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业态分布与优化提升策略研究

2016-11-15王美琪

卷宗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业态

王美琪

摘 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为了增强其企业竞争力和优势,选择寻求地理上的抱团集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因此形成了在空间上的集聚,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徐州市作为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老城市,有着以创意68产业园为首的11个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的业态分布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如何解决其业态分布上的问题,并结合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特点实现其业态的优化提升,是徐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想要进一步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业态;文化业态;文化产业新业态

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文化业态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集聚区是指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具有很强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产业的空间集聚形式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提高区域竞争力。通常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包含三个要点:一是以某种专业产品为主导;二是以某个地理区域为聚集地;三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按产业链条的联系聚集在一起。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就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由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業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并在一定区域集聚而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包括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上所有上下游的企业。

(二)业态与文化业态

1.业态及其分类

“业态”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来源于日本的概念,最初用于零售业,是指“零售店向既定的消费者群体提供既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式,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态。它一般是指具体的产业形态或行业状态。1”也有学者根据上述定义提出广义的业态和狭义的业态,广义的业态指商业企业为满足消费者而产生的不同营业形态,如百货商场、专业店、综合超市、网络购物平台、直销、便利店等;狭义的业态则指上述营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店铺形态、销售服务、经营结构、价格策略方式等方面。

2.文化业态及其分类

文化业态,是指文化产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是文化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适应外部环境、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通过组合文化产品价值链的不同要素而形成的企业运营形态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文化业态与业态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业态包括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表现为文化产业的业种、业势和业状;狭义的文化业态则是指文化企业的运营形态,如文化产品生产流通、文化地产、文化旅游等商业模式。

国内对于文化业态的分类一般包括:1.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2.文化艺术业;3.文物保护业;4.广播电影、电视业;5.文化娱乐业;6.体育;7.摄影及扩印业;8.园林业;9.广告业。2

也有一些学者给出了其他的分类依据,如从业态功能的角度来看,文化业态可划分为四大类:传媒类、休闲娱乐类、版权类、创意类,根据不同的业态功能,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业门类。

除了上述分类方法以外,随着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变,及其与其他产业和高新信息技术的融合度不断提升,文化产业越来越呈现出内涵丰富、范围广阔、业态创新的趋势。新文化业态的出现使得文化业态的划分标准随之改变,划分的方式将更加的复杂多样。

(三)文化产业新业态

早在2007年10月,十七大政治报告就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3然而目前国内对文化产业新业态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新业态是传统文化产业与数字、网络和通信技术不断融合而产生的一些新兴的文化业态。

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关键就是创新,既有内容的创新也有技术的创新,要赋予文化产品鲜明的文化个性。某种创意如果能够找到和文化产品内容的结合点,那么它就能成为这一种新的文化业态。主题公园、生态旅游、会展旅游等产业形态都属于由创意衍生出来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因此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新业态是相对于文化产业的传统业态而言的,主要是指“依托先进的高新技术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环保化、集约化、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资本运营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为目的,以知识、信息、科技、符号、智力与媒介为主要运营资本的文化经济新形态。4”随着文化产业与高新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近年来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不断出现,形式也越发多样,具体来说,包括创意设计、在线娱乐、网络文化、新兴媒体、文化设备制造、现代文化产品物流服务、综合性版权贸易等。

2 徐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业态分布状况

据2015年4月27日最新统计,全市文化产业集聚区11家,分别是:创意68文化产业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徐州老街坊街区(中华老字号)、淮海文博园、江苏师范大学文化科技产业园、户部山文化市场、云龙山文化休闲街区、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中国邳州宝石玉器城、睢宁儿童画创意产业园、徐州动漫文化产业园。

(一)徐州市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业态分布状况

总体说来,徐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业态分布与其功能定位基本相符合,比如徐州老街坊街区(中华老字号)和云龙山文化休闲街区这两个集聚区的功能定位都属于时尚街区,其主要业态就都包含休闲旅游;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江苏师范大学文化科技产业园和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这三个集聚区的功能定位都偏重创新创业平台和产业孵化园,其主要业态就都兼有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每个集聚区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业态上也体现出来,根据自身的独特定位还有其特有的业态形式,比如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因为是徐州第一个2.5产业园,所以其业态包含其特有的2.5产业。

(二)存在问题

1.集聚区企业规模小,缺乏创新能力,不利于业态提升

由于规模小和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入驻企业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型的人才,也就导致了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除了少数企业具备独立创新生产的能力以外,大多数的入驻企业仍然以劳动力等低成本优势的生产要素为核心生产要素,只能通过模仿其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代理或是为其他大城市企业做外包服务来营利,始终处于产业链低端,导致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实质仍然只是生产基地。这种以移植制造业的产业概念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式,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无法真正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而且在这种状况下,集聚区原本的集聚效应的优势难以实现,无法开发产业链条上的高增值产业,甚至由于无法合理有效地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无法形成完善有序的产业链条,导致各个业态之间也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限制了新兴要素向传统产业渗透的力度,使得新业态难以发展,不利于业态的优化提升。

2.集聚区间业态有同质化现象,缺乏品牌和规模优势

集聚区在选择业态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入驻企业各自的业态之间的关联度,毕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功能就是要在这些企业间产生集聚效应,而并不是单纯的地理上的企业扎堆。5徐州市迅猛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有很多存在业态布局问题,目前大部分的集聚区还只有初级产业集聚区的物理形态,集聚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链条——产品链、产业链、资金链都还在连接中。在这种情况下,集聚区的业态定位非常关键,如果业态相同或相似,对于每一个集聚区的自身优势的发挥都非常不利,难以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如淮海文博园、户部山文化市场和邳州宝石玉器城,三者的业态都集中在文化艺术品、创意设计和艺术培训,业态非常相似,而同为艺术品市场的睢宁儿童画创意产业园只因为业态包含文化教育,就会明显有吸引力得多。

3.缺乏创意人才和高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困难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业态,就必须把高新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这就需要创新型人才和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带来的规模化生产和创新型人才带来的创意推动是文化创意产业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与时俱进不可缺少的力量。

以创意68产业园为例,其入驻的企业中的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人员,有很大一部分学历水平并不高,有一些甚至根本没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些人虽然在这一行业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但他们习惯了个体经营创作,更在意自身利益,对于高新技术、新制度和新业态之类的新兴事物接受能力不强,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状况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长远发展很不利。创意68产业园目前还缺少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没有高新技术和与之相配的硬件设备,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新业态目前还难以起步。

4.集聚区运营存在管理不科学、文化产业链脱节、后续投资不积极等问题

从运营来讲,除了集聚区的运营商、参与管理和服务园区发展的区级单位有园区管委会、区文产办、街道办事处等,多头管理、多头指导的情况很难形成合力。由于大部分区政府未持有集聚区股份,因此在介入管理、规范制约集聚区发展上存在着天然缺位。从集聚区的投入来讲,由于自身没有固定资产用于抵押,融资能力不强,加上目前有些集聚区运营不太景气等原因,再投入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集聚区的发展呈现出“不景气——懒于再投资——愈加不景气”的恶性循环境地。集聚区在后期建设和宣传上的投入很少,并且从运营以来一直拖欠租金。当前各集聚区普遍简单的将一些没有互相联系的文化企业加以集中,有的卖字画、有的做动漫、有的做设计,企业与企业、园区与园区之间毫无产业关联性,没有形成产业链,这样不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局限企业盈利空间,也不利于园区集约化发展。

3 徐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业态分布优化提升策略

(一)加强政策支持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采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动和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上文中所提到的集聚区中规模小、实力差,缺乏技术和人才的企业给予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并保持这些政策的连续性,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当企业得到稳定的政策支持,就不至于在刚起步时遭受较大损失,因积极性被打击而自暴自弃。企业一旦在政策的鼓励帮助下发展稳定起来,就有进一步发展创新的动力,这时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往往就会主动自觉的培养创新人才和采用高新技术来完善提升自身实力。对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政府就可以削减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刺激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可以提供相应的创意创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独立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强化创新渗透,优化传统业态

徐州市的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必须保留,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创意要素的力量,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的优势,结合徐州文化特色,对传统文化业态基于支持的同时增加对其的技术投入,不断输入创新技术和人才,鼓励其主动与新业态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比如将数字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报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在传统的文化企业内部应积极推动实施高科技引导战略,提升创新观念,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可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传统文化业态如何与创新要素接轨,结合徐州本地实际情况来考虑今后的发展方针。

(三)优化人才队伍,培育新型人才

新型文化人才是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关键所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徐州市拥有多所高校资源,具备人才培养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理论教导的同时增添更多的实践指导,让他们实际接触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业态,具体学习到可以灵活运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出实干精干的人才。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系统的、运作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三方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与岗位提前接轨。高效率的定期选拔優秀人才,并及时进行进修培训并让其到先进地区和优秀文化企业中进行观摩学习,加强其创新意识,为企业注入创新创意要素。其次,大力引进熟悉文化市场运作、或者具备先进管理能力的优秀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能够熟练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善用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和熟悉文化资本运营、文化企业管理及文化产品营销经纪代理等方面的人才,并实施奖励政策,鼓励人才创造。

(四)优化入驻企业业态分布,加强集聚区业态间的关联度

集聚区入驻企业的业态分布决定了集聚区整体的主要业态,因此入驻企业业态间的关联度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调整集聚区内部的业态结构,合理筛选、布置、组合不同业态类型的企业,能够使整个集聚区高效运转,让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在集聚区内部得以循环流动、充分发挥作用,在节省资源、高效生产的同时,相关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也能够促进技术創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企业间的业态关联度,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同类业态的集聚,可以强化集聚区内部企业间的合作,降低生产成本,强化自身专业化优势,使集聚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五)加强科技应用,发展新兴业态

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渗透,同样科技的发展也给文化产业的其他业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使它们换上名为创新和技术的新装备,从而诞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徐州市的经济和科技近年来也在不断高速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也应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传统业态与新技术的结合,鼓励、支持和引导文化科技人才创办新型文化企业,加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渗透。传统业态的文化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运用科技成果来武装文化产品,不断创新。

(六)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本地特色,打造优质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集聚区的培育孵化和研发应用等功能对于加速高新技术融入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举足轻重。针对徐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一系列如企业规模小、创意要素不足、业态有同质化现象、缺乏品牌和规模优势、缺乏创意人才和高新技术、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运行链条等问题,可以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优秀案例,寻求解决思路。

同时,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开启之前,政府应因地制宜、找到并利用自身优势,制定出既有徐州文化特色且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进行有机整合,实行科技和人才资源共享,打造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业态,这样既可以形成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又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使徐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注释

1.徐翔.全面开放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及国内零售业的对策分析[D].东华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6.

2.张君.湖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崔文贞.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J].宁夏党校学报,2013(4):94-96.

4.黄伟一.我国新型文化业态培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9.

5.郑国.青岛市创意产业园业态现状与优化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11-15.

参考文献

[1]李鑫.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吕庆华,任磊.文化业态演化机理及其趋势[J].理论探索,2012(3):93-97.

[3]吕庆华,任磊.文化业态演化机理及其趋势[J].理论探索,2012(3):93-97.

[4]崔文贞.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J].宁夏党校学报,2013(4):94-96.

[5]黄伟一.我国新型文化业态培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9.

[6]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业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互联网+博物馆”业态探讨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