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众文化看热小说到口碑古装剧的转型之道

2016-11-15吕慧洁

卷宗 2016年8期
关键词:琅琊榜改编古装剧

吕慧洁

摘 要:近年来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持续热播,本文将以《琅琊榜》为例,从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来分析如何由热评小说成功转型為有口皆碑的良心古装剧,以期推动古装剧的进一步发展,为受众提供更多制作精良的古装剧。

关键词:《琅琊榜》;改编;古装剧;大众文化;原因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带来了网络小说乃至网络文学的博兴,网络文学的一路高歌猛进,为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奠定了基石。由于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属性,制作者总要挑选富有吸引力的题材进行创作。而由中国电影人独创的古装剧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批观众,几乎占据了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所以自然而然掀起了“古装剧改编热”的浪潮。近期更是集中涌现了一批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来的古装剧,如《花千骨》、《琅琊榜》、《大汉情缘之云中歌》等。这些古装剧的“原身”皆是在网上好评如潮的热度小说,而被改编为电视剧后,受众对其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那么,从热评小说到口碑古装剧的转型之道究竟是什么,笔者将以大众文化作为本文的视域,以被称为“良心剧”的《琅琊榜》为例,从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来分析研究。

1 大众文化的特征及古装剧的概念

在分析之前,先要明确两个概念。首先,大众文化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中为普通民众所参与和消费的一切物质、符号、观念和活动。或者简单来讲,大众文化就是现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通俗性、流行性、商品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娱乐性为其主要特点。其次,不等同于历史剧,古装剧的内在规定性,是“以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话本小说、戏文故事、说唱传奇题材的商业片类聚。”除此之外,纯属虚构的、仅以古代为背景,以古代的服饰演绎情感故事的电视剧也被成为古装剧。古装剧中的“古装”也并不局限于历史上人们真实的装束,古装剧的装束主要在于求美、求韵。而本文中所指的古装剧即是纯属虚构仅以古代为背景的古装剧。

2 《琅琊榜》的大众文化特征体现

电视剧《琅琊榜》自9月19日开播后,次日,网络播放量就已达到了1.4亿;豆瓣上对其的评分更是高达9.3分,是今年开播的国产剧中评分最高的,七千多人参加评论的人中有74.9%的人给了五颗星好评。而播出该剧的两大平台——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黄金档收视率也凭借此剧跃升至前两位。这部收视率低开高走的古装剧,在播出后被称为男版《甄嬛传》。《琅琊榜》可谓是从热度网络小说到口碑古装剧成功转型的范例之一,细分析不难发现,该剧无处不体现了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这是该剧能够从热小说到口碑剧转型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3 剧本选取符合大众文化通俗性和流行性

从剧本的选择上来看,该剧符合大众文化通俗性和流行性的属性。文学作品向来是影视剧取材的源泉,近年来尤以网络文学为最盛,而《琅琊榜》紧跟时代潮流,深谙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的道理,选取了素有中国版“基督山伯爵”之称的网络小说《琅琊榜》。原著中人物鲜活灵动,情节环环相扣,故事步步为营,虽也是以皇宫为主要背景,却巧妙的避开了以“是非之地”的后宫作为主战场,从女人堆中跳出,将目光转向了朝堂上的男人们,但并不意味着情节完全由男人主导,后宫中的女性也颇为重要,是一部以扶持明君、平反冤案、振兴山河为主线,儿女情长、后宫斗争为辅线的权谋剧。因为剧本的选取得当,使得该剧在播出前,就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粉丝群体,即《琅琊榜》一书的书迷,俗称为“原著党”,这些“原著党”的年龄段集中分布在在青少年,以学生为主,本着对纸质文字的喜欢,他们自然会对电视剧抱有一定的期待。另外,避开了玄幻爱情为主的题材使得剧情走向越发符合大众文化的通俗性,因为剧情所展现的内容不是为某一特定阶层服务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服务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该剧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观看,老少均可,而且剧中的国仇家恨和义薄云天也使该剧变得男女皆宜,不局限于“原著党”,同时虽是权谋剧,但剧情并不复杂,适合不同职业和文化水平的人观看。

4 商品性与娱乐性的融合

从制作团队来看,本剧由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孔笙、李雪指导,从演员阵容的华丽到摄像剪辑的精细,从片场道具的严谨再到导演大刀阔斧的指挥都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团队在开机前的半年就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为了使画面呈现出磅礴而不失诗意的精美画面,剧中出现的苏宅、武英殿等内殿及阁楼,包括殿内及楼内的厅室、书房、密道等内景,都是现搭建的,该剧投资更是高达一亿以上,可谓在制作上的大手笔,在细节上的严苛刻。而《琅琊榜》在演员的选取上,选用了胡歌、王凯、靳东三人,这三位男明星虽然都不是当红的“小鲜肉”,却都是演技已十分纯熟的“老戏骨”,尤其这三人刚刚合作拍完了《伪装者》,已经有了一定的默契,本身也有着相当庞大的粉丝数量,再加上有不少粉丝是因为喜爱他们三人一起搭戏,所以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常常调侃三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借着《伪装者》的余热,《琅琊榜》的热度也随之上升。同时,这三人都是在社交平台上比较活跃的明星,在《琅琊榜》开播之前,包括胡歌、王凯、靳东以及刘涛等在内的演员,都会利用他们的微博配合官方微博进行前期的宣传,在播出过程中,官方微博还会根据剧情来制造话题,或者利用团队幕后的推手将剧中的人物画成卡通形象,而演员也会根据剧情的发展频频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大众文化视域下,粉丝与粉丝之间,粉丝与偶像之间,偶像与偶像之间的娱乐化与被娱乐化。

5 电视剧本身所具有的传媒依赖性

从电视剧本身来看,首先,播出的平台无外乎电视和网络,而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都归属于大众文化,故而一定避免不了对于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其次,电视剧本身也可归类为商品,既是商品则应有其本身的价值,避免不了要追求市场需求和经济收益,这就凸显了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本剧的价值就在于其精良的制作。镜头、构图、声音等基本的视听语言方面不必多说,恢弘且精细的摄像剪辑手法自是该剧的一大亮点。笔者以为服装道具等小细节才能体现一部电视剧是否用心。在服装方面,剧中人物参考了唐朝之前的造型风格,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经典的中国元素,配合不同人物的性格,显得相得益彰。拿造型设计来说,仅仅是“冠”的材料就有玉、铜、檀木、金银、丝绸之分。麒麟才子梅长苏原乃江湖人士,在入朝前他一直是散发披肩,而入朝后则是将发丝高束于顶,且为衬托他“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温润、隐忍的气质,他的发饰一直是玉器。而靖王萧景琰为亲王,气质却不雍容,而是充满了武将的英武之气,所以他的发冠比较固定,基本只有一款铜冠,这也与性简朴不好铺张浪费,也并不受皇帝宠爱有关。但太子和誉王便不同于靖王,他二人地位尊贵且性喜奢华,所以剧中给他二人配的都是金冠。再说剧中云南王府的霓凰郡主,她作为剧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偏偏身份特殊,虽是郡主,却是云南幕府的掌权人,所以她的头饰除了充满浓郁的云南特色外,上面还镶嵌了饱和度不高但颜色柔和的宝石。既保留了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又体现了她一府之主的尊贵地位。从这可以看出,《琅琊榜》虽是架空历史,剧中服装、道具、建筑、礼仪没有具体可对应的朝代,但在细节上却可以做到精益求精。也正是对细节的苛求,才使琅琊榜的收视率虽然低开却持续高走,最终似一批黑马在这网络文学改编古装剧泛滥的年代脱颖而出,在韩国的卫士登录,游戏周边等也迅速火爆,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琅琊榜》没有拘泥于宫斗或朝斗本身,它涌动着一股浩然之气。“麒麟才子”梅长苏辅佐的靖王萧景琰正直善良,他执念于是“非公道,天理人心”,他信奉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剧中,他与主人公梅长苏之间的友情,与母亲静妃之间的亲情,与一干支持者一同匡扶正义的坚持都令人为之动容。由此可见,从热小说到口碑剧,两者之间并非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只要把握住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做到通俗而不恶俗,流行而不泛滥,娱乐而不过度娱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电视剧的品质,“以正合,以奇胜”,用“正”来呵护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与集体文化心理,用“奇”来让人们充分体验视听带来的视觉享受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带来的精神愉悦,为古装剧的突围探索出一条“守正出奇”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大众文化通论》刘自熊、闫玉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14页。

[2]《从古装剧及相近类型看电视剧的类型化发展》,曲德煊,南京大学中文系。

[3]《小议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服装造型》,石伟华,《戏剧之家》2015年10(下)期。

猜你喜欢

琅琊榜改编古装剧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香港观众不满《琅琊榜》被删戏
找找古装剧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