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换挡吸入感的研究及提升
2016-11-14张朋杨璐璐贾玉灵
张朋+杨璐璐+贾玉灵
摘要: 本文针对轿车换挡吸入感进行研究,分析了吸入感产生的原因,通过详细设计计算,受力分析等方法对变速器M型曲线结构进行提升,并进行验证测试。最终证明该方案改善效果良好,能够明显提升换挡吸入感品质。
Abstract: The passage makes a research for suction sense of sedan gear shifting,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production suction sense, improve the M pattern curve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 via specific design and calculation, and make a verifying test. Finally, it proves that the improvement scheme is within good effects, and obvious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suction sense during gear shifting.
关键词: 吸入感;M型曲线;换挡品质。
Key words: suction sense;M pattern curve;gearshif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U463.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9-0111-02
0 引言
手动型轿车在换挡评价过程中,换挡吸入感作为一个重要评价因素,能够直接被顾客感知,对顾客评价车辆好与否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对变速器换挡吸入感进行研究及提升,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验证了研究的正确性,对提高产品换挡品质奠定基础。
1 吸入感影响因素
定义:换挡过程中,由换挡机构提供的帮助换挡进程的能力,一般体现在同步阶段后的滑行阶段。如图1所示。
原理:选换挡感力块上设计的M型结构就是提供在换挡过程中产生吸入感的一种结构,将手球力通过一系列换挡机构传递到选换挡感力块,致使选换挡感力快与锁球弹簧座发生相对运动,让顾客通过手球感受被带入换挡的感觉。
吸入感影响因素:
①M型结构。图2所示,M型结构a段斜度越高,说明换挡吸入感越强。
②水平分力。在空挡挂入在挡过程中,当达到预同步时,钢球的水平分力的大小影响换挡吸入感是否可顺利进入上图a区域,进而达到在挡状态,当预同步时的水水平分力大于来自于齿毂、齿套的摩擦力时,既满足要求。
③锁球弹簧座的弹簧型变量。
根据弹簧本身最大压缩量,来校核实际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弹簧压缩量,只有当实际应用的弹簧压缩量小于弹簧本身的最大压缩量时,才能满足换挡吸入感的改善。
2 改善M型结构,增加吸入感
计算:
①能量释放比:图3所示,吸入感用公式表达为(X-Y)/X*100%=**%,用能量释放比来表达吸入感,当能量释放比越高则吸入感越强,但能量释放比过大会导致不回位的情形,故在设计过程中两方面都要考虑。
②受力分析:
设:如图4所示,设弹簧初始弹性力为F,弹簧刚度为K,在空挡位置的弹簧压缩量为X1,在预同步完成时的弹簧压缩量为X2,β为预同步完成后选换挡感力块选转的角度。
则:空挡时,钢球受到的水平分力
F1=F*Sinα;
预同步完成时,钢球受到的水平分力
F2=F1+(K*X2)Sinβ
(备注:初始弹簧力的计算:假设弹簧型变量为a,弹簧力为f1,弹簧型变量为b时,弹簧力为f2,则K=(f2-f1)/(b-a),当a=X1,f1=F时,F=f2+K(X1-b)
如图5所示:通过受力分析,可知挂空挡至预同步行程之后的感力块回拨力(水平分力F2)大于齿毂与齿套的摩擦力时,钢球可顺利进入图6所示位置(挂档位)。
③弹簧压缩量的校核:
如图7所示,设弹簧本身的最大压缩量是Y,空挡时的弹簧压缩量为X1,预同步时的弹簧压缩量为X2,预同步阶段弹簧被压缩到最大,故在预同步时的弹簧压缩量总量为X3=X1+X2;若X3小于Y,则说明设计满足要求,否则重新设计M型结构或者弹簧本身,直到满足要求。
3 总结
经过实践验证,对M型结构进行结构改善后,换挡吸入感明显,此项研究非常成功,换挡吸入感品质得以明显提升,对手动车型换挡环境、手感有着至关重要的改善,为顾客制造换挡惊喜,提高轿车品质。
参考文献:
[1]姜维山主编.变速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2]陈新亚编著.汽车为什么会跑[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9.
[3]李宗申主编.手动变速器和驱动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高品贤编著.振动、冲动及噪声测试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