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起点的概念教学之我见

2016-11-14李宏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课堂教学

李宏安

[摘 要]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只有在基于学生起点上的概念教学才能真正为提高学生概念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起点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78

在概念教学时,许多教师往往采取照本宣科和直接给出定义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致使概念教学枯燥乏味至极,加上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直接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困难。要想改变这种学习状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基于学生起点的概念教学。

一、做好学情分析,确定认知经验

教师要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概念理解的起点,才能对学生学习新知可能存在的状况或者困难做好预设。

如,“百分数的认识和读写”的教学引入阶段,笔者先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百分数,有学生说在牛奶盒上,有学生说在一些衣服的标签上,还有学生说在一些数据统计表上,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是否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先让学生说说对这个图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图上表示的是已经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采取同样的方法,根据牛奶盒上的标注或者其他百分数,再让学生来说说百分数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提升了学习效果。

在“百分数”这一数学概念的教学上,教师先让学生谈谈对百分数的认知,这样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通过教学前测,找准概念误区

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概念教学之前,教师不妨通过恰当的提问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教学有助于教师找准学生学习概念的误区,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

如, “周长”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测量物体的周长。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笔者设计了问题:什么是周长?结果有许多学生都认为周长就是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一周的长度。看来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还停留在规则图形的认识上。为了深化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理解,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树叶,问:“树叶有周长吗?”不出所料,许多学生都认为树叶没有周长。在准确把握学生对周长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把树叶平放到练习本上,并沿着树叶的边沿画线,得出:这个封闭图形的线段长就是树叶的周长。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样教学就有效地突破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通过学前预测,教师发现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比较片面,大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上,在准确把握学生概念误区的基础上,教师又对症下药,采取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进一层。

三、重组认知结构,突破概念难点

教师不妨根据概念性质与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把认知结构进行重组,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从而起到化难为易,轻松突破学习难点的目的。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已经认识角,了解角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说说:“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么,你能说说怎样才能区分出两个角的大小吗?”有学生说可以用量角器测量,有学生说边长长的那个角大……教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后观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很快发现:角叉开的角度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在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笔者引领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进行了重组,把教材中的概念改为了“角的大小指的就是角两边张开的程度,而不指边的长短。”这样一来,更易于学生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角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及教材中的概念与学生实际理解水平之间的差异,对原有概念进行了重组,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透彻。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学情、认知结构等方面出发,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课堂教学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