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2016-11-16张彦群
张彦群
河南省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张彦群
(黄淮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河南驻马店 463000)
河南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层级结构、布局结构、类型结构和科类结构失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新时期,河南应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积极实施省域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推动专业硕士研究生点建设等措施不断完善省域高等教育结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措施强化高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进而提高河南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河南省;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高等教育虽然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诸方面成绩斐然,但是与河南GDP连续10年排名全国第5位相比,河南高等教育连续10年排名全国第18位左右,处于落后的“第三方阵”,严重滞后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河南省要实现“四大国家战略”和“四个河南”发展目标,必须通过产教融合加强高等教育改革,使河南高等教育在河南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当前的“辅助”转变为“支撑”。
一、河南本科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截至2014年4月,河南省共有本科院校52所,其中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老牌本科学校16所,新建本科院校36所(含民办院校8所、独立学院9所),全省本科高等教育总规模91.02万人。在这52所高校中,建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5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85个,在学硕士研究生3.19万人、博士研究生0.138万人。目前,河南普通高等学校(包括专科学校)专任教师共有9.09万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3.19万人(含正高级775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4.51万人(其中博士生1.092万人)。“全省高校拥有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59个,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92个。依托全省高校建设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5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1]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高等教育基础本来不弱。清宣统元年(1909年),河南各类高等学堂的数量及其综合实力雄踞全国第6位,紧跟京师、直隶、山东、山西、陕西之后[2]363。民国初年,河南高等教育依然位于全国前列,但民国中期至今,百年沧桑,河南由“高教强省”逐渐沦为“高教弱省”,殊堪痛惜!
(一) 高等教育总体水平落后
近年来,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全国(不含香港、台湾、澳门,下同)31个省域中,排名在18位左右。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2》,在31个省域中,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居第23位,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居第13位[3]126。该报告是通过PLS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从整体规模、师资力量、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服务、经费投入、多元参与7个维度综合考察得出结论的。此外,张海英、陈沧杰2013年的研究表明,从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人才培养、科研产出5个维度综合考察,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域中排列第19位[4];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赵宏斌、苗招弟200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域中排名第19位[5]1125;张秀萍2013年的研究表明,从学生规模、学校规模、教师资源、办学资源、经费投入、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人才培养效益、科学研究效益9个维度综合考察,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域中排列第18位[6]61。
河南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落后并非孤证,从国家本科高校数量、重点大学数量、全国重点学科数量、全国优势专业数量、全国重点研究基地数量等核心要素来看,河南高教水准均不令人满意。由河南、江苏两省高等教育的横向对比(见表1),可见一斑。
表1 河南、江苏两省高等教育的横向对比
从江苏、河南两省核心竞争力指标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明显落后。对比数字的背后还隐藏深厚的内涵,如江苏籍323位两院院士中56%为江苏省高校所培养,而35位河南籍两院院士中仅有两位为河南省高校所培养。
(二) 高等教育总体结构失衡
1. 层次结构失衡
省域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层次。河南省高等教育层级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培养比例偏低。
“研究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地区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同时也反映大学的办学层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7]河南省属本科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本科在校生与研究生的平均比是9.5:1,江苏省属本科高校是7.8:1,而河南省属本科高校是23:1。在全国31个省份中,河南省属本科高校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值全国倒数第三,仅仅高于海南和西藏。
2. 布局结构失衡
河南省属本科高校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等地,区域分布不均,布局结构失衡。如新乡市有本科院校4所,周口、许昌、驻马店三市各有1所本科高校,漯河、三门峡两市没有一所本科高校。
3. 类型结构失衡
河南省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师范院校偏多,34所公办本科高校中有10所为师范院校。河南省属本科高校大多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有的虽然在校名中去掉了“师范”二字,但师范专业的比例仍然很大。
4. 科类结构失衡
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失衡,一方面表现在高层次人才(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主要集中在文学、哲学、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传统学科,新增应用型专业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表现在重点专业和学科专业集群与当地重点产业的发展严重不协调。此为河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深层原因。
5. 形式结构失衡
河南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失衡重点表现在成人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数量较少。职业化是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关键。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新兴社区学院,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新兴城市学院,而河南各地级市的成人高校还停留在“电大”的基础上,而且招生规模逐年萎缩。河南是农业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较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居民在全国各省中似乎最多,因此成人高校数量也应该全国第一,但事实恰恰相反。广州市有各种职业技术学院43所,平均每所在校生1.5万人,而河南省平均每个地级市只有各种职业技术学院3所,平均每所在校生1500人。
(三) 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麦可思(MICOS)《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3年度报告》指出,河南省属高校20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比例仅为7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5%),失业率超过了世界青年失业率警戒线(15%)。对于河南省属高校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该报告指出:毕业一年后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312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22元;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总体而言,近年来河南省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
(四) 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
1. 本科毕业生本省就业率偏低
为地方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是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首要任务。麦可思《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3年度报告》指出,河南省属高校已就业的2012届本科毕业生中,31.6%在省外就业,其就业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经济相对落后的河南,本来省属高校相对偏少,而培养的人才又大量流失到高等教育资源雄厚的经济发达地区,这反映出河南省属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本地行业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从而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相对较低。河南省人民政府一再强调“高教强省”“人才强省”,但河南各地高校并没有把“人才强省”与“人才强校”有机结合起来。河南省近年GDP总量居全国前几位,其发展动因主要是投资拉动、创造需求、招商引资等,但河南的高等教育对河南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充其量只能说起到了基本的“辅助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科技创新驱动支撑作用。
2. 重点学科专业与当地支柱产业的吻合度严重偏低
河南省有6大支柱产业,即食品工业、铝工业、煤化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纺织业,而河南高校列入国家重点的学科专业是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作物栽培与耕作,两者几乎对不上号。河南省各地市也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如郑州的支柱产业是汽车、煤电铝、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及制药、纺织、机械、能源、建材,开封的支柱产业是制造、医药、食品加工、旅游,洛阳的支柱产业为机械、电子、石化、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周口的支柱产业是食品、皮革、制药,商丘的支柱产业为煤化工、煤电铝、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许昌的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和能源电力,新乡的支柱产业是新能源电动车、生物与制药、煤化工、制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安阳的支柱产业是钢铁、电子、机械、电力、轻纺,焦作的煤炭、化工,平顶山的支柱产业是能源化工、特种钢材、装备制造、建材,驻马店的支柱产业是汽车装备、新能源、调味食品、生物医药,南阳的支柱产业是光电、生化、石化、制造、制药,信阳的支柱产业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河南各地本科院校的重点学科专业集群与当地支柱产业的关联度都很低。
3. 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总量和质量上。最能体现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的数据,一个是当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另一个是当地经济总量中高等教育的贡献率。而相关研究表明:河南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全国31个省份中倒数第二,仅比云南略高,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3]94;省域高等教育对该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河南省在全国31个省份中倒数第三[8]。
三、河南高等教育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 历史原因
河南清末民初高等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目前之所以落后,首先是历史原因造成的。1901年至今,百年之间,中国有3次高等教育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期,河南错过了2次。一次是民国时期,因中原战乱频繁,导致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河南高等教育全面落伍。如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想落户河南,但因为一些人的短视导致花落他家。改革开放至今为第三次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河南基本上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但因基础差,改变高等教育落后的面貌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二) 高校原因
从高校角度看,以下因素影响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第一,创新有余而发展不足,改革有余而开放不足。例如,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创办较早,但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河南的民办高等教育基本上处于全国二流水平;河南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起步较早,但仅仅过了一年,就被重庆、天津、浙江、江苏、上海全面超越。第二,规模扩张有余而内涵发展不足,自身发展有余而产教融合不足。当前,河南高等教育各项指标在全国领先者不多,只有高校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运动场地3项排名在全国前三位。这说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河南省属本科高校在硬件建设上的经费投入比例过大,而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内涵建设上的投入不足。第三,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等建设项目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但河南省属本科高校对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的数量相对较少。第四,河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等问题。
(三) 政府原因
政府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过小。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欠账”太多。十多年来,各省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河南省均处于全国倒数第一位[3]141。这由2012年各省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见表2)可见一斑。由于总投入有限,河南省人民政府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对象,而将一些普通高校的财政供给体制改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必定制约一些高校的快速发展。
表2 2012年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情况[3]84
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高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例如在职称评审方面,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河南省属本科高校的职称名额统得过死,管得也不十分科学,导致一些教师单纯为晋升高级职称而功利性地发表论文、做科研项目,少数教师决定不再参评教授,一些高学历人才流失到省外。
其实,河南高教人不乏创新精神。例如,20世纪80年代,河南民办高校在全国率先起步,黄河科技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013年初,黄淮学院率先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并成为教育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程研究项目组组长单位和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但是,因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导致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后劲。
一般情况下,经济愈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愈快。然而,河南省的GDP居全国第五位,但高等教育却处于全国落后地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大,同时与河南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也不无关系。一些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财政供给体制却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市政府自身财政尚且捉襟见肘,用于支持区域高校发展的经费必定有限。
四、振兴河南高等教育的对策
高等教育的阶段性发展路径是精英化教育→大众化教育→普及化教育。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高等教育目前基本进入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临界点大约在2025年左右。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第四次重大历史机遇期就是当前至2025年之间的10年时间,河南省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高校应紧紧抓着这一历史机遇,快速改变河南高等教育落后的面貌。
(一) 实施省域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部2015年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河南省应紧紧围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尽快吸收“一市两校”(一市指上海市,两校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育综合改革先进经验,积极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综合改革;应紧紧围绕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尽快吸收教育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先进研究成果,积极推进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技术型高校综合改革;应按照《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的要求,积极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建设的规章制度和分类管理配套政策,积极推进省域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规范发展;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产教融合制度、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建设制度、创新创业教育制度、高校毕业生本省就业优惠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 加大省域高等教育投资力度
河南省人民政府应根据高校自愿原则,将“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财政供给体制的公办本科院校一律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推进省域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省级财政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尽快将省域各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到8000元人民币以上,早日使省域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和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两项指标从全国倒数第一跃升到全国中游水平。
(三) 调整省域高等教育结构
河南省应着力实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高校综合改革工程,重点支持10所应用技术类示范高校建设,尽早建成河南应用技术类高校体系;应着力改善省域高等教育层级结构,大力加强专业硕士点建设,使省域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应推进漯河、三门峡等市一些专科学校的升本工作,以增加省域本科高校数量,改善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应适量减少师范类高校与师范类专业的数量,改善省域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应加强产教融合和校地、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支持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改善省域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应加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改善省域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四) 加强省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2013年,河南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61.83万,在学研究生人数为3.33万人(其中博士生为1380人);江苏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68.45万,在学研究生人数为14.59万人(其中博士生为6070人);两省的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相差不大,但江苏省域高校的在学研究生人数是河南的4.3倍。可见,未来数年,河南应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合作推动专业硕士研究生点建设,并大力推进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五) 以产教融合推动省域高校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
产教融合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河南高校与河南产业界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河南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当地就业,防止高层次人才流失,进而提高河南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因此,不论是河南老牌高校还是新建本科院校,都应紧紧围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产教融合(包括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校地互动,科学制订“十三五”改革与发展规划;内培外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因材施教,提高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带动,搭建各种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教育发展联盟;加大投入,夯实产学研创新平台;校地企合作,共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亲近产业,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高端突破,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多措并举,提高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2013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4-03) [2016-03-10].http://www.haedu.gov.cn/jiaoyutongji/.
[2] 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刘男星,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2[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4] 张海英,陈沧杰.我国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实力评价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
[5] 赵宏斌,苗招弟.中国省级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评价[C]//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
[6] 张秀萍.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7] 韩梦洁.省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策略——以河南为个案[J].成人教育,2014(1).
[8] 杨天平,刘召鑫.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力的分析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2014(5).
〔责任编辑 张继金〕
2016-04-15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重点课题(2014019);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 SJGLX320)
张彦群(1974―),男,河南上蔡人,副教授,硕士。
G521
A
1006−5261(2016)05−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