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2016-11-15田久念
田久念
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把重点放在人才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高职大学生人格冷漠,缺乏人文学科,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不积极。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更大的贡献为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青年,探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语文教学
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重点教学内容, 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按照目标和目标,人类语言教学需要。但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技能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作为重点,更强调人文素质训练,即使是只关注表面,而不是从内部讨论了人文素质。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的语言教育的人文内涵,突出人文的特征质量和引导学生练习。
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造成理解存在偏差
教师培训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到教学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培养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盲目地希望学生发展成技术应用人才,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成为所谓的工厂,并成为独特的技能,但忽视个性发展统一的规格产品,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边缘化的地位。
(二)教学思想观念狭隘
长期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 使得语文教学过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 却忽视了教育学生分辨真善美, 没有认识清楚人文精神教化与熏陶作用且不够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成一个高智商,能力强,但缺乏活力,责任心,让人安心。这样的教育使太功利的目的,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非常缺乏奠定学生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育理念可以使教学内容狭窄,狭窄的哪些教学内容狭窄使人们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升,人们不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少数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
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技术的社会,人们的技能、科学和技术、产品意识在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渗透率很难避免导致人们盲目追求技巧和技術,在学生学习动机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掌握好技能。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时间,也很难仔细思考它的存在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等这类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完美人格是必要的,它是高职教育不能忽视的责任和义务。
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的必要性
(一)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
现行的高考制度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本科院校,共同的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或多或少的缺点,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功利主义和网络快餐文化的传播的影响以及区别,考证,如就业压力,使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保健、缺乏人文素质成为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人文知识,不了解传统经典,人文精神是弱,丢失,道德行为失范;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团队合作意识等。
(二)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类课程缺乏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反映在课程开设上就表现为确保专业技能课和实习实训课的学时,压缩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时,甚至取消了某些人文素质类课程。但从实际就业的角度看,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当前条件下的不变的课程和课程,促进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3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想要达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在大学语文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良好的基本技能和课堂控制能力,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熏陶,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指导,使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具体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 整合教学内容
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正如上面提到的大学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语言教学材料和多种形式,关键在于选择一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应该不仅仅是课堂学习,也应该适用于课外阅读。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教学内容,掌握好精读课和课外阅读标题、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应选择在每个时代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代表作品,以提高大学生的母语和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听取学生的选择。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吸收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中国学生的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学校目前的中国综合实践活动“诗人的方法”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免费从诗人的代表作品,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改变教学模式
大学中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教师教学为主,辅以问题和讨论部分,常带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上学生们简单地假设没有直接关系这门课程和其未来就业,没有足够的重视,体现在没有准备,没有参与上课,下课后没有思维,教学效果自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吸引学生参与,感染和影响,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文化品位,加强文化背景。因此,大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由最初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三)优化评价方法
非常注意每个课程的评价结果,学生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这门课的学习。很明显,与传统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模式,评估手段多样,灵活,口头和书面考试,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过程评估可以体现在两个部分,课堂和课外课堂基本上平时看到类性能,如演讲、讨论、等;课外基本上看到作业以及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演讲、写作、读书报告,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动力也作为重要的参考,总结性评估应该以主观题为主,人文素质的内容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在一起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四)构建课程体系
如前所述,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通常只有一学期开设且大多在 32 学时左右,因此,在此基础上可再结合各专业实际需要,在其他学期配套相应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进一步深化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以我校为例在旅游系、艺术系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历史文化、唐宋诗词赏析、美学等; 在经管系、电信系、建工系开设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如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应用写作等。
参考文献
[1]杨建波,陈鑫.大学语文:高开课率背后有隐忧[N].中国教育报,2013-09-27(3).
[2]王步高,张申平,杨小晶.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雪峰.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4]余勇,陈利荣.以大学语文教育为基点推进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