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下)

2016-11-15刘明福

党政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霸权苏联市场经济

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下)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改革开放将导致中国和平演变,中国将沿着市场经济之路,在与世界接轨中,进入西方轨道——这是美国对中国的又一次战略误判。

中国按照自己的国情进行经济市场化,但是没有按照美国的模式进行“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是人类发展到现在相对有效的一种创造财富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过去,马克思主义者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消灭资本主义就必须消灭市场经济。后来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必须建立和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西方认为,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西式“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是“民主政治”之母;中国市场经济化,必然是“民主政治”化。而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只要市场经济,不要西式的“民主政治”,成功实现了市场经济与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治”的分离。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只能做“普通大国”,永远不会成为“世界大国”,认为中国必然会在崛起的过程中崩溃。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崩溃论”一直流行美国、误导世界。“中国崩溃论”是对中国的误判,是对美国战略决策的误导。

美国的骄傲和对中国的偏见,决定了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潜力和崛起的能力不可能有正确的评估。从1997年到2012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出台了5个“全球趋势报告”,四年一度的《全球趋势》报告,以预测未来15年为目标。美国从经济上预测中国,开始是集中在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现代化,后来是重点关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衰退的可能性以及将会带来的后果。在1997年美国发布的《2010年全球趋势》报告中,认为中国政权将继续面临税收困难,由于7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现代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0年发布的《2015年全球趋势》报告,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并不看好。报告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需要进行的结构性调整,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更广泛的要求,还有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都将在中国引发更多更新的社会和经济动荡。但在2004年发布的《2020年全球趋势》报告即指出,“中国以庞大的人口为基础,到2020年将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看出的是,美国在2004年仍然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中国提前10年成为了世界第二。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美国在21世纪的最大错误,就是遏制中国、包围中国。

美国一些人总认为中国崛起后会成为“第二个苏联”,强大起来的中国会像当年的苏联那样与美国争霸;美国认为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一以后,会在全世界像美国那样称王称霸。以美国之心度中国之腹,使得美国一些人非要把正在崛起的中国定性为“第二个苏联”,非要把中美关系搞成“第二场冷战”。

美国今天误判中国的焦点问题是:中国到底是谁?中国会是“第二个苏联”吗?中国会成为第二个美国吗?其实,中国的基本国策就是永远不争霸、永远不称霸。21世纪的中国,不是一个与美国搞冷战的“新苏联”,不会成为“第二个苏联”;中国不是一个要称霸世界的“新美国”,不会成为第二个美国;中国就是中国,中国是一个超越美苏冷战、超越美国霸权、也超越自己的一个21世纪新中国。这三个超越,就决定了21世纪的中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超越了“帝国国家”“霸权国家”的“强而不霸”的新型国家。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没有英国帝国印记、没有苏联霸权痕迹、没有美国单边主义特征、也没有中国古代朝贡思维的新型国家。中国的崛起,将让世界告别帝国传统、告别霸权时代,将开辟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无帝国、无霸权的新时代。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预言和判断,只有两次是成功的。一次是拿破仑的“中国论”——就是认为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就会震撼世界。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是正确的。中国这头“睡狮”,真的已经醒来,已经震撼世界。第二次是尼克松的“中国行”,他认为现代世界不能把红色中国隔离在外,他亲自走上打开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而美国今天的政治家依然在享受这次破冰之旅的战略红利。

(摘自人民网 刘明福/文)

猜你喜欢

霸权苏联市场经济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量子霸权”之谜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