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基于第三期贵州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2016-11-15常进锋陆卫群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妇女

常进锋,陆卫群

(1.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730030;2.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女性与社会发展研究·

弱嵌入性理论视角下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基于第三期贵州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常进锋1,陆卫群2

(1.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730030;2.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运用社会学弱嵌入性理论分析影响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各类因素,发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缓慢、落后的文化习俗观念和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梯度实施是影响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主要因素。贵州省应从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和健康保健意识、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打造促进妇女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等方面确保妇女健康资源的有效获取与分配。

弱嵌入性;贵州;妇女;健康资源

贵州省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贵州省妇女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健康医疗保健、妇女产前检查和营养水平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但从目前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观念和国家政策的梯度实施,贵州省妇女健康资源的获取和分配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更是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因此深入分析影响贵州省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各类因素,提升妇女健康地位,在目前加快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意义重大。

一、弱嵌入性理论发展脉络及其与本研究的内在契合

(一)弱嵌入性理论发展脉络梳理

嵌入性理论从经济学领域拓展到社会学领域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社会嵌入性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卡尔·波拉尼提出的,这一概念的实质是把两种看似不相干,或关系松弛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们组成一种结构性关系[3]。20世纪80年代,格兰诺维特拓展了社会嵌入性概念,提出弱嵌入性的概念。弱嵌入性的概念,是对嵌入者—经济—嵌入社会关系程度的描述。弱嵌入性是指嵌入者嵌入社会关系的程度较弱,最开始的时候弱嵌入性理论视角更多地描述个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后来嵌入性的适用弹性逐渐增加,具有了理论迁移的潜力。弱嵌入性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理论依据,并主要涉及两个主题词:社会行动者和社会结构,它关注的是社会结构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二)弱嵌入性理论与本研究的内在契合

弱嵌入性理论认为,人是嵌入在由他自己建构的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行动者,困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既表现在以占有为目的的单子式主体性,同时也会受到来自于社会结构本身的约束,呈现出因主体性被削弱的行为惯性。弱嵌入性理论有几大要素:(1)嵌入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理性;(2)被嵌入者,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观念和环境等;(3)被嵌入者赋予嵌入者社会性元素,如身份、价值观念、行为约束和限度等;(4)嵌入者的能动性,即嵌入者的主体性可以发挥甚至实现目的,也可以不发挥;(5)嵌入者与被嵌入者二者的互动存在于社会结构内部运行脉络之中,一旦偏离轨道,二者互动将会被弱化,直至消失。在本研究中,妇女是嵌入者,被嵌入者是妇女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的文化观念和场域环境。妇女在健康资源的获取过程中会体现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即是否有条件获得健康资源,国家在对妇女分配健康资源过程中,又会促进或者制约妇女能动性的发挥,即政策优化会给妇女提供较为丰富的健康资源,但同时也会拉大不同妇女之间的差距。妇女健康资源的获取与分配既体现着个体主体性,也蕴含着国家意志与社会规范对个体主体性发挥的促进与制约作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模式符合弱嵌入性理论的逻辑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

第三期贵州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于2010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进行,调查对象为贵州境内居住在家庭户内18岁至64岁的女性和男性公民。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抽样方案的要求,经有关部门和专家严格论证,按照严格的概率抽样原则抽取样本。调查抽样采取按地区发展水平分层的三阶段不等概率(PPS)抽样方法选取样本,贵州省独立样本初级抽样单元为42个县(市区),有2个为国家级样本,40个为省级样本。抽样单元为210个村(居),3150户。全省共回收有效个人主卷2742份,老年专卷358份,儿童专卷853份,流动人员附卷388份,高层人才附卷64份,居委会调查表97份,村委会调查表113份,补充完成高层人才问卷126份、流动人员问卷50份。全部被访者中女性共1579人。调查数据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经整理后下发到贵州省的个人问卷样本数量为2633份,个人调查主问卷被访者中女性占48.3%。

本研究数据分析主要依托个人调查主问卷,即调查对象样本为2633份。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水平主要指标包括营养和保健服务(含:稀缺营养品在家庭中的分配、预防保健等问题);孕产妇保健就医行为和疾病治疗(含:疾病认知、就医行为、家庭和社区支持等问题)。自变量主要包括妇女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等,中间变量为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具体实施,重点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

三、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状况

(一)妇女健康资源获取状况

晚明耶稣会入华,拉开了16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传教士传播西学和天主教,获得了普遍的同情和赞赏,与此同时,他们擅长“点金术”的谣言在晚明社会蔓延开来,以金诱人入教、资金来源不明成为反教者攻击传教士的内容。本文以“点金”谣言为切入点,描绘明末社会流传的传教士“点金术”谣言的情况,分析谣言产生原因,探讨护教人士,尤其是教徒的辩护,展示中西文化互动交流背景下,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反应。

1.有病就医状况。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一些医疗服务纠纷问题,使得老百姓对于医院、医生的信任感有所降低,加之存在的一些“小病自己看,大病去医院”等落后思想,导致人们出现“有病不就医”的情况。调查显示,最近3年有13.5%的调查对象存在有病拖着不去看医生的情况,其中女性的比重略高于男性2.3个百分点,城镇女性的比重高于乡村3.8个百分点,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的妇女明显低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在出现有病拖着不去看医生的原因分析中,男女两性均把“付不起医药费”作为首要原因(见表1),但是男女两性却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城镇男女两性把“病情不重没必要”作为首要原因,其次是“付不起医药费”;而乡村男女两性则选择了“付不起医药费”为首要原因,然后是“看病不方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可能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医疗保障水平不同以及城乡调查对象的医疗卫生意识有关。此外,“工作/学习忙没时间”等其他原因也影响着人们的有病就医状况。

表1 有病不就医的主要原因单位:%

2.健康资源获取情况。调查中采用询问被访者“如果想吃,您能否每天吃到蛋类、肉类和鱼类”来了解调查对象健康资源的获取情况。通过分析发现,这一指标的城乡差别明显,城镇有超过90%的调查对象可以获得上述健康资源,而乡村中尚有超过20%的调查对象难以获得这些健康资源。妇女获得健康资源的情况在城乡差别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镇妇女获得蛋类和肉/鱼类资源的比重分别高出乡村16.6和26.3个百分点,文化程度与妇女获取蛋类和肉鱼类健康资源状况呈正相关关系。

(二)政策环境下的健康资源分配

1.健康体检和分娩费用支出。我国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给老百姓看病就医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差异。调查显示,仅有32.6%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的健康体检费用得到全部免费报销,城乡之间差异明显,城镇高出乡村22.4个百分点,文化程度高的妇女更倾向于遵医嘱产前检查,就业身份为工薪劳动者、雇主和自营劳动者参与健康体检和产前检查的比重明显高于家庭帮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地区完全由国家承担体检费用的男性比例为49.4%,女性为38.0%,乡村地区完全由国家承担体检费用的男性比例为22.3%,女性为20.7%,城乡差异明显高于性别差异。分娩费用主要由个人支付,城镇和乡村全部自费的比重均高于60%,且乡村地区明显高于城市。而分娩费用全部免费或报销的比例却低于10%,虽然总体上公费医疗的整体水平不高,但是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性十分显著,而且在有差别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城乡差别明显。

2.产假。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4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由90天延长至98天,并规范了相关待遇。

调查中发现,丈夫带薪陪假的时间约为1周,产假期间的收入与产前差不多的比例城乡分别为48.9%和8.9%,城市地区高出乡村40个百分点,而产假期间没有收入的比例乡村却高出城市61个百分点,乡村地区有90.3%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在产假期间没有收入。而将性别作为自变量加入分析框架中时,产假期间的收入与产前差不多的比例,城市男性高出城市女性11.7个百分点,乡村男性高出乡村女性3.6个百分点;而产假期间没有收入的比例,城市女性却高出城市男性9.7个百分点,乡村女性高出乡村男性2.3个百分点。出现这样的状况应该与城乡居民的职业类型差异有关,因为农村居民大多数从事农业劳动,对于他们而言似乎也无所谓产假,更不用说产假期间有收入了。

四、影响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缓慢的外在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经济发展速度从全国来讲,仍旧处于低水平,尤其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在贵州省内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尚未脱离贫困状态的乡村。贵州省是人口输出大省,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而这些外出打工的人口受生计所迫,往往只会拼命赚钱,而忽视了工作和生活环境对自身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种种证据表明,无论留守还是外出务工者,农村妇女面临着多重严峻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危机。而除却男女不平等导致两性保健服务获取上的不公平外,农村妇女的健康风险和脆弱性还因贫困、男性大量外出务工、乡村人口老龄化以及户内外的性别歧视与偏见等诸多原因而大为加剧,因此人口流动的加剧给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带来严峻挑战。调查发现,乡村地区存在有病不就医的状况要高于城市地区,这种问题的出现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分不开的。在农村地区,居民的大部分收入是用于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孩子的教育,而用于自身健康保健方面的支出较少,因此当她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仅有少部分妇女会选择到正规医院就诊,其他的多在村卫生室或者自己随便买点药来解决,从而造成乡村地区妇女的健康状况存在严重问题,这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决定的。

(二)落后文化习俗观念的内在制约

文化习俗是人类生存长期积累的共性的认知,在某种意义上文化习俗起着凝聚力量和教化族群的作用,同时文化习俗的根深蒂固以及某些文化习俗的负面影响也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作用,比如男性借助传统文化与习俗等控制手段,为女性确立了更多限制权利的禁忌模式,使男女性别角色在文化体系中处于不平等的对立状态[4]。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少数民族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但也存在一些阻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习俗和文化,长期的生存和互动,使得民族地区的居民形成了独有的信仰和崇拜,文化习俗深深地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一些文化习俗甚至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良的生活方式将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证妇女获得更大健康资本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贵州妇女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妇女对健康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有病拖着不去就医或者寻找不科学的途径来解决病灶的现象还存在,尤其在贵州某些偏远少数民族农村还存在关于疾病认知的盲区,比如在一些侗族妇女眼里,妇科疾病是不需要医治的,这些落后文化习俗严重影响着人口的健康发展。文化习俗观念作为被嵌入者,以符号的形式植根于妇女关于自身健康的理解过程中,并在嵌入者与被嵌入者互动过程中得以强化。

(三)医疗保障政策梯度实施的制度束缚

近些年,国家在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以及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使过去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解决。但是由于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着梯度差异,使得部分优惠政策和资源难以实现公共分配,因此造成了调查当中出现的费用报销差距,加之部分人群的自我维权意识淡薄,使得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未能得以有效利用和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人们因利益得不到满足而放弃分享优惠政策的机会,也就形成了前文所提到的弱嵌入式问题。

五、提升贵州妇女健康资源获取与分配水平的对策

(一)努力提高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培育和提升妇女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般来说,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因此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将有利于增强她们自身的健康保健意识,拓宽其接受健康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并且能够提高她们对健康知识教育的宣传的接受力以及对于有关生育、避孕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调查显示,受教育水平高的妇女参加体检和妇科检查的次数要明显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妇女,可见受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妇女的健康保健意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而贵州文盲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15个百分点,可见贵州人口受教育水平之低,因此提高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贵州省应该加大扫盲的覆盖范围,基础教育方面应提高女性在各级学校的入学比例,保障适龄女童入学,采取措施,消除女童因贫辍学、失学等问题,保障适龄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5]。同时继续完善和发展成人教育,多渠道地增加妇女文化教育参与率,比如组织相关高校教师和专家采取广大妇女喜闻乐见的方式(编成山歌或顺口溜),定期定点到农村开展健康保健意识宣传和教育。

(二)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贵州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较高的提升,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通过近3年的努力,贵州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3%,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7.13%,均超额完成国家全年目标任务。尽管如此,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仍然具有较大的差异,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医疗卫生政策落实不够以及人们参与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主动性不高,仍旧是影响妇女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着力于重构低廉并惠及所有居民的现代合作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网络,以缓解区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及两性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结构性不平等,从而逐渐打破贫困、不公正与不健康的恶性循环,并在城乡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增加计生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的服务项目,加强优质的农村初级保健系统的重构,逐步改善针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从而降低传染病和慢性病发生的概率[6]。此外也可以通过国家、省和地方财政联合出资的方式,筹集资金改善边远落后、山区深处的少数民族乡村服务站的基础和设备建设,确实保证广大妇女出门就能看病,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也要在大力宣传国家医疗卫生惠民政策的前提下,提高妇女参与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利用的主动性,争取在政策环境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

(三)着力打造一支促进妇女健康发展的管理队伍

妇女健康工作曾专属于妇联、卫生、计划生育部门,由于受到这种专属性的限制,其他部门很难涉足这一领域,同时也给妇女健康发展带来了阻碍性因素。因此贵州省要想大力推动妇女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支促进妇女健康发展的管理队伍,在这个管理队伍中,不仅要包括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同时也要把市场、民间组织、社区和个人同时纳入进来,多方参与,共同发挥作用。尤其要重视社区在妇女健康保障方面的关键作用,农村妇女的健康选择多是建立在其生存社区的社会性别规范之上的,妇女走出家庭空间,参与村落社区空间的集体活动,村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丰富了妇女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欢声笑语,娱乐了身心,有益于妇女健康,而且锻炼了妇女的能力,促进了妇女的发展,从长远角度而言,妇女在社区层面的活动对妇女发展特别是妇女健康至关重要[7]。

[1] 肖扬.近20年中国妇女健康研究的本土化探索[J].妇女研究论丛,2012,(3):104-112.

[2] 胡稳玲.安徽妇女的健康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4,(8):13-21.

[3] 李鹏飞,王伟.弱嵌入性理论认知图示下的自贡市家庭收养解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2-85.

[4] 程瑜,黄韵诗.被遮蔽的妇科病:广西柳州侗寨妇女的就医选择[J].民族研究,2014,(6):69-75.

[5] 李凤琴.“增权理论”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妇女发展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1 -76.

[6] 胡玉坤.疾病负担、结构性挑战与政策抉择——全球化图景下中国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J].人口与发展,2008,(2):54-68.

[7] 孙金菊.西北农村妇女三维空间中的生活状况对其健康的影响——一项人类学视野下的田野考察[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39 -43.

Acqui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Women's Health Resource from Perspective of Weak Embeddability Theory: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3rd National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Guizhou Women

CHANG Jin-feng1,LU Wei-qun2
(1.Northwest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Lanzhou 730030,China;2.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sociology weak embeddedness to analyze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women's health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Guizhou,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lagging and dated cultural concepts and the gradual implement of national health care policies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women's health resource acquisition and distribution.So Guizhou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women's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build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health aspects to ensure the availability of women's health resource access and distribution.

weak embeddability;Guizhou;women;health resources

C913.68

A

1008-6838(2016)02-0012-06

2016-0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0@ZH020)

常进锋(1987—),男,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健康社会学研究;陆卫群(1960—),女,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第三期贵州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牵头专家,主要从事人口社会学和女性研究。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妇女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当代妇女的工作
医疗卫生纠风需尊重现实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要分类分层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