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2016-11-16关宏
【摘要】随着我国教改的不断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已逐步演变成教育界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教育进行革新的目的和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对应用型大学来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应用型大学重要的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呈现其人才培养的目标、突显人才培养的特色、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文章针对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与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并针对其中的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培养方案与实践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30-02
创新指的是:把原有的进行重组、引进从而产生全新的效益。创新是不断进步的核心,是社会前进的力量。当代大学教育的革新应当围绕这个重要方向进行研究。
1.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注意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本质内容。从社会层面来讲,具备丰富的拓展性与创造力,为社会发展拓展新面貌,并且提供创造性贡献的人才,称之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1)充足的文化知识与诚挚的人文精神;(2)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强壮的体魄:(3)勇于探索的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源源不断的好奇心;(4)较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与敏捷性;(5)多种多样的实践经验,团结协作的意识;(6)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夯实的创新思维。
第二,由于创新人才培养模是,它的开展方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借助教学团队和管理的力量进行,同时培养目的、传授方式、教育氛围、学科结构、课程模式等都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该培养模式应当实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全面建设。
2.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应用型大学目前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获得一定的成果,真实的反映出教育改革的目的,培养了许多社会主义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并没有达到人力资源大国的目标、缩短院校差异化的教学特点。
2.1重培养目标一般性,轻目标差异性
应用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两个弊端,一方面是,普遍存在复制各大传统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成学术型;另一方面,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为范本,培养目标定位成技术型。
2.2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实践应用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总课时、教学周期、单一学科课时以及必修课程学时在世界众多大学中都是排名第一,学生所修学分也比几大部分的大学高,同样的这些问题也存在于应用型大学。许多的应用型大学虽反映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但是其方案中仍旧根据传统大学的人才培养需求,在课程的开设上,存在过分细、全、专等问题,将知识的传授设置为教学的重点,从而忽略了专业的实践应用,最后学生都出现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现象。
3.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
3.1抓紧创设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应用型大学应当力求地方政府与校外企业的支持,大力发展校政企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机构。由于大学院校缺乏教学能力与资金,因此政府应当抓紧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机构与体系,以此弥补高校的缺陷。同时政府还可以对应用型实行优惠政策,例如:资金补助、降低税收、校舍用房等,鼓励应用型大学学生多多实践。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以促进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校外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院校学生担任实践培训的导师,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培训与指导。
3.2拓展视野,吸收国外的教学经验
应用型大学应当多参考国外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研究、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等进行研究,提升我国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知识课程要对重理论轻应用的模式进行革新,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抛弃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创建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教学重点的宏观教学模式,始终以课内外相结合为教学载体。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创新人才培养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期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改革实行的目的与主题,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02):34-36
[2]储著斌.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05):140-142
作者简介:
关宏(1973-),男,北京人,满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