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2016-11-16□文/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通识学院课程

□文/杨 蕾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文/杨 蕾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工业4.0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新的趋势。本文结合美国大学实例,阐述工业4.0时代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趋势,以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工业4.0;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美国高等教育

原标题:工业4.0时代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趋势探索

收录日期:2016年9月18日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使人类步入工业4.0时代。在工业4.0时代,出现了以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的新的生产模式,产业形态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高等教育作为前沿的引领者,呈现出综合化、特色化、实践化、国际化、开放化、基础化、可量化、制度化等趋势。

一、综合化

工业4.0的演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要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身怀社会责任感,还要有扎实的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与其相适应。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将逐步趋向于各个专业的彼此渗透贯穿、单一学科向跨学科转换进行教学与研究。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引领着全球的教学改革方向,进入工业4.0时代,美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模式由最初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专业化模式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转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随着工业4.0的演进,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现代科学发展逐渐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同一学科群之间、不同学科群之间彼此渗透,互相影响。高等教育综合化也为各种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耶鲁大学校长理列文指出,耶鲁大学的院系不是孤立的,他鼓励学院、系和专业之间加强紧密联系,互相给予支持。在学院和系之间的交叉点配置资源经常能够使得跨学院、跨系的教师聘任和项目产生额外的更多利益。

表1 美国高校学生学习成果量化评估表

二、特色化

目前,美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深刻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不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注重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据资料显示,从1980年末到2000年中期,教学方法开始由大规模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向小组学习、反思合作、自我评估等多种学习形式综合模式转变;学生自我评估形式的采用率从1989年的10%上升到2014年的28%,针对学生的特点开设特色课程的比例从1989年的8.5%上升到2014年的26.3%。据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在课程中使用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法的教师比例高达82.8%,采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比例分别上升到45.5%和60.7%,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改革背景下,更多的美国高校开始培育和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部分学校也设有专门的特色学院,如耶鲁大学的戏剧学院、哈佛大学的政府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化工学院等。虽然特色学院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大部分其学科优势明显,所以往往是世界范围内的学科领域的权威,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

三、实践化

英国学者特拉弗斯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美国的高等教育十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时刻保持所设专业、课程和所培养学生和社会密切联系。在设置专业方面,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注重人文社科知识和理工科技相互渗透,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规模上,由大班教学逐步向小班授课转变。在教育理念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上,“翻转课堂”、“圆桌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学习中来。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还有一些具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高校,例如面向各州工业生产的侧重科技教育的州立大学,直接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农学院,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社区学院,这些类型的高校本身学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就凸显实践性。

四、国际化

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生学习区域的跨国展开、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校区的跨国际设立、教学技术的国际化。一是学生学习区域的跨国展开。如在全球范围内招收国际生到美国攻读学位、留学访学;或者外派美国的学生到海外学习或者与海外学校达成协议联合培养美国留学生。据统计,2014年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国际学生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0.55%、15.91%和9.3%;二是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美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比较丰富的国际化课程供大学生学习。例如,哈佛大学开设《东亚的影视杰作》等1,300余门,耶鲁大学开设了《中东及北非的霸权》等1,300余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跨国政策与人权文化》等1,500余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拉丁美洲文明概述》等1,270余门;三是校区的跨国际设立。美国高校校区的跨国际设立较为普遍,据统计,美国高校和教育服务公司遍布全球42个国家,设有84所分校或开展美国学位授予权的办学项目;四是教学技术的国际化。美国的教学技术水平处于世界的前沿,目前已经进入智慧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基础充分融入到了教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课堂教学、虚拟社区、开放教育资源,从根本上拓展了校园学习环境。新技术的介入,使得课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时间和地点,不再以老师教授为主导,而是将课堂移到虚拟社区和外部世界,并实现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向学生的翻转。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OpenCulture的数据显示,2015年公开在线课程已达1,150门。

五、开放化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缓解,教育资源共享度愈加提升,这对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据Inside Higher Ed报道,美国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普及度大幅上升,并有取代教科书之势。例如,亚利桑那州的一所社区学院大力推动开放教育资源项目,为学生节省教材费高达500万美元;弗吉尼亚州的“零书本费”学位项目,得到了15所院校的积极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开放教育资源的推广开始由某一门课程逐步拓展到学校或州一级层面的集中推广。纽约州立大学制作了17门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取代了传统教科书。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设立了1年期开放教育资源推广项目,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方式并实现成果的分享。

六、基础化

美国高校典型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有四种模式,即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核心课程”模式、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分类必修型”课程模式、以布朗大学为代表的“自由选修型”课程模式以及以圣约翰学院为代表的“经典名著型”课程模式。以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模式为例,哈佛大学2002年启动本科生课程改革,全方位、全过程开展;2004年推出哈佛学院课程;2007年启用新通识教育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先行者。美国高校在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还注重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目前,美国通识教育课程中创新创业课程比例逐渐加大,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例如,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采用“辐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西班牙语”、“性别与妇女研究”、“城市规划”等传统课程。

七、可量化

美国高校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估,强调评估的证据、重视全员参与、注重持续评估以改善教与学等特点。每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会由于该所学校由于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类型不同而不同。但美国84%的高校为所有学生都设定了统一的学习成果,并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量化。(表1)

八、制度化

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内外“双轨制”,具有多元化的治理主体、规范化的治理过程、网络化的治理组织、高弹性化的治理机制。从外部来看,美国的高等教育联邦和各州政府起着很重要的宏观引导的作用,监督评估则有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如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和联邦教育部USDE)开展。评价监督方面则由独立于政府和大学的第三方社会力量进行,主要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由《普林斯顿评论》发布的《戈门报告》、美国医学院协会发布的《机构目标排名》等知名的大学排行榜等。从内部来看,美国的高等教育有高标准的师资管理队伍,有规范化的院校自评制度等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如耶鲁大学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得益于严格规范的师资管理和高效的师生互动评价制度。哈佛大学形成了每月定期研讨制度,哥伦比亚、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等大学在学校事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均进行针对性极强的目标管理,并以绩效或量化的指标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评估和资源分配。

主要参考文献:

[1]Dougherty,Kevin J.Performance Funding for Higher Education:Forms,Origins,Impacts,and Fu-tures”.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J].2014.9.No.1.

[2]张绪忠,郭宁宁.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及启示[J].教育评论,2016.2.

[3]张地珂.美国“双轨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启示——从教育治理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6.2.

[4]牛冰非.美国高校设置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5.1.

G 51

A

基金支持:河北金融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发展专项重点课题:“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经验借鉴”;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5G JJG 171);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人文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D 161037)

猜你喜欢

通识学院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