费者需求特点和区域分布,有针对性进行布局和宣传;其次要与消费者直接互动,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根据获得信息,传递反馈给生产者,对茶产品进行改正和提升,生产消费者真正喜欢的产 品;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创新平台,借助平台聚合功能,插上金融和电商翅膀,推动黔南州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毛尖茶毛尖都匀
都匀毛尖绿茶与红茶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那一刻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刘文新:一辈子 只做信阳毛尖
品山品水品毛尖 信阳茶艺纵古今
毛尖茶韵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