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携手海城 强强联合集大成2016西柳市场商品采购节侧记
2016-11-15吕杨
本刊记者_吕杨
义乌携手海城 强强联合集大成2016西柳市场商品采购节侧记
本刊记者_吕杨
9月28日,在2016西柳市场商品采购节开幕之日,辽宁省海城市人民政府、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重践行招商承诺,如期建成启动辽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各级领导以及来自韩国、俄罗斯、匈牙利、中东欧等其他国家的境外联盟合作伙伴,各国常驻浙江义乌市场的境外采购商代表,浙江义乌市场参展商户企业代表,西柳市场商(协)会会员、业户代表和全国各地采购商共计1万余人参加了活动。
同期活动丰富多彩
在辽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建成启动暨西柳市场商品采购节开幕当日,海城还举办了辽宁西柳电子商务产业园启动开园、义乌海城市场商品贸易对接会、中国书画曲艺名家“走进西柳、助力义乌”主题文化活动等系列平行活动。
特别是书画曲艺名家的主题文化活动中,海城凭借刘兰芳、张世刚、赵广群、王砚晖等鞍山、海城籍书画曲艺名家的影响力,邀请了周祥林、李文亮、汪为新、李学伟、贾承博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书画家、曲艺家,同时邀请了央视电影频道、各类书画媒体、各大知名网站的记者助力宣传。其中电影《村长相声哥》由西柳籍著名相声演员赵广群主演,题材就出自他在西柳担任村长的真实故事,这次将影片的首映式专门设在西柳,目的就是宣传家乡、宣传西柳,让更多的人认识西柳,了解西柳,爱上西柳。
王砚晖和赵广群表示,他们虽然声名在外,但难忘故土养育之恩,看到家乡西柳日新月异的变化,内心倍加欣慰之余,又感到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们表示今后要创作更多更好的以西柳为题材的作品来宣传西柳,把西柳的乡俗文化、市场文化深度挖掘、广泛传播。
一个大市场拔地而起
浙江义乌市场创建于1982年,现有营业面积550余万平方米,商位7.5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人,经营26个大类、180万个单品,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15年小商品城成交额982.21亿元,领跑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作为国内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义乌市场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外向度高达65%,义乌常驻外商有1.3万多人,外交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机构在义乌建立采购信息中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市场设立进口商品馆,经营7.7万余种进口商品,“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国际化格局初步形成。
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首开南北两大专业市场区域合作先河,既是辽宁省和鞍山市“调结构、转方式,加速服务业集聚区转型升级”而招商引进的重大项目,又是义乌市场实施“向网上走、向高端走、向域外走”战略的第一个由国有上市集团公司投资的域外合作项目。项目规划占地286.9公顷,建筑面积323.8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经营品种囊括小商品4000多种类、80余万种单品。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占地40公顷、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小商品专业市场和东、西品牌街区已经竣工,于9月28日建成启动。项目共有商铺7400余个。其中,主体市场约6000个,只租不售,市场培育期交2万元诚意金即可拥有一间商铺,经营一年后若不再续租诚意金返还。东西商业街门店约1400个,产权销售,经营方式灵活,商铺面积可大可小。市场内设义乌商品汇,提供优质、畅销、低价商品,引入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利用自有电商平台“义乌购”,打造“海城购”。联合第三方物流公司和社会化物流合作伙伴,布局覆盖东北亚一体化物流平台。市场商铺360°无死角,立体便捷环形车道通达每个楼层,车辆可达市场四楼每个商铺。同时,市场配套银行、快递、餐饮、影院、书吧、自助售票机、物流仓储等服务设施。完善的配套、一流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专业的服务,让这座拥有纯正“义乌市场血液”的小商品专业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自招商认筹启动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签约入驻商户已达2200余户。
记者在现场发现,在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内,众多商家正在忙碌着店铺的装修事宜,有些商家已经将商品引入,进入了试运营状态。当日上午,进口馆区的韩国馆内人流攒动,店铺负责人义乌市世玫贸易有限公司(韩国独资)董事长马载宪表示,自己在义乌从事中韩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生意近30年,为了增加韩国商品的进口品类,2015年底,公司与韩国当地50余家中小企业达成供货协议,将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韩国化妆品、洗洁用品和厨卫用品都引入中国。
采购节引来八方客
海城西柳市场商品采购节已经连续举办3届,前两届都是以采购西柳棉服、裤装的秋冬季新品为主,而今年的采购节,则由原来的服装扩至服装和小商品。
在现场,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外贸发展战略合作联盟会同国家商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决定授予海城西柳“全国内外贸结合重点培育市场”荣誉称号。这也是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落户以来,辽宁省政府赋予海城全省唯一“示范服务业集聚区”荣誉称号和首批“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政策后,海城专业市场获得的又一殊荣。
来自吉林的采购商陈先生参加了3届西柳服装采购节,辽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建成启动,陈先生特意约了几个同行好友一起前来,在采购原有服装商品的基础上,考察新市场的经营业态。陈先生表示,未来,他们准备扩大自己的经营品类,将义乌的小商品通过西柳这个桥头堡辐射到吉林当地。
来自黑龙江采购商联合会的代表夏成铎在参观了辽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下有诸多市场打着“义乌小商品城”旗号,但投资实力与运营理念却距离“真义乌”差别较大,往往是卖铺收钱走人,市场不能长久发展。作为采购商,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货源渠道,更是企业长线发展的实力。辽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背靠义乌市场,我们将充分发挥联合会的凝聚作用,组织会员企业代表亲自参观考察市场,携手更多客商开启商品采购的新征程。
辽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背靠义乌市场,携手更多客商开启商品采购的新征程。
打造世界级采购中心
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批发市场这种实体经济和传统业态受到了冲击,生存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适新应变加速转型升级,成为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话题。浙江义乌率先与辽宁海城成功牵手,抢滩登陆东北亚市场,全新开启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包容开放、互惠多赢的区域合作新篇章,可以说为新形势下中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开出了一剂良方,提供了有益的试验示范。
对于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的建设意义和今后如何旺市运营,海城市委副书记、市长闻然指出,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投资建设一个有规模的硬件市场,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个项目,促进义乌、海城南北市场商户整合、商品汇合、渠道联合和产业融合,最终使专业市场形成“南义乌、北海城,强强联合集大成”包容开放发展的新格局。为此,省、市政府对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过去支持、现在支持、将来还要更加支持。
“市场的运行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市场,无论它的硬件条件多么优越,未来前景多么广阔,它从建成启动到旺市运营,必须要经过一段市场的培育期。”闻然说,我们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增量,政府、企业、商户三方同心协力、群策群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全面实现海城义乌小商品城的旺市运营。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全力加速海城义乌小商品城市场配套设施建设。二是科学有序推进海城专业市场划行归市和品类整合集聚。三是强力推进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招商组市。在做好现有经营业户服务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市场,强力推进招商工作。四是全力做好海城义乌小商品城营销推介工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宣传推介,带着业户找渠道,带着产品找市场。五是着力做强专业市场配套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海城市专业市场配套加工园区建设,面向国内外小商品产业集聚地,重点招引品牌小商品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同步完善配套的研发设计、产品检测等公共平台建设,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六是着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坚决维护市场业户的合法权益,全面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
针对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下一步发展,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海城义乌小商品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衍虎信心满满,他说:“我们将集中全集团资源,在辽宁、鞍山、海城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携手各界朋友,全力打响辽宁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建成启动第一炮,坚持内贸与外贸并举、线上与线下融合、市场与金融互促、商贸与工业联动,确保一期市场旺市运营。同时,加大市场投入力度,引入创新化模式,规划建设二期、三期市场。逐步建立‘前店后厂’小商品加工产业基地,营造便捷舒适商住环境;发展电商服务业,为新兴电商提供创业发展机会;拓展外贸业务,搭建进出口商贸平台。不断优化义乌、海城两地优势资源,补短板、扬长处,加速构建‘南义乌、北海城’专业市场开放发展新格局,为海城经济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