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创新—读《互联创新》
2016-11-15刘晓刚
□ 文/刘晓刚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创新—读《互联创新》
□ 文/刘晓刚
(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只要跟先前的不同、不一样,那就是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这一“平台”是如何改变经济模式、影响经济发展的?在《互联创新》中,麻省理工学院数字商务中心主任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教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助教亚当·桑德斯讲述了信息技术如何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生产力告诉增长以及如何重塑经济。
“经济中大量的非市场活动应归于信息技术。”一如埃里克和亚当在《互联创新》中所言,每一个时代,总有一种主导技术平台引领着这一时代的创新,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计算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处于集成创新和跨界融合爆发期,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与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领域交叉融合,带动几乎遍及所有领域的群体性技术和产业革命。同时,数据驱动型创新正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不断激发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活力。那么,在“互联网+”这一技术主导(或引导)经济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创新”就不但是中国政府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适应式调整,也是顺应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动政策作为。
“互联创新”是一种新的发展手段,也是一种新的发展境界。埃里克和亚当在《互联创新》中指出,“各种颠覆性技术迫使企业在业务经营方面有所创新。”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多模式、广渗透的新阶段,它已经从信息技术转为生产方式、已经从互动平台转为服务模式、已经从生产工具转为关键基础设施。即,“互联创新”,让一些原本无法达成的需求成为可能,也让原本就能达成的需求变得更好和更快地被满足。而对正在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中国来说,“互联+创新”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思维,“+”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具体实现路径。可以说,“互联创新”正是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新的业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充分发挥出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
“互联创新”不仅仅是某种跨越式的技术,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形成,它具有与以往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形态完全不同的鲜明特征:通过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对接的桥梁,使信息技术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重视‘互联网+创新’的规划研究和有效应用,把信息技术和工业经济的融合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之所以这样说,这既源于他对世界经济走势的敏锐判断,也是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正如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所论述的,“人均产出增长率最终等于技术进步率,创新速度决定了社会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