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并快乐的别样艺术情怀

2016-11-16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41期
关键词:达利丝绸摄影

痛并快乐的别样艺术情怀

访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平

他是大自然的忠实追随者,将镜头聚焦于草木花鸟的同时,亦不忘其为达利丝绸的掌舵人,同时也是植根于丝绸行业多年的创新人物。行业发展的使命与职责,已融入林平的生命和灵魂。从一种媒介来到另一种媒介,大自然的灵动瞬间因丝绸得以重生。大自然为他带来灵感,更时刻提醒着他作为丝绸从业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摄影展期间,林平与《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分享了他对于摄影爱好与丝绸事业的相衡之道,展示了一个实业家的别样艺术情怀。

Taweekly:摄影带给您怎样的体验与体会?

林平:痛并快乐着,这是我对摄影的体会。为什么说会有痛苦的体验?那是因为要拍摄到好的作品,特别是自然风光及动物习性,必须要有起早贪黑、吃苦耐劳、无畏探险的精神和超强毅力。快乐,那是因为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心灵的慢车道、停车带、避风港,甚至是隐居地。

当我沉静在摄影之中,钟情于掠取心目中的有趣瞬间、或者在电脑前修饰这些有趣瞬间的时候,就会心无他物,得到一种安宁;再回到现实,面对困难,面对矛盾,时常会豁然开朗;同时,能将我捕捉到的自然界美丽瞬间转化成丝绸产品,能将个人爱好与工作有机结合,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Taweekly:本次摄影展览主题为“一片森林”,让都市人感受到久违了的自然清新。在您看来,本次活动举办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林平:这次摄影展是一个将摄影与丝绸跨界创新的摄影艺术展,我想通过这种跨界艺术成果的展示,向社会传达达利丝绸一直以来的创新精神及态度,鼓励人们把眼光聚焦到原创设计,唤起社会对丝绸艺术的喜爱与共鸣,并激励设计人才通过创新设计来传承和发扬丝绸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和现代创新,共同塑造中国丝绸的新形象。

Taweekly:摄影作品传递出的艺术美感与丝绸产品带来的视觉美感,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美好。透过这些摄影作品,可以看出您的专注,同样地,您对于丝绸事业的专注也令人非常敬佩。是怎样的心态和行动使您在事业上保持创造力与创新力?

林平:变革创新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从而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特别是当前消费者对商品在个性化、新颖化、功能化等方面的热衷与追求,使得企业必须在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及产品创新等方面不断创新。

达利丝绸专注丝绸行业60年,一路风雨,一路奋进。从1956年由几个民间小作坊组建的新昌综合厂,到浙江省丝绸外贸出口重点企业的新昌绸厂,再到今天全国唯一的国家丝绸产品开发基地、全国颇具影响的高档丝绸纺织品制造企业、全国首家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国家AAAA景区,每一次艰巨的转型都变成了华丽的转身,达利丝绸走出了一条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拼搏跃进的持续变革发展之路,并肩负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丝绸文化”的伟大历史使命。

Taweekly:从APEC到G20,每一次在国家重要活动中,达利丝绸的现身都令人惊艳。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丝绸传承着怎样的精髓与内涵?

林平:丝绸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因此丝绸不仅是纺织品,更是中国文化的浓缩,源远流长的丝绸就是一部悠久的中国文明史。丝绸的历史性、文化性、传承性、故事性是任何产品所无法比拟与取代的。同时,丝绸的发展又具备现代化、科技化、创新性、时尚性等特点,始终引领潮流。

挖掘丝绸精髓,必须从丝绸文化入手。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文化和经济的结合会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从而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Taweekly: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您有着怎样的设想与规划?

林平: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达利丝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模式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网+”等战略机遇期。达利丝绸将从多维度入手,一方面,以丝绸主业为核心,通过“互联网+科技创新”,实现产品功能化、创意化,品牌时尚化、个性化,制造智能化、绿色化,产业数字化、柔性化。另一方面,以丝绸文化为基础,通过“文化+旅游”,深入推进工业旅游、文化创意、商业房产等项目,实现丝绸主业的旅游化和文创化。

猜你喜欢

达利丝绸摄影
达利的超现实之旅
毕加索&达利:亦师亦友亦对手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