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为新闻采访及调查新闻提供哪些新方法
2016-11-14饶纯武龚升平
饶纯武 龚升平
内容提要 “互联网+”正在重构新闻采访的构成要素。“互联网+”本身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媒体与记者丧失了垄断的新闻采访主体地位,一些在法规意义上并不具备新闻采访资质的个人和“二类资质网站”也因此扩充成了事实上的新闻采访主体。此外,“互联网+”对新闻采访方法也进行了重构。
关键词 互联网+ 新闻采访 重构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说过,“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显然,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新闻采访主体的重构
“互联网+”通过技术赋权,使传统媒体的中心化传播格局被打破,更多社会组织和社会个体因“互联网+”而拥有了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发布能力。
(一)“互联网+”使“二类资质网站”成为事实上的非时政类新闻采访主体
2005年9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三类。拥有“持记者证的记者”的200多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等)属于政府完全承认的新闻采访主体。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商业门户网站属于“二类资质网站”。它们不是新闻单位,其新闻信息服务的业务范围局限于“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
目前看,商业网站没有可能拥有这个资质,因此也不能给他们发记者证。
但《规定》“所称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也就是说,《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所称的“新闻信息”具有法规层面的特定含义,它与新闻学层面的“新闻信息”并非同义词。新闻学层面所谓“新闻信息”的外延显然更广泛,它既包括时政类新闻信息,也包括非时政类新闻信息,如娱乐新闻信息、体育新闻信息。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浪等“二类资质网站”实际上已有相关部门和员工长期关注和采集非时政类新闻信息。这些员工并无“记者证”,但他们做的工作与记者无异。新浪网对这类非时政类新闻信息采集行为的自称是“专访”“对话”,有时候也直接称“采访”。
2016年6月10同,笔者以“新浪娱乐独家专访”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新闻”搜索到相关新闻7510篇,以“新浪体育独家专访”为关键词,搜得相关新闻221000篇。
先分析新浪的“娱乐新闻”信息采集活动——2015年11月26日,新浪网刊播了《新浪娱乐独家专访:迷笛学校副校长回应学生涉毒风波》的视频并配发文字稿。
该文字稿导语称“新浪娱乐讯近日,有消息称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学生集体涉毒,记者独家探访,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未受到影响,依旧正常上课,校内粘贴着醒目的禁烟通告。”
在文中,新浪娱乐的访员已自称“记者”了。通过视频大家可以看到,围绕着学生涉毒风波这个主题,新浪娱乐的“记者”在迷笛学校分别访谈了王副校长及多名学生,并对访谈对象及校园环境进行摄像。
再分析新浪的体育新闻信息采集活动——新浪网并未讳言自己的采访行为和员工的“记者”身份。新浪体育没有“记者”岗位。2006年,新浪一位体育“记者”拿到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张奥运会(都灵冬奥会)采访证,证件上印有“INYERNETJOURNALIST”(即“互联网记者”)。2008年,新浪网获得北京奥运会采访证。2012年,新浪体育报道前方团队前往伦敦奥运会采访时,新浪网的报道称“新浪前方团队中拥有多名资深、专业的体育记者,记者组所有的记者都有采访过世界杯,欧洲杯和往届奥运会的经验。”
综上所述,“互联网+”已经使新浪网之类的“二类资质网站”成为事实上的非时政类新闻采访主体。
(二)“互联网+”使公民记者成为临时新闻采访主体
“互联网+”降低了普通公民成为公民记者的门槛。从几年前流行的社区和博客到如今的微博微信,越来越多有一定采访能力的公民成为了公民记者。
所谓“公民记者”,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公民新闻视域下从事新闻采集与报道的非职业新闻工作者”。
湖南80后打工仔周曙光被称为我国“公民记者第一人”,他曾以非新闻媒体的个人身份报道200Y年重庆杨家坪拆迁事件、厦门PX项目、蚁力神以及2008年瓮安骚乱事件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梳理公民记者的采访经历可以发现,公民记者的采访对象多为重大热点事件、热点问题或热点人物,他们往往只是临时充当新闻采访主体。“互联网+”的外部环境是公民记者得以完成采访的重要前提之一。
此外,公民记者与网上众多的新闻爆料人也不一样。一般认为公民记者秉持“客观、平衡”的报道原则,独立采访相关各方,其采访目的为大众传播。而一些爆料人往往是新闻事件当事人,难以与被投诉方平等交流,其爆料的目的很多是维护自身利益。“互联网+”具有平等性、互动性,这些正好契合了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互联网+”正在制造更多的临时公民记者。
二、“互联网+”对新闻采访方法的重构
在我国接入互联网之前,我国记者采访的主要方法是提问、倾听、观察、文字记录、录音、摄影摄像。
2002年以后,我国政府信息化工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纷纷建起网上办事窗口和政府网站。“互联网+”开始重构新闻采访方法。
(一)“互联网+”赋予记者网上核实对比信息的能力
政府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应用技术使“互联网+”从空洞的理论落地为记者采访的重要工具。首先,“互联网+”赋予了记者网上核实对比的采访能力。
2015年6月,本文第一作者、《楚天金报》首席记者饶纯武陆续接到一些武汉市民的反映:他们投资某机构发行的多支不同私募基金,该基金到期后连本金都难以兑付。该资金管理方为“湖北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资金担保方有“湖北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警方认定其涉嫌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
爆料人只能说清自己的损失情况,对那家机构的整体情况并不了解。记者决定用“企查查”APP软件展开调查。
企查查是由苏州朗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企业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汇集80004-行业,4000多万企业数据并可以实时更新。
记者在“企查查”APP输入“某机构”及相关股东姓名进行筛查,结合APP下方工商信息、投资人、对外投资、法院公告,法院判决、企业图谱等16个栏目,对重点信息进行核实对比,终于查到了“某某”及其股东投资的80多家公司,盘根错结的“某某”帝国的枝枝蔓蔓得以厘清。
此外,“企查查”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均有“企业年报”,从中可查到企业联系电话(或手机、QQ)等信息,一般为最新信息,也能为采访突破提供极大的便利。
除“企查查”APP外,“互联网+”为记者提供了很多可资核实信息的网站或大数据平台。本文作者在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有:中国裁判文书网、开放法律联盟网、湖北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官网、武汉公安APP、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查询窗口等等。
(二)“互联网+”赋予记者网上跟踪调查采访的能力
新闻采访有时候会涉及到车船等交通工具信息,例如宰客出租车及被盗车辆的路线、问题货船的活动轨迹等。一些具备轨迹回放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工具赋予记者网上跟踪调查采访的能力。
宝船网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一款基于船舶位置及相关信息服务的应用平台,以网页模式的全球电子海图和电子地图为基础,提供位置服务、船舶资料查询、船队管理、海洋气象预报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该网站的船舶位置实时查询和轨迹回放功能最受记者青睐。
2015年8月,《楚天金报》首席记者饶纯武接到读者爆料:有货船将渣土倒入长江中。8月23日、24日曾在武汉市新洲西向湾码头附近装载渣土的货船分别有“鄂黄冈货2885”“鄂黄冈货0033”“鄂黄冈货0998”等。这些货轮总吨位最少的有356吨,最大的有1963吨。
为了解渣土船在长江上具体的活动轨迹,记者决定通过宝船网展开“网上跟踪”。
宝船网虽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但记者前期凋查所获取的只有渣土船的船号,而在宝船网上输入船号并不能直接查询。记者登录水上移动业务标识网,通过船号获得“查询码”,然后将“查询码”输入宝船网,随后记者就可通过“轨迹回放”工具查看货船航行轨迹。
记者在宝船网上以“轨迹回放”工具跟踪渣土船,发现这些货轮的AIS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长期处于异常状态。有的渣土船在市区江段起航时AIS系统工作正常,至长江武汉偏僻水域时信号消失。“鄂某某货2885”货轮2015年8月22日从汉江东西湖大堤附近起航,隔几分钟系统自动反馈航行地址,航行到长江天兴洲附近就无法查到该船的位置信息。直到2S日晚上,该船位置信号突然出现在长江新洲西向湾码头附近。虽然渣土船时常故意关闭系统以躲避监控,但记者查看有信号的时间段仍能查到货船的具体经纬度和航行线路。宝船网的轨迹回放既使记者清楚地查看了渣土船的活动轨迹,又为记者的采访保留了有效证据。记者就此采写了《渣土船“躲猫猫”被天眼锁定》,该文后获湖北省新闻奖二等奖。(作者分别是《楚天金报》首席记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新闻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