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
2016-11-15欧阳林锋
欧阳林锋
摘 要: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案例向学生呈现真实的教学实践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案例情境中思考、分析和讨论,可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能力。笔者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中应用案例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中生物 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三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了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为科学制定学科教学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发展和完善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和探究、获得体验,包括学生的外在学习活动过程以及内在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案例向学生呈现真实的实践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案例情境中思考、分析和讨论,可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能力。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加“民主”,案例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质疑和探索。案例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因而高中生物教学有必要采用案例教学。
一、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案例教学实例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课程的核心,是学生发展和完善的基础。缺乏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生难以开展其他科学探究,也不利于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教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中,笔者应用案例教学。
首先,游戏导入。邀请一名学生共同完成拍手游戏。教师双手平摊、掌心向上,学生将双手放于教师手掌上。教师突然翻手掌,学生的双手随之放射性回缩。
其次,对比分析。根据教材内“神经纤维的传导模式图”,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静息”“兴奋”状态下膜细胞内外电位变化情况。再指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神经纤维传导模式图”。然后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掌握突触结构及其作用:突触结构是两个神经元相互联系的关键。
最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首先提出问题:兴奋状态下属于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提示进行实验设计,证明结论。学生甲回答:将电流表两极放于神经元两侧,再对神经元进行刺激,可根据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学生乙回答:需要在神经元刺激点设置一个电流表,再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情况。其他学生回答:只需在刺激点一侧放置电流表,并直接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该教学片段借助学生常玩的游戏导入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知识是学会技能的基础,缺少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也无法发展能力。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中,掌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是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识比较模糊,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为方便学生理解,该案例教学中,通过对比“静息”和“兴奋”状态下膜细胞的电位情况,对比细胞与神经元的异同,使学生快速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另外,实例对比分析的作用体现在具体化和直观化上。本章节知识偏概念性,对比分析可以具体、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概念性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性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后,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人的兴奋的产生与膜细胞内外离子的关系。最后,通过对比不同状态下膜细胞电位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也重视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可快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但是学生单纯地接受了知识点,仍无法使用所给材料设计实验,不懂得如何通过实验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检测实验结果。因此,最后教师采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善实验方案,制定可行的实验设计,再通过实验得出具体的结论。即利用实验让学生获得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点,并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案例教学实例
“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和探究、获得体验,包括学生的外在学习活动过程以及内在学习思维的过程。根据“过程与方法”的两层含义,笔者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的调节”教学中采用以下案例教学。
首先,列举案例。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每小时消耗300g以上糖类,同时血糖不断为运动员补充糖类。正常人血糖含量为0.8~1.2g/L,全身血糖含量约5L。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血糖”“体温”“水平衡”三个关键词提问。
其次,学生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首先,学生根据常识提出问题:中长跑运动员的身材为什么偏“瘦”?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人体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脂肪酸浓度变化曲线图,让学生分析运动开始6分钟后为什么血糖下降,而脂肪酸浓度快速上升的原因。学生总结:运动使糖消耗水平上升,脂肪酸转变为糖后再经糖氧化过程,最终转变为能量。
最后,教师提问。①运动员休息一会儿会觉得冷,为什么?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哪些,使用箭头和文字表达激素调解机制。②健康人群碘摄入超标可抑制钠-碘载体的活动,降低细胞内碘水平,甲状腺是肿大还是萎缩?学生在黑板上使用箭头和文字表达激素调解机制:缺碘时甲状腺肿大,碘过量引起甲状腺萎缩。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列举案例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利用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消耗现象,让学生围绕关键词提出问题,该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结合自身运动时表现也会提出新的问题,如:为什么运动过程中会出汗、口渴、心跳和呼吸加快,原因是什么?长跑运动员运动过程中为什么喝水(根据常理,运动时不能喝水)?借助长跑运动员的案例,将学生带入长跑运动情境,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及体会,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结果不同,可激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理清问题的条件:糖在什么情况下可转变为脂类物质。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进行分析,进而掌握血糖在含量过多情况下才会转变成脂类物质。运动时血糖供应不足,血糖无法转变成脂肪酸。通过该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研究过程和思维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
最后,通过要求学生使用箭头和文字表达激素调解机制,可训练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同时结合碘摄入过多的案例,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尽管案例教学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需要认识到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如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混淆、案例库不完备以及案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案例教学的本质,并建立起丰富的案例储备库,灵活地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书香.浅谈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操作过程[J].今日科苑,2009,(09).
[2]王志国.高中生物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
[3]张勇.案例教学法在基础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