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2016-11-15王润清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本调研考核

王润清

为完善教师研训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区域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姑苏区发展中心教师培训部于近期开展了全区在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在各学校领导、教师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对全区在职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工作。

一、调研目的

了解我区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征求对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教师培训愿望,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更好地促进我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走访座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发动教师在线填写《姑苏区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确认回收824份有效问卷;同时深入学校,与区内10多所学校150多名青年教师、学校行政进行访谈。

三、基本情况

为了使本次调研结果更具有广泛性和参考价值,本次调研以网络问卷为主,基本覆盖了全区各学校的不同职务、不同年龄层次及不同工作年限的近千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网络问卷中共收回有效问卷824份。走访座谈约150人 ,分别就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方式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应该说,本次调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区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及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数据分析

我们对回收的824份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部分内容在结合教师访谈后,其分析结果如下:

(一)关于学校校本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1.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学校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与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有关的内容,其中86.89%的教师选择教学策略,84.83%的教师选择教育观念,69.9%的教师选择教育评价,另有58.98%的教师选择了课程开发。从中可以看出学校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学校的校本培训安排主要以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2.专题讲座及团队研讨活动是校本培训采用的主要方式

学校校本培训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专题讲座(91.02%)、团队研讨(87.99%),另外有69.17%的教师选择个人自修。在与学校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担任学校专题讲座的主讲人多数为区内教研员、知名度较高的校长以及学科专家等。

(二)关于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

1.关于培训方式

在关于培训方式的选择方面,有41.5%的教师希望采用远程培训方式,26.21%的教师校本培训,仅有10.32%的教师愿意接受全员集中培训。如在假期中组织集中培训,67.84%的教师愿意在暑假中接受1-2天的专题培训,同时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少有教师愿意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

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对培训的需求意愿不高,其中选择校本培训的教师只有26.21%,有些出乎意料。从中看出教师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有的培训内容及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不能吸引教师的参加。

2.关于培训内容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的知识是任教学科与前沿知识(79.73%)以及对课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与把握的知识(79.61%)。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63.83%)、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60.8%)是教师最为关注的,此外,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46.24%)、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47.57%)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调研及访谈中发现,多数教师希望在今后的通识培训课程中把“任教学科专业与综合性知识”(62.62%)作为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47.57%)、现代教育技术(43.08%)、师德修养(40.53%)。

此外,在调研及访谈中还发现目前教师最希望开展的专题培训内容是教学智慧类(75.24%)和教学设计(65.66%)的培训,说明广大教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迫切需要专家的引领。

3.关于培训的组织形式

从培训的组织形式来看,观摩名师课堂(75.97%)是教师最希望的培训形式,教师认为观摩教学(听课、观课、议课)及名师引领的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且最受教师的欢迎。

其次受欢迎的培训的组织形式是案例分析(55.1%)、实地参观学习考察(49.27%)、专家引领互动交流(45.39%)。在访谈中也了解到,教师希望多得到观摩名师课堂的机会,并希望能在观摩课后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机智等问题与名师进行互动交流。

4.关于培训的考核评价

教师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是培训效果评估内容之一。调查显示,教师建议的考核评价方式是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希望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42.48%)、写论文(34.83%)、上汇报课(32.16%)等各种形式进行考核,但调查中的各项得分比例均不高,因此,在选择考核评价方式时,既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又不能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当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本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调研中发现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安排随意性较大,通常以研代培,内容比较单一;且由于校本培训安排下午学生放学后开展,培训时间并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对校本培训进行规范,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网络问卷中68.33%的教师认为培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49.76%的教师认为培训目标缺乏对新课程改革进行有效指导。访谈中不少教师也认为目前培训内容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是被动接受,同时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3.培训方法陈旧,培训效果不佳

目前的培训方式主要为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研修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流于形式。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4.培训评价不到位

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培训很少关注培训的训后评价,很多情况下均是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

5.中间层次关注较少

通常情况下,培训工作在对新教师、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方面会关注较多,而忽略了中间层次的人群。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工作年限在10-20年左右的教师,她们已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是教学队伍的中坚力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培训对象,因此,如何提升这一年龄段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五、对下阶段教师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对教师培训认可度较高且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觉得培训对实践工作有促进作用。但调查同时显示,目前的培训并没有让教师完全满意,培训师的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过程缺乏实践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培训偏离了教师的需求,从而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设分层分类分岗的培训课程体系,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1.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按照教学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学科门类和岗位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分层分类分岗地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2.通过自主开发、引进使用、共建共享等途径,形成与高校、学校、社会机构和个人多方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建设模式,建立丰富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以满足不同教龄、不同学科和不同岗位教师的多样化需求。

(二)扩大培训师资来源,建立姑苏区培训讲师管理制度,提升培训师资素质,保证培训质量

1.聘请理论功底扎实且熟悉教育教学实践的高校专家教授、具有丰富经验的外区名师、学者提供培训专家,并从区内骨干教师、学科名师、教研员中遴选出一批有一定专业能力、乐于奉献的培训讲师队伍,通过外请内聘,形成开放多元的姑苏区教育培训专家库。

2.加强对培训讲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培训讲师考核、准入制度,并以考察、研讨、学术沙龙等形式,不断加强培训师团队的研修,提高培训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培训讲师,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师。

(三)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相应的培训要求和管理标准,重视培训过程监控、分层推进,分类实施,实现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完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及时了解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建议,从而为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总之,教师需要的培训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培训,是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培训,是能够直接影响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培训,是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培训。因此,在今后的教师培训工作中,培训管理者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培训管理能力,为全区教师搭建好专业成长的平台。

猜你喜欢

校本调研考核
内部考核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