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市报的转型与创新
2016-11-15阎亚平
阎亚平
【摘要】在当前新媒体突飞猛进地发展、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特别是地市级报纸生存压力空前巨大。如何在这巨大压力下生存和发展,已成为报界同人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着60多年历史的《南阳日报》面对这种压力,在纸媒一片唱衰声中,大胆尝试,通过新闻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媒体转型、媒介融合、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地市级党报;转型;融合;创新
在当前新媒体突飞猛进地发展、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传统纸质媒体特别是地市级报纸生存压力空前巨大。如何在这巨大压力下生存和快速发展,已成为报界同人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持的2015年“百强报纸”评选活动中,《南阳日报》从全国1915家报纸中脱颖而出,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一起荣登全国“百强报纸”榜单。此次评选全国仅有两家非省会地市级党报入选,《南阳日报》名列其中,成为本年度河南省唯一入选的报纸。《南阳日报》此次荣获业界最高荣誉,对于在多种媒体夹缝中求生存的地市级党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变读者为用户,提升引导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如潮水般涌来,信息传播的理念、渠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的生存日益艰难。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原本竞争力就弱的报纸直接出现了生存危机。过去,党报往往只看到新媒体“用户创造内容”的“草根性”,看到它“粗糙”的一面而不屑一顾,不去问老百姓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自己想要宣传的内容强塞给受众,传播效果自然不理想。新媒体时代,是用户取舍内容,党报要首先转变观念,把读者变成用户,把自己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发布者”变成贴近受众的“信息提供者”,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向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内容。
在无法与新媒体比速度的时代,《南阳日报》在新闻报道上采取新举措,逐渐向做深度、调查性报道转向,以深刻的内容吸引用户;在典型报道上求得新突破,以典型的魅力影响用户;在政策宣传上用新招数,以更新的形式使政策深入人心;在民生新闻宣传上走新路子,以服务性更强的内容吸引用户。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宣传创新:
一是在主题宣传方面,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南水北调、“一统四抓三关键”“绩效考评”“三严三实”“激情跨越十二五聚力奋进谋崛起”“谋划十三五”等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整合新闻资源,通过提前策划、组建专门报道小组进行深度报道,并运用开设专栏,配发言论、图片等形式,形成浓厚舆论氛围,全力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受到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二是在典型宣传方面,结合“走转改”活动,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典型、采写典型,并在报纸上公开征集典型线索,让读者推荐自己身边的典型,从而采写报道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对李华玲、李来华、陈廷江、郭春鹏、徐运芝、“托举兄弟”群体等重大典型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在宣传中通过系列报道和配发评论,对先进典型精神品质进行深化和升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三是在课题宣传方面,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创新工作思路、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等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开展多次大型课题采访报道活动,重点推出了《加快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思考》等课题文章,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南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构想、思路和务实重干的基本要求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读,从而使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深入人心。这些宣传报道也荣获了市社科类特等奖。
四是在民生宣传方面,陆续推出《十大重点民生工程》系列报道,开设《民生关注》《我与民生建设》栏目,及时报道了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和进展情况,对一些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对《舆论监督》版刊发的报道作出批示,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设。
五是在公益宣传方面,持续开展了“爱心献给贫困大学生”“救助百户特困职工家庭”“旧书捐给希望工程”等系列公益活动。如连续17年开展“救助特困职工家庭”和“救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累计筹集资金近8000万元,使一大批困难职工和贫困大学生得到及时救助,上为市委、市政府分了忧,下为群众解了愁,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报纸也荣获中国报协公益宣传创新奖,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誉为“媒体公益的南阳模式”。
六是进一步精准化传播、精细化服务。作为最基层的区域媒体,在报纸版面内容方面,《南阳日报》坚持本土化、社区化,把报纸变成有用的服务纸媒。在广泛征求用户意见的基础上,设立了《政法周刊》《文化周刊》《新农村周刊》,开设了《致富天地》《财经在线》《金融理财》《健康生活》《书香南阳》等专版,为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另外,各个版面都根据自己的不同定位,开设了几十个专栏,一方面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读者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阵地。《南阳日报》坚持“三专”(专刊、专版、专栏)并举,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不少传统纸质媒体发行量萎缩的当下,报纸发行量近10万份,在河南省地市报中名列前茅。
传统纸媒的转型之路,首先是一条媒体融合之路,接受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是报纸转型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南阳日报社前些年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南阳网。南阳网负责《南阳日报·新媒在线》《南阳日报·光影中国》和《南阳晚报·南阳网视窗》版面的编发工作,产生了较好的优势互补效应。近两年来,《南阳日报》坚持多元开拓、融合发展,紧紧抓住“互联网+”的机遇,成立集团新媒体中心,开通了集团微博和官方微信,初步搭建起了由近50个微博、微信组成的南阳报业微矩阵,致力打造南阳最大微矩阵、最大舆论场、最大关注度和最大影响力的南阳新媒体联盟,用最佳的渠道和终端把最好的内容传送给用户,实现信息的最优级化配置。目前,粉丝已逾300万人,从而使报纸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也标志着南阳日报社进入了全面拥抱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在向新媒体战略转移、抢占宣传舆论新阵地方面,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二、创新管理,增强新活力
管理创新是媒体发展的保障。管理创新,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先进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可以保证整个团队焕发激情,可以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制度建设是基础。近年来,南阳日报社在采编制度方面,建立起了规范完善的工作制度;在人事制度方面,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制度;在绩效评价方面上,制定了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奖优罚劣;在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团队。
不管传统纸媒怎么转型,必须坚持的“境界”和“责任”不能丢,南阳日报社在创新新闻宣传扩大报纸影响力的同时,认真总结办报规律,制定了规范的采编制度:建立完善了发挥党报十大职能、办好报纸坚持的十项原则、新闻宣传把好十关、新闻写作注意十项要领、改文风要从十个方面着力等相关规定,在加速媒体融合的同时,着眼“三个一流”(建一流队伍,办一流报纸,创一流业绩),实行“四个办报”(规范办报、创新办报、开放办报、社会办报),着力“六个宣传”(主题宣传有氛围、典型宣传有影响、课题宣传有价值、民生宣传有亮点、公益宣传有作为、社会宣传有成效),讲好南阳故事,传播南阳声音,不断提升报道水平和传播影响力。
同时,报社还制定了全员聘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制度,根据报纸版面选择有能力、有活力的栏目或专刊负责人,根据人员的特长或用户的需求开办新栏目、新专刊,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采编人员能进不能出的常规,调动全员积极性,激活和释放采编团队的产能和创新意识,真正从制度上确保内容增量在传统的报纸和“三微一端”各个渠道得以提升,从而提升新闻产品的效率及价值。
在多元发展工作机制的创新上,报社实行引进市场机制,借鉴互联网思维,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都采用新的运作流程,开展市场调研分析、产品策划、内容制作、产品销售,改变传统媒体以媒体人诠释社会、主导娱乐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广泛收集用户意见,并通过新媒体的点击率、传统媒体的阅评等了解用户需求,使用户成为业务主导,让用户尽可能地通过报社搭建的平台和提供的服务,实现以自己的方式观察世界、分享快乐。
三、变经营为营销,汇聚新动力
广告和发行一直是传统媒体的经营主体。近年来,传统纸媒受到新兴媒体传播和广告的影响,发行量逐渐萎缩,广告大幅下降,报业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一困境,只有创新经营思路、改变经营模式,才能化“危”为“机”。创新经营,首先是创新经营思路,树立大广告、大经营意识。所谓大广告、大经营,就是要破除单一依靠传统主要报纸原来的广告经营模式,走融合发展之路,运用互联网思维,变传统的报纸广告经营为多媒体市场营销,使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在融合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近年来,南阳日报社走开放办报、融合发展之路,逐步构建起“四位一体”的创收格局,为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使报业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和新媒体融合,和文化科技金融单位传播媒介融合,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宣传活动融合,借梯上楼、借水行舟,构建广告、发行、出版、实体“四位一体”的创收格局,扩大影响,增加收入。
二是整合媒体资源,变单一的单打独斗为合力共赢。南阳市原来有《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广播电视报》三家纸质媒体,不仅报道内容重复,而且在广告经营上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各家报社的收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阳晚报》并入南阳日报社,实现了报业规模的扩张。不仅在报纸采编上各自明确了侧重点与报道方向,而且规范了发行渠道,解决了报纸的同质化和广告的无序竞争,从而使广告收入大幅提升。同时,南阳日报社还抓住机遇,收购《南阳广播电视报》,实现了资源的再整合。2014年7月,通过长期的磋商,经南阳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南阳日报社出资730万元成功收购了《南阳广播电视报》,并于2014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成功更名为《南都晨报》,完成了南阳市区内纸质媒体的全部归拢,为实现媒体互动发挥整体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报社广告进一步扩大了阵地。利用《躬耕》杂志社转企机遇,实现了影响的扩大。
三是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南阳网原来属于南阳市委宣传部的网站,南阳新闻网是南阳日报社的网站,报社经过努力,将南阳网与南阳新闻网合并,实现了领域的拓展。在2010年南阳网与南阳新闻网合并的同时,南阳日报社抓住机遇成立楚汉网络传媒公司,一次性投入300万元,重点经营南阳网,使南阳网的经营规模迅速膨胀,报社不仅迈出了从纸质媒体向多媒体转型的坚实一步,也为报社增添了新的经济来源。近两年,利用南阳报业微矩阵粉丝量大、信息资源丰富、贴近性强的渠道优势,吸引传统媒体的广告客户拓展广告宣传空间,广泛推介南阳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报业经营与市里有关大型宣传活动相融合。每年市里都要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如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玉雕节、旅游推介、月季展、知名食品展等,报社都积极介入,提前进行策划。在搞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对于有关单位的广告宣传也帮助其进行策划,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得到提升。
五是新闻和文化融合。《躬耕》杂志是南阳市唯一一家拥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文学期刊,创刊早,影响力大,是培育南阳作家群的摇篮,在外界有很好的社会声誉。2012年年底,南阳日报社借助《躬耕》杂志社转企之机,与主管主办部门市文联协商,将主办权移交给南阳日报社,实现双方共赢,在使报社影响力走向全国的同时,也成了报社经营创收的新阵地。
六是实行开放经营,与外地媒体和经营单位融合。在这方面,南阳日报社也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报社首先把下属的印刷厂改为南阳文新印务有限公司,加之其他实体公司,都实行市场化运作。与此同时,先后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成立了大河印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州古籍出版社合作成立了中州古籍出版社南阳分社、与江苏盐城报业传媒集团合作创立了众新演艺有限公司。通过与外地公司的合作,不仅提高了报社的知名度,也为报社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七是多业并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之际,南阳日报社利用市委决定加大户外公益宣传力度的机遇,投资近千万元,在机场和高速公路入口等重要地段竖起了8块共1000多平方米的户外LED大型显示屏,以公益广告宣传为主,逐步开发户外广告,增添了新的创收渠道。此外,《南阳日报》自己还先后办起了富新多媒体户外传媒有限公司、物新物业公司、金传媒公司等,实现了报社多渠道增收的目的。
近年来,南阳日报社坚持宣传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不仅使新闻宣传影响力不断提升,而且使报业经济迅速壮大,受到领导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报社先后荣获“中国地市党报品牌创新力十强”“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品牌媒体百强”“中国地市报业经营10强”等荣誉称号,进而跃入了全国报业百强的行列。
(作者单位:南阳日报社)
编校:董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