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质革命:引领“中国品牌”新未来

2016-11-16武志军

中国品牌 2016年11期
关键词:消费品李克强精品

本刊记者 武志军

品质革命:引领“中国品牌”新未来

本刊记者 武志军

随着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出台,一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品质革命”正扑面而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

李克强现身巴西里约地铁乘坐中国制造列车

随着国务院“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和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正式出台,一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品质革命”正扑面而来。

2016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大力加强质量综合管理,制定实施质量强国行动计划,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和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提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4.5,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8%;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29人以内,出口产品打假维权质量监测覆盖率达到30%。

提品质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从就任总理之初力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到提出中国经济要迈向中高端,再到今天正式提出“品质革命”,李克强的发展创新理念可谓一以贯之。

据统计,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轻工、纺织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品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产业规模如此巨大,但却难称制造强国,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缺陷日益凸显,品种结构、产品品质、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容回避。据有关报告显示,尽管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可消费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品质不佳一直是国产品牌的软肋。甚至连马桶盖、圆珠笔、菜刀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显得有些“技不如人”。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中国正在兴起一个规模可观的中产阶层,其消费需求正从“有”向“优”升级,从温饱向小康转变。当巨大的产业规模不能与庞大的消费群体完全对接,就会出现一方面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追求中高端品质的消费流向境外。李克强多次提及老百姓出国购买电饭煲、马桶盖等事例,其中所含的隐忧不难理解。

“品质革命”当然首先是市场的事,工匠精神要着落到一家家具体的企业身上。也就是说,电饭煲的有效供给,还得靠企业,政府不该直接管。政府应该也必须管的,是政策和制度环境的有效供给。针对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李克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及目录和不合理收费。二是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三是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四是强化监管,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严打假冒伪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一言以蔽之,推动“品质革命”,惟靠改革。当政府以工匠精神谋划和推动“放管服”改革,创造和守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方能以工匠精神专注于产品,“品质革命”方能渐成大观。

李克强到安徽江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考察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情况

李克强指出要用 发展“新经济”的思路建设“新芦山”

强科技 树立“中国质检”品牌形象

质检科技创新是推动“品质革命”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质检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处于“跟跑”向“并跑”的过渡阶段。今后五年,质检科技将实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总体水平将实现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领域实现“领跑”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质检系统将以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引领能力为核心,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包括: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发展服务国家发展的技术能力,提升服务质检事业发展的能力,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推进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质检人才和基地平台建设。

在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和国际产能合作标准研究,研制200项国际标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我国标准适用性研究,推动100项中国标准在境外实质性应用;研发检验检测检疫300项核心技术,推动国际能力互认,扩大“中国检测”国际影响力。

在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方面,未来五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建设22个检验检测技术联盟,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统筹规划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发展和布局,推进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拥有知名品牌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我国检验检测“航母”。

为增强服务国家发展的技术能力,未来,国家质检总局还将加强国际质量技术基础向社会开放共享,建设“NQI+”示范工程。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发布成果转化目录,并建设30个“国家质创空间”,促进质检科技成果服务“双创”,服务小微企业。

李克强考察中关村创业大街中科院与联想控股创办的“联想之星”

李克强参观贵州大数据成果展

做精品 促进“中国制造”华丽转身

做精品是“品质革命”的应有之义,打造精品不仅需要“煮饭哥”那样的“工匠精神”,将简单的产品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做出令人信服的高品质、高品位,更应当把着力点放在追求市场消费潮流上,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自己的产品时,必须以国际一流的工艺、标准、手段来管理企业生产全过程,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的对标,让“中国精品”成为推进“品质革命”的新动力。

打造精品迫在眉睫。据淘宝全球购发布的《十年海淘报告》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国人海淘版图逐年扩大,足迹已超100个国家和地区,海淘品类从奢侈品向护肤品、电饭煲、马桶盖等日用品扩展,超过200万款。这意味着,如果国货的品质不能提升,就会失去巨大的市场。

打造精品,需要企业家勇于担当。企业家要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千方百计做好产品,全心全意追求精品,以制度保障产品品质,打造百年品牌。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如果没有对质量的坚守、没有近乎严苛的标准,也许“海尔”这个品牌早已消失。“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坚守这一信念,海尔不仅站稳了国内市场,还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只有心怀高远,才不会急功近利,才能把产品品质做到极致。

打造精品,需要万千劳动者共同努力。无论多么高精尖的产品,都离不开平凡劳动者的精益求精。只有每个人都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只有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打造精品,还需要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谈到创新,不少企业家最担忧的是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虽然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不少有品质的产品推出后,山寨产品紧随其后,大摇大摆占领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让一些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和投入的耐心。要让企业坚守品质,让消费拥有品质,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出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让有品质的产品占领市场,淘汰品质不佳的产品。

猜你喜欢

消费品李克强精品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李克强强调: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
李克强特别关心这两件事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2018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2018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简历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