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校本选修课开设现状的对比研究

2016-11-15刘增岳善文刘海培郑骏雄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刘增+岳善文+刘海培+郑骏雄

【摘 要】文章对5所不同地域中学所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现状从选修课科目组成(课程开设意旨)、课程组织形式这两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校本选修课的建设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校本选修课;课程建设;现状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0-0020-05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历经了从设置文理科的分科性选修到学科课程采取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出台,加强对高中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及课程管理的改革,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以来,各地都展开了对校本选修课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了一股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然而,近些年来,校本选修课的开设却总被人说成是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做着“应试教育”的事,选修课被当成了高考深化辅导课。另外,国内还有很多学校开设校本选修课依然困难重重,常面临着: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参与度不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家长认识不够、学生学习压力大等问题。

校本选修课是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学校自行或与其他研究人员协作开发的课程,强调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利。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本文聚焦当前校本选修课的开设现状,着重通过对较为成熟的校本选修课建设理论进行文献调研以及对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内容分析,对比其校本选修课的“课程的组成”“课程开设意旨(育人目标)”“课程组织形式”,并整理出开设校本选修课可参考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1. 分析文本的选择与筛选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中学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现状,以及5所不同地域中学的开设实例进行解读。文本的选择来源于以下两方面:

(1)实例文本收集。借助各自学校的门户网站及通过相关学校任课教师的协助来收集北京四中、合肥市第一中学、长沙县实验中学、昆明市第八中学和昆明市第十中学选修课的开设情况。校本选修课的开发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有的地区已逐渐进入发展的深水区(北京四中、合肥一中),有的则仍处于探索阶段(昆明十中、昆明八中、长沙县实验中学),为使文本具有参考、分析意义,本文主要选取这5所学校近2~5年内的开课情况。

(2)文献收集。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高中校本课程”“中学校本课程”“校本选修课”“开设”,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文献,时间点限定在2008年至今。

2. 对比分析维度

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对5所学校课程开设现状进行分析后,最终建立了对文本进行分析的相关框架。拟定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①开设的科目:开设归类形式及所体现出的意义和育人宗旨;②课程的组织形式:包括课程开设时间段、课时数、授课教师组成(开课选课流程)、课程评价。

3. 内容分析过程

从整体开设情况来看,5所学校近几年校本选修课的开设量比较稳定。北京四中有86门,合肥一中有90门,昆明八中有105门,长沙县实验中学有19门,昆明十中有64门。

北京四中将校本课程归为4类:人文社会类、科学技术类、心理艺术类、体育活动类,其余4所学校均没有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具体分类。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在《回到原点看人》中讲道:“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二者应同时并举,不可偏废,这样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求真)、艺术(审美)、人文(向善)”。叶澜教授也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生命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必须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的现实要求中学教育要及时、准确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生命的需要,从而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使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与压力,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本文对“开设的科目”归类形式确立了如下分析维度:身心健康类、生活技能类、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以及艺术素养类。表1将5所学校近几年所开设的校本选修课依照该分析维度进行了分类统计。

从图1来看,5所学校普遍都很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培育,这初步反映出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铺开并且得到了较好的理解和贯彻,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也较高。

北京四中校本选修课科目设置(如图2),除生活技能类课程尚存空白外,其他4类课程开设比重较为均衡。该校注重人文与科学素养的培养,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同样占据了一定比例。单从开设的科目这一侧面来看,很好地契合了北京四中“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即“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教育理念。

“合肥一中以‘全面施教、广育英才为办学宗旨,以‘怀天下抱负、做未来主人为校训,力图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和洒脱自信的人生态度。”由图3可知,合肥一中的教育理念在校本课程开设高度重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类课程上得到了体现。endprint

昆明八中校本选修课程开设量在这几所规模相当的学校当中是最多的(表2),这与该校的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笔者了解到该校开设选修课的实施要求,除去主科拓展类有明确的课程规划外,其他课程比较宽松。因此,从课程上来说,这样就丰富了种类的多样性;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没有过多的约束更能发挥教师的特点和主观能动性。另外,八中育人文化重视学生的“三生教育”(即生存、生活和生命教育)。比如,开设了各类身心健康课和生活技能课,其所占的比例都较好地凸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如图4)。

长沙县实验中学开设校本课程的时间没有其他4所学校长,从校本课程的开设现状来看,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侧重于学生身心健康、情感、科学、人文素养的培育(如图5)。这些课程较好地契合了该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育人宗旨。

昆明十中的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追求卓越”,该校十分注重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校本选修课程开设这一层面也反映了其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对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育人观(图6)。

三、研究结果

1. 选修课程开设与开设意旨

对5所不同学校选修课的整体情况分析:不同的学校虽然在选定的维度上呈现出的开课比例有所不同,但每所学校开设的科目都是比较丰富的,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选择创造了充分的条件。选修课不仅有考试类、学科提高类课程,也有兼顾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课外素质的课程。但是,学科提高类的课程占比不多,能够看出这些学校的校本选修课不是一种变相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课程。

此外,通过分析发现,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科目类别、制定的计划与学校自身的办校特色和实际情况紧密相关。例如,昆明八中开设门数最多的是身心健康类中的体育运动拓展类,这和学校的育人特色是息息相关的(表3)。

2. 课程组织形式

(1)排课方式及课时。经分析比较发现,不同学校选修课的排课方式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在正常教学周内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如:每周二、三、四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或周五下午最后两节课;正常情况下,课时数都是每周1~2课时(北京四中一周两课时),除去因一些临时的事情而冲掉的课时外,进行至期末前两周结束,总的课时约为12~20课时(北京四中将近36课时)。这一课时量对于某些课程来说基本上够了,但对于另一些课程来说这个课时可能还不够,比如:程序类课程,易语言、算法设计等。若想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得到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发展,后续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即要解决:如何保证在新的学期学生能够得到继续发展?

第二类是等正常教学周结束后(期末后),专门留一周或两周时间给学生进行选修课学习(昆明八中)。这种集中的学习方式比起前者在知识获取上更有效率,但是选修课对于学期中繁重的学习负担的调节效果却没有了。

(2)任课教师及课程评价。5所学校选修课开课流程基本一致:开学头两周教师开设好相应课程,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有的借助选课系统),经由教务科进行分类统计、审核,符合课程开设条件的则在第三、四周开始实施。除北京四中、合肥一中外,其他3所学校校本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来自本校。此外,北京四中、合肥一中有与大学进行合作而设立的大学先修选修课,由项目组派人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或外聘授课教师。

在课程评价方面,昆明八中、昆明十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采取的是由任课教师自行设定评价方式,北京四中、合肥一中的评价方式有考试、汇报、展示等多种手段。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是,要使课程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就应评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讨论和建议

通过对相关中学校本选修课开设现状及5所不同中学开设实例的内容分析,笔者对校本选修课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 校本课程开设规划:应能充分调动本校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办校宗旨,先归类再设定相应类别的科目,宁缺毋滥,凸显育人特色。

2. 增强师资:选修课任课教师组成可考虑教师、家长和外聘结合;可以采取如北京四中、合肥一中建立与高校进行项目合作的方式,以增强师资力量。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选修课程建设培训。

3. 保证课时量:在高考压力下,大部分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的学校都会优先保证文化课课时,选修课一般设置为一周一节或两节,并且遇到临时情况时会选择占用选修课的课时,这样就会导致选修课课时不足,使学生的收获大打折扣。因此,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提高对选修课的认识,意识到选修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巨大作用,努力保证选修课每周至少一次课的课时量。只有保证了基本的课时量,学习效果才能有保证。

4. 完善课程评价:加强对选修课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一般而言,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侧重形成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成性成果,可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汇报表演等途径,侧重评价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校本课程的文化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等。

5. 提升认识:校领导、教师应提升对校本课程的重视度。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调整紧张的学习节奏;也更易于凸显本校特色和育人理念;同时还有助于开阔教师视野,加深其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等等。

诚然,由于本次研究范围有限,在开设高中校本选修课的过程中,对本文所提及的如何保证学生在新的学期能够得到继续发展,以及未反映出来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孔夏萌.高中选修课的开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11).

[2] 陈霞,周跃兵.中学选修课的开设现状与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3).

[3] 刘世平.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本真特性[J].学理论,2011,(13):301-302.

[4] 林坚,黄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J].科普研究,2011,(S1):61-65.

[5] 穆姣姣.呼唤生命教育[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6] 赵其刚,董帆.多层次校本选修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中小学校长,2011,(4):14-17.

[7] 黄晓玲,杨德军.我国各省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J].中小学管理,2011,(11):7-10.

[8] 郭婧.如何提高中学选修课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旬),2012,(7):141-142.

(编辑:朱泽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