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东丰雄设计思想在建筑细节中的表达

2016-11-15李珣昱

重庆建筑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业化细节混凝土

李珣昱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伊东丰雄设计思想在建筑细节中的表达

李珣昱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在瞬息万变的都市背景下,伊东丰雄一直为他的建筑寻找适合当下的“处世之道”。该文主要从伊东丰雄的设计哲学着手,将伊东各时期作品按时间年代分为三部分,分别探讨不同年代因设计思想不同而引起的细节及节点设计的变化,并找出其细节设计与设计哲学两者之间的所属关系。

设计思想;细节设计;流动;临时性;最小化;精确化

每个建筑师的成长离不开所属的时代背景。伊东丰雄的作品总是透露出他对日本社会、整个时代的思考与敏锐把握。他的项目表达着现代都市中人们的需求以及他对都市变化的应对措施,从中可以看出都会里人与环境的关系,他将自己的建筑定义为都会生活的“著装”。宏观层面的把控体现在他的建筑理念,而微观层面的关注则反映在细节设计上。细节的深化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完成度。他的建筑理念不仅贯穿整个方案设计,在其作品的细节设计中同样能够反映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且与整体设计一脉相承。我们可以通过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分别分析其细节设计。

1 早期阶段(1995年以前)

80年代的东京正处于激烈的变化中,在这座城市中,刚建好的建筑一次都没使用就被摧毁也见怪不怪。这样的思想一方面受到日本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泡沫经济时期城市建设迅速、建筑更新换代频繁有关。面对现状,伊东用建筑给出了他对这个浮躁社会的答复。这一时期,伊东丰雄的作品有以下两个特征。

(1)提出“临时性”的概念。伊东将东京定义为“超级都市”,为应对消费主义横行的社会,他认为每20年,东京所有的建筑物都会被完全拆毁重建,以及转瞬即逝的流行,缤纷的流行符号纷纷浮现,却又不断被新的代替。所有的这些感悟延伸出“建筑临时性”的建筑哲学。

(2)通过一些操作方式来打破箱形形态的束缚,并未打破楼板柱的原有定义。这一时期,他极力表现建筑的漂浮感,其作品通常走轻盈路线,不管是材料还是细节,都尽量做到最简,以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1]。

伊东偏向通过轻型和临时性材料来表达建筑临时性的想法,如玻璃和铝合金、钢等金属材料。金属材料质地轻盈,搭建方便,再加上通透的玻璃,两者组合最能体现他早期的建筑观。

“银色小屋”作为伊东的自宅,继承了伊东一贯的住宅主题——城市住宅里的开放空间。该建筑以3.6m宽的格状混凝土柱为骨架,顶部的7个钢结构拱顶是由菱形角钢构成(图1)。不同的跨度、屋顶结构对应3种不同的角钢尺寸。角钢成“<”形状连接,作为菱形的两条边,用螺栓连接,内屋顶保持在8cm以内[2]。这种施工方法尽可能减少二次构建,限定组合构件的重量在人力可搬运的条件内,使屋顶做到尽量地轻量化。

图1 银色小屋结构图

2 中期阶段(1995—2004)

相对于80年代貌似生机勃勃的泡沫经济时代,90年代的日本彻底陷入经济危机,停滞不前的经济让社会人心不稳。面对如此动荡的社会。伊东丰雄想消除传统梁柱体系中的稳定性,将该阶段的重点放在“新多米诺体系”的空间重塑上。在消除稳定感的同时,轻盈感与流动性也成为他回应时代的一个建筑特征。他用“floating”来形容,不仅仅想在建筑上达到无重量感,还想表达生活与现实失去联系以及百姓风雨飘摇的现状。伊东依旧青睐玻璃与金属材料,它们的组合能摆脱日本现代建筑固有的厚重感。伊东似乎更欣赏将两部分不同的材质直接简洁有力地碰撞,接触部位没有多余的连接部件,用料最小、构建精准、搭接精巧。这种直接也是造就建筑轻快、轻盈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仙台媒体中心这个作品中,伊东实现了从结构、材料及视觉三方面达到轻盈化。13根管状柱贯通上下支撑起所有蜂窝状楼板,400mm厚的无梁楼板搭配通透的玻璃立面,整个建筑显得轻盈、剔透。即使是再微小的构件,也做得极其精致。媒体中心的正立面为双层玻璃幕墙,里外两层玻璃相距1m,为不打破整片玻璃应有的连贯与通透,连接里外的钢构件尽量做到最细、最简洁,从外面几乎看不到(图2)。

因为建筑内部材料和所有配线都是裸露在外面,清晰可见,所以对施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在管状柱方面,以钢管芯为基准,误差在3mm以内,界线误差在5mm以内,这样的基准比日本建筑学会制定的钢骨工程标准规格书所规定的范围误差小了1/2[3]。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构件精度调整后,过一段时间再测量,发现精度又出现偏差,因此整个过程都在进行调整。从管状柱内部往上看,支撑管状柱的钢材交合处处理得干净利落,构造之间直接碰撞,没有多余的其他构建(图3)。

位于日本东京涩谷区的TOD’S表参道大厦,因大厦立面与建筑周边的榉木很好地融为一体而出名。伊东丰雄说:“我想做出既不透明、又不完全是混凝土的相撞建筑。”①仿照周围环境得到的“榉木”混凝土,既是外表皮,也是整栋建筑的承重结构,建筑内部没有如柱子一般的其他承重物体。其解决方法为:建筑外围用榉木状的300mm厚的墙体包围,用来支撑里面500mm厚的蜂窝状楼板。

在这个案例中,建筑立面玻璃与混凝土两者的结合就是采用的上文提到的“直接碰撞”。该立面的特点是:安装后的玻璃与主体混凝土墙面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特别是不允许窗框突出于外墙之外,最好做到无缝连接。从图4可以看出,建筑外侧几乎看不出窗框,窗框被装在了内侧,用螺丝钉固定在整体上,再将窗框与玻璃固定。立面的窗框做到了最细,窗框基本消失,这样可以防止漏雨,以及玻璃掉落。而经过多重探索,考虑到安全性,面向街道的一侧,两种材料之间的缝隙最终控制在8mm。

图4 TOD'S外立面

3 近期阶段(2004年后)

进入新千年,面对不停流动与生长的城市空间,伊东认为,这种不断变化的城市特质也应该在建筑中反应出来,并且更加关注建筑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在这一阶段,伊东通过将新多米诺体系进行升级,柔化边界及液态空间,达到空间模糊化。从台中大都会歌剧院可以看出,墙、柱、楼板融为同一种形态,天花板顺延至墙面再滑至地面,由楼板划分的层式空间不复存在,建筑内部呈现为圆滑空间[4]。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是这一时期较为惊艳的一个作品。

从外观上来看,这个建筑是个清水混凝土建筑,实则不然。墙面与主体都是由钢骨构成,为了加强它们的刚性,在钢骨外面包裹了一层混凝土。建筑由诸多的拱形结构构成,拱形玻璃窗跟随清水混凝土外墙形成相同的弧度,外形平整,构成曲线和缓的拱形墙面,这一切均需要高度精密的切合度[5]。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其设计与施工的精巧。

该建筑的另一大特点是为实现防震结构设计的细小拱形柱脚(图5)。考虑到地震因素,结构采用了细小的拱形柱,并用混凝土包覆钢板,做成200mm厚的墙面。此建筑的特别之处在于:柱子从常规形态消隐,成为拱券的一部分,形成上粗下细的形态。图6是制作柱脚的铸模。从图中可以看出,柱脚是先做出钢骨架,然后才浇铸混凝土。钢骨的弯曲必须靠铸模调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画铸模的墨线线条粗细也最好一致,对铸模的精密度有很高要求。

图5 建筑内部

图6 柱脚铸模

4 伊东丰雄建筑理念与细部设计的关系

伊东的建筑道路很大程度受到菊竹清训的影响。在菊竹清训事务所工作的那几年,是他建筑哲学的形成期。大师的熏陶以及60年代社会激烈的变革,强烈冲击着伊东的思想,社会的衰退并没有让他有所沮丧,而是乐观积极地开始与其对抗。纵观迄今为止伊东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无法用单一的标签来展现,临时性、流动性、轻盈感以及空间模糊性或多或少都出现在每个项目中。他的本意也许并不是创造一种一贯的建筑风格,而是通过建筑折射瞬息万变的消费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例如流动性,“我想打造出轻盈的建筑。”伊东如是说。风是轻盈、灵动的,伊东前期的建筑也具有如此的特征。由于地震和台风,所以日本的建筑一度很是厚重,但是日本建筑师已经开始慢慢地厌倦了现代建筑的厚重感。用钢材与玻璃表达建筑的轻盈感就成为了伊东早期建筑理念的一个新的课题。伊东曾经用文学与纯文学②来比喻之前日本厚重高大的建筑与以后将会流行起来的轻薄短小的建筑的区别。为突出结构的轻快感和纤细感,伊东倾向将柱子任意配置,打造轻薄的无梁楼板,细部也会进行相应推敲。不管伊东早期用钢材搭建的自宅——银色小屋,还是东京“游牧餐厅”中轻盈的天花板上的装饰,或是仙台媒体中心轻盈的无梁楼板,都是伊东丰雄建筑观的具体展现。

再如建筑的临时性(短暂建筑)。由于地震的原因,日本的房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倒塌重建,再加上木建筑易受潮,不耐水火,以及易生虫腐蚀的缺点,在他们的建筑文化中,并没有永久性这一概念。新形式的不断涌现、城市面貌的不断变化影响了伊东,短暂建筑的表现方式是体现都市特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他依靠建筑材料(玻璃)以及细节的把控来增添建筑与临时装置的相似性。他要求建筑搭建快捷,最大程度的节省财力、物力、人力,这意味着构件应轻巧,具备提前准备好直接搭建的潜力。而在保持完成度的前提下,要达到伊东对“轻盈”的要求,细部设计就需要用料最小、构建精准、搭接精巧,两部分的连接点越是小巧,建筑就显得越发清透、轻盈。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不管风格如何,伊东作品细节处的节点设计都尽量达到简约与精致,极力体现建筑的流动与轻盈。从中可以总结出伊东细节设计的两个特点:第一,以营造轻快感为目的的节点设计;第二,细部尺寸的最小化及精确化。伊东丰雄曾经说过:“一般说的设计细节,也就是细节施工,我不是很感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只有更明确的表现出建筑的概念。”③(《NA建筑家系列2:伊东丰雄》)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伊东丰雄最在意的是设计理念的表达,而所有的细节设计、节点设计都服务于他所想要阐述的理念。这就是他的细节设计与设计哲学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

5 结语

从伊东的设计哲学演变来看,他一直在打破旧系统,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秩序。这样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勇气是很值得所有建筑师学习的。在其建筑哲学的影响下,建筑细节及节点设计都尽量做到极致的简约与精致,从细部提升整个建筑的规格。一个方案品质的提升,关键就在于细部、节点的设计。好的方案与创意要能完美地按照构思构建出来,才能称为一个成功的建筑。而方案的完成度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其中很大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细部施工的完成度。尽管日本建筑师各有风格,但他们对建筑的细部设计很是看重,细节设计精致。这和如今中国一部分粗糙的建筑相反。也许施工队的技术达不到也是一个原因,但细部设计不到位仍然是完成度不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1]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大师系列第二辑伊东丰雄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8-19.

[2]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9∶伊东丰雄/轻型结构建筑细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1-25.

[3]日本日经BP社日经建筑.NA建筑家系列2:伊东丰雄[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202-204.

[4]屠芳奇.伊东丰雄的建筑创新脉络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59-60.

[5]罗益林,Iwan Baan.流动的拱廊[J].建筑知识,2007(6):8-13.

注释:

①该建筑的周边都是玻璃盒子似的建筑,因此伊东丰雄想要自己设计的方案与周边的建筑不同。

②伊东丰雄表示,曾经的日本建筑界也有过对沉重建筑的反抗。他认为厚重的建筑相当于纯文学,它们日渐式微从而慢慢消失。而轻盈的建筑相当于文学,正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

③伊东丰雄曾在2008年接受《NA》杂志的访谈中谈到:“细节和尺寸是表现概念的手段”。在菊竹清训的事务所中他学到了一点:他对一般所说的设计细节,或者说细节施工是不感兴趣的。他唯一感兴趣的是如何明快地表现建筑概念,他希望尽量以客观、原始的角度进行创作。从他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的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他的建筑观服务。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建筑产业

建筑的标准设计至关重要

相比起大干快上的热情而言,从头厘清对于建筑产业化的认识或许更为重要。住建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建筑产业化在发展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首先,把建筑产业化等同或局限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忽视了钢结构、木结构等方面的产业化。其次,把建筑产业化等同于主体结构产业化,在内部装修和主体结构相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最后,把建筑产业化着眼于施工过程产业化,没有考虑到建筑全产业链的整合发展。

对此,刘东卫也深有感触,他表示,从国外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初期肯定是结构主体的产业化,然而过渡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内装产业化将成为核心部分,而中国目前对于内装产业化的认识非常欠缺。很多号称工业化住宅的产品仅仅是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内部依然是生产方式粗放的毛坯房,这种半成品显然无法满足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和老百姓对于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发布显然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刘东卫告诉《中国建设报》记者,该体系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标准设计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全建筑体系,包括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第二是全产业链,从设计、施工到构件生产都有详细指导。第三是全系统,不仅包括主体结构,还包含内装和外围护两大部分。

“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标准设计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也是推动建筑产业化不能离开的技术支撑。有了标准设计,我们的设计、施工、安装才能够流畅,才能够将有关技术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到建筑中去。”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首先要继续加强技术支撑研究,完善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在内的全面的技术体系,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力争实现模数化,对部分通用构件比如墙体板、楼梯等完全采用标准尺寸。其次要注重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比如BIM,以提升工程品质和全寿命周期质量。最后要实现管理创新,积极推动工程总承包,使其深度融入设计、施工等。(中国建设报)

Expression of Toyo Ito's Design Ideas in Architectural Details

Toyo Ito,in this ever-changing era,has always been looking for an appropri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Based on his design philosophy,Toyo Ito's work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rts in accordance with creation times to explore different details and nodes design for different design ideas and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tails design and design philosophy.

design ideas;details design;flow;temporality;minimize;precision

TU22

A

1671-9107(2016)09-0011-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6.09.011

2016-05-24

李珣昱(1990-),女,四川遂宁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产业化细节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