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2016-11-16张翔宇
张翔宇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
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张翔宇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古潜山披覆构造带南部桩64-平1井的斜井段、水平段位于上第三系东营组底部和下第三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一段,该地层为泥页岩、油泥岩、灰色泥岩夹层,极易发生坍塌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针对这一难点,结合室内实验研究,选择了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利用胺基硅醇的强抑制性抑制泥页岩、油泥岩水化膨胀,利用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的高膨润土容量限,提高体系的优质黏土含量,并复配封堵防塌材料对地层微裂缝进行封堵,有效地避免了钻进易坍塌地层出现掉块、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情况。图1表7参4
济阳坳陷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流型调节剂井壁失稳
0 引言
桩64-平1井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西潜山披覆构造带南部桩64块构造较高部位的一口水平井。设计垂深:A靶垂深3 140.00 m,B靶垂深3 147.00 m,A靶~B靶间水平距离261.01 m。完钻层位:沙一段。
该井前期施工顺利,但钻进至井深3 363 m(井斜91°)时,由于迟迟未能发现油层,在水平段不断调整井身轨迹,且钻井液设计密度偏低,井底水平段位置发生坍塌,划眼也没能解决井底复杂情况,后填井侧钻。
该井施工难点是斜井段、水平段位于第三系东营组底部和沙一段,该层段为泥页岩、油泥岩、灰色泥岩夹层,极易发生坍塌掉块现象,造成井下复杂情况[1]。
针对该难点,侧钻后选择了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利用该体系的强抑制能力和强封堵能力,成功解决了该区块东营组底部和沙一段油泥岩、泥页岩水化膨胀、坍塌掉块等复杂情况,桩64-平1井侧钻后施工顺利,未再发生井塌等复杂情况。该井侧钻后仍未发现油气层,再次填井侧钻,井号改为桩64-平1侧,仍然使用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施工顺利,也未出现复杂情况,顺利完井。
1 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特点
1.1胺基硅醇强抑制剂的特点
(1)胺基硅醇为含硅羟基、胺基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的Si—OH键与黏土上的Si—OH键缩聚成Si—O—Si键,胺基通过电荷吸附在黏土颗粒表面,形成牢固的化学吸附[2];
(2)在胺基的基础上引入了硅羟基,通过对黏土表面形成疏水层,阻止了胺基对黏土颗粒的影响,因此胺基硅醇的加入对体系的流变性和滤失量影响较小;
(3)在黏土表面形成一层疏水基团朝外具有疏水特性的吸附层,阻止和减缓了黏土表面的水化作用,从而增加钻井液体系的抑制能力[3]。
1.2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的特点
(1)该体系采用胺基硅醇作为强抑制剂,使得该体系具有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防止地层坍塌掉块的特点;
(2)该体系能使地层岩石表面形成润湿反转,由亲水性转为疏水性,有效地阻止滤液侵入地层,避免地层中泥页岩、油泥岩由于水化膨胀而发生坍塌掉块;
(3)该体系具有流变性稳定特点,体系中加入胺基硅醇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土相造浆分散,保持钻井液流变稳定性;
(4)该体系膨润土容量限、固相容量限要高于普通钻井液体系,体系中更高的土相和有用固相含量可以加强对地层微裂缝的封堵,及时形成致密滤饼,起到保护井壁防止坍塌掉块的作用;
(5)该体系具有保护油气层的特点。
2 室内实验研究
2.1胺基硅醇疏水性实验
从图1a可看出,水滴滴到亲水性岩石表面后,水滴在亲水岩石表面铺展开。
从图1b可看出,水滴滴到经0.5%胺基硅醇溶液浸泡8~12 h后的亲水性岩石表面之后,水滴呈球形,亲水性岩石经胺基硅醇溶液浸泡后岩石表面转换为疏水性。由上面两图可看出,胺基硅醇可改变岩石表面的亲水性,利用此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井壁水化膨胀,有利于保持井壁稳定,而且还具有保护油气层的特点。
图1 胺基硅醇疏水性实验现象展示图
2.2胺基硅醇对钻井液体系流变性影响实验
1号实验样品选择桩64-平1井处理井下复杂划眼期间的井浆,取样井深3 350 m。
1号钻井液样品配方(质量体积分数,下同):
10%~12%膨润土+0.3%~0.5%聚合物包被剂+ 1%~1.5%聚合物降滤失剂+1%~1.5%抗复和盐水降滤失剂+2%~3%褐煤防塌降滤失剂+2%~3%磺化酚醛树脂+3%~4%超细碳酸钙。
1号井浆是划眼期间使用钻井液,由于井下出现复杂情况,需要钻井液具有高黏切的特性,将井底掉块带出。由表1中数据看出,1号井浆加入0.3%的胺基硅醇后,钻井液的漏斗黏度、PV、YP、G10s/G10min值明显降低,当胺基硅醇加量达到0.5%时,流变参数仍有所降低,而且加入胺基硅醇后滤失量未发生变化。
桩64-平1井划眼期间需求钻井液具有较高黏切,待复杂情况处理完后,可利用胺基硅醇来调整钻井液流动性,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由于井下仍可能存在坍塌掉块风险,所以调整流动性时,胺基硅醇的加量0.3%~0.5%比较合适。
表1 胺基硅醇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实验数据
2.3胺基硅醇抑制性评价试验
2号实验钻井液样品选择的桩64-平1井填井侧钻后井浆,取样井深2 800 m。
2号钻井液配方:6%~8%膨润土+0.3%~0.5%聚合物包被剂+1%~1.5%聚合物降滤失剂+1%~1.5%抗复和盐水降滤失剂+2%~3%褐煤防塌降滤失剂+2%~3%磺化酚醛树脂+3%~4%超细碳酸钙
3号钻井液配方:2号钻井液+0.5%胺基硅醇
4号钻井液配方:2号钻井液+0.5%胺基聚醇
页岩膨胀实验样品:评价土装入压模,用压力机加压至4 MPa,5 min后取出压好的实验样品。
2号、3号、4号钻井液样品性能见表3。
表3 钻井液样品性能参数
取2号、3号、4号钻井液样品的滤液做页岩线性膨胀实验,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钻井液样品页岩膨胀实验结果数据
由表3中可看出,井浆中加入0.5%胺基硅醇后黏度切力稍有降低,API滤失量未有变化。井浆中加入0.5%的胺基聚醇后,钻井液稍有增稠现场,且API滤失量明显增加。由表4实验数据可看出,胺基聚醇的抑制性要优于胺基硅醇,但两者相差不大,考虑到材料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桩64—平1井选择胺基硅醇作为强抑制剂。
3 现场施工情况
3.1水平段井塌前钻井液性能参数
桩64-平1井钻进至井深3 363 m(井斜91°)时,由于迟迟未能发现油层,在水平段不断调整井身轨迹,且钻井液设计密度偏低,井底水平段位置发生坍塌,井塌前钻井液性能见表5。
表5 桩64-平1井水平段井塌前钻井液性能表
3.2划眼期间钻井液性能参数
发生井下复杂状况后,首先提高钻井液黏度切力,起钻将定向仪器起出,简化钻具组合再下钻通井划眼。下钻至定向点前,调整钻井液性能,进一步提高钻井液的黏度切力,划眼时钻井液性能参数见表6。
表6 桩64-平1井划眼期间钻井液性能数据表
3.3胺基硅醇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
3.3.1侧钻前强抑制钻井液体系调整
桩64—平1井划眼通井至3 330 m位置后,尝试多种方法也无法通井至井底,经研究决定打水泥塞填井侧钻。打水泥塞填井后,候凝24 h,下钻探塞面,扫塞至侧钻点后循环调整钻井液性能,降低钻井液的黏度切力,转换钻井液体系。
调整钻井液性能的施工重点如下:
(1)开启高速和低速离心机,清除钻井液中的膨润土;
(2)按3个循环周加入胺基硅醇强抑制剂,加量0.5%~0.7%;
(3)勤测出入口的漏斗黏度,胺基硅醇降黏切的效果非常明显,黏度降至120 s左右停止加入胺基硅醇,循环一周后看钻井液黏度变化,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再少量补充胺基硅醇;
(4)黏度切力调整合适后,补充护胶类防塌降失水剂,如LV-CMC、磺化褐煤、磺化酚醛树脂等,保证钻井液的稳定性;
(5)配制浓度1%~1.5%聚丙烯酰胺干粉胶液,补充到钻井液中,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和稳定性;
(6)正常钻进后,每天补充胺基硅醇强抑制剂,保证其浓度达到0.7%。
桩64-平1井转换为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后钻井液性能参数见表7。
表7 桩64-平1侧钻后钻井液性能分段统计表
3.3.2侧钻后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的应用:
(1)加入0.5%胺基硅醇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
(2)提高钻井液密度至1.25 g/cm3,平衡地层坍塌压力,防止掉块产生;
(3)控制钻井液中膨润土含量80~100mg/L,配合超细碳酸钙、随钻堵漏剂、单向压力封闭剂、沥青防塌剂等处理剂加强封堵;
(4)井斜45°以后,适当提高钻井液的黏切,防止钻井液对井壁冲刷产生掉块,如有掉块产生,保证钻井液的悬浮携带能力能及时将掉块携带出井眼;
(5)起下钻控制上提下放速度,防止抽汲压力、激动压力过大导致井壁失稳。下钻到底开泵循环先单凡尔小排量顶通,防止开泵过急,憋塌地层。
通过工程措施优化和针对性的调整钻井液体系及性能参数,侧钻后,桩64-平1井施工顺利,未出现复杂情况,该井顺利完井。现场施工中,胺基硅醇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和封堵防塌能力,性能易调整易维护,钻井液体系稳定,适用于易坍塌掉块、易水化膨胀地层。
4 认识与建议
(1)胺基硅醇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配合沥青类防塌剂、超细碳酸钙、单向压力封闭剂等材料可以有效地预防井壁坍塌等复杂情况。
(2)胺基硅醇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可以用于大段泥岩造浆地层,防止泥岩水化分散,维持钻井液的流动性。
(3)胺基硅醇强抑制剂加入钻井液中可以调整钻井液的流动性,对钻井液的API滤失量基本无影响,适用于深井钻井液及高密度钻井液,节省后期维护成本。
(4)由于胺基硅醇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加入胺基硅醇前,钻井液中的膨润土必须适度分散,才能形成薄韧致密的滤饼,转换为强抑制体系后,应定期补充预水化膨润土浆,并配合超细碳酸钙形成优质滤饼。
(5)强抑制钻井液体系也需要加入一定量分散类处理剂,促进土相分散,保证钻井液中有细分散的黏土,可以形成优质滤饼。
[1]邱春阳,刘学明,王兴胜,等.董7井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37(4):77-81.
[2]杨龙波.有机胺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23-26
[3]雷祖猛,赵虎,司西强.MEG在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机理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5,38(2):68-71.
[4]陈平,马天寿,夏宏泉.含多组弱面的页岩水平井坍塌失稳预测模型[J].天然气工业,2014,34(12):87-93.
(修改回稿日期2016-06-07编辑景岷雪)
张翔宇,男,1983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现从事于钻井液技术研究工作。地址:(257064)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勘探路37号胜利泥浆公司。电话:18605467371。E-mail:5315898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