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叶学会: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艺赛事

2016-11-16李婉玲

茶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国赛茶席技术规程

本刊记者 李婉玲

中国茶叶学会: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艺赛事

本刊记者李婉玲

知足常乐,这是经常用来形容茶人的一种状态。但在爱茶人身上,又总是知足知不足。

作为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智修指导了不少茶艺师学生,策划组织了三届国家级的茶艺比赛。

如果像短期的艺考、公务员培训,学生和老师的缘分可能就此画上句号。但是周智修却见证了一批批茶人的“回流”。

“他们参加完国赛,取得了高级证书,有的是技师证书或高级技师证书,但部分选手又回归课堂学习。许多在国赛中取得不俗成绩的学生,反而更加谦虚,继续孜孜研学。”

周智修对此深有感慨。“学的越多,越觉得不够,包括我自己在内。”

关注度日渐高涨

自2006年以来,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成功举办了三届国家级茶艺职业技能大赛,以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茶艺人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作为三届国赛的主要策划与组织者,周智修见证了赛事的壮大成熟。

“2006年我们开始筹划第一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那时我们还要苦口婆心地动员,有14个省份积极参赛。到了2013年第二届国赛,形势喜人,各省积极备赛,有22个省参赛。”

十年后,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在贵阳盛大开幕,这时的国赛已经要控制名额。整个赛事吸引了26个省市,约15万选手参加预赛与选拔赛。经过各省、市、区层层选拔,再三培训,最后268位选手代表各省区参加贵阳的总决赛。不少省份的行业与政府分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参赛。

在歌唱比赛,真人秀日渐式微的情况下,茶艺比赛越发引人关注,周智修很是欣慰。茶艺比赛的火红也见证了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每次中国茶叶学会茶艺培训班开班,总是能吸引一批茶行业外的人员。而40%的学员只因为纯粹喜欢茶,不汲汲于一纸证书。就在9月举办的国家技能大赛期间,不少行业外的爱茶人不远千里奔赴贵阳观摩学习。

不断完善的大赛

然而茶艺比赛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的。三届大赛属公益活动,赛事的开展仍需要很大部分的经费,没有经费,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学会工作人员便硬着头皮义务劳动。除了经费问题,茶艺比赛的技术规程如何确立?考什么内容?考试的重点是什么?都是困扰周智修等人的难题。

“我们当时只能查找资料,组织相关茶叶科技、茶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最后制定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如规定理论20%,操作80%,操作内容涵盖规定茶艺和自创茶艺等。

这些年,茶艺快速复兴与发展。但越来越注重形式,画面很美,出来的茶汤却不敢恭维。茶艺应回归茶叶本质,用真心,泡好一杯茶汤,成为周智修和大多数专家的一致共识。

2016年3月,“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研讨会”在浙江省松阳县举行。张定、周智修、蔡荣章、于良子、尹智君、关剑平、丁以寿、叶汉钟、孙云等17位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北京、贵州、湖北、河南、辽宁、江苏等13个分赛区的43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就茶汤质量、自创茶艺、规定茶艺、茶席设计四个模块的技术规程起草作了详细说明。

茶艺首先是技能,技能的落脚点是茶汤,为引导茶艺走向良性发展,第三届国赛首次将茶汤质量比拼列入国赛。周智修希望通过这一届的坚持,有效提升茶汤质量水平。

而正是这样的引导,周智修在今年的省级茶艺比赛中,品尝到一杯杯色香味俱佳的茶汤。“我当时就想把这杯汤全部喝下去,味觉疲劳顿时消解了,她们这杯茶汤我永远不会忘记。”浙江省省赛第一名的茶汤,江西省一位四五十岁的选手奉上来的茶汤,鲜醇爽品,口感温度适宜。让周智修记忆犹新。

完美的茶汤与情思艺术结合在她看来,就是最理想中的茶艺。

赛场就是茶文化的大观园

除了茶汤质量有提升,茶艺比赛中文本解说词更富思想性。“不是年轻人拒绝了茶,而是茶拒绝了年轻人。”团体赛节目《贵州茶香》抒发当下年轻人对喝茶的困惑。茶席设计赛里,《苗家大碗茶》《草原新茶道》等等茶席,地域特色尽显,使一方茶空间美得丰富。茶艺比赛越来越具有包容性,男性选手越来越多,选手也不再只是颜值担当的年轻茶艺师,本次竞赛年龄最大的选手55岁。

“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茶席设计作品《纺车的故事》

赛场是检验选手的大舞台。而个人与个人的差异底蕴由同样的一套动作的美感度、茶汤的品味体现出来,可见很多时候底蕴深浅都是显性可观的。“但比赛的结果倒不是最重要的,内心的成熟更加关键,比任何奖励还重要。”周智修说。

也正是如此,国赛之后,越来越多的选手回到茶艺课堂继续学习。

除了强调科学、文化、艺术等实而又实的学习。周智修认为一个茶艺师还要有茶德。

“学员也要将所学知识与人分享,最好能走入社区,走进学校。

因为做的是公益事业,周智修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政府、企事业单位能关注茶艺比赛。而严谨、权威、公证的比赛,同时会选拔出一批批优秀的习茶人和茶艺作品。在未来,这些作品或许能如一出出话剧,一首首经典曲目巡回演示,渗透茶界,继而走出茶界,走向社会。□

猜你喜欢

国赛茶席技术规程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茶席设计的研究综述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国赛”十年:将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国赛”背景下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从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反思教学方法改进
简述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
聚焦国赛,看汽车行业人才培养
择一处创意的茶席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